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发掘内销市场纺织业挥师中西部地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4-15 07:39:00
面对国外越来越多的"封杀"威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在后配额时代谋生存?有关专家为中国企业指出三条出路:积极发掘内销市场、将制造基地转移至周边国家、建立自主品牌。目前,中国的纺织业已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许多东部地区的纺织企业也已经在中西部地区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中国制造”对国际买家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眼见越来越多的国家拟对中国产品设限,买家就不敢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来承担风险。而对企业来说,面对国外设限,国内的外资企业可将订单转移到其在他国的制造厂进行生产,由此化解危机。中国内地的企业不妨学习国外企业的未雨绸缪,化“危”为“机”。以韩国服装企业为例,在遭遇国外“封杀"前就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中南美洲,因而得以使部分订单转移他国生产,将"封杀"的损失降至最小。
  然而,由于“走出去”的中国纺织企业比较少,因此在外销受阻时,不妨积极开拓极具潜力的内销市场。业内人士说:“树立自主品牌也是中国企业立足后配额时代的良方。尽管中国的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有一定难度,但其在巨大的国内市场上将有所作为。”
  据了解,扶植自创品牌正是商务部在后配额时代追求的主要目标。日前,商务部公布了重点培育和发展的纺织品出口名牌名单,上榜企业多有自己的品牌,它们将在今明两年内享受多项扶持政策。
  产业由东向西转移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来成本不断上升,我国纺织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处于中部的安徽、江西等地区,将首先承接这种产业转移。这种转移,对中部地区的发展、我国纺织业的结构升级,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日前,以温州人在安徽投资的服装企业为主体的安徽省服装商会正式成立。应邀出席成立大会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表达了上述观点。
  高勇指出,在我国纺织业快速发展的过去几年中,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渤海湾地区。“但从去年开始,这些地区都出现了‘民工荒’。其原因是,以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年来劳动力工资成本一直没有增加。而随着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民工荒’实际上反映了东部地区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东部纺织业逐渐形成地区性的转移,首先选择的就是贴近东部地区的安徽、江西。”
  中部地区优势显现
  “发展服装业,安徽有优势。”安徽服装商会会长杨万总这样认为。他说,这几年前来安徽发展纺织服装业的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越来越多。
  杨万总表示,安徽向东可出海,向西可通达内地,区位优势明显;从资源条件看,安徽不仅是国内棉花主产区,也是羽绒生产基地,国内著名品牌的羽绒服生产企业都来这里采购原材料,如六安地区是波司登的羽绒供应基地;从产业基础看,合肥、芜湖、铜陵、安庆、滁州等地有一批有区域特点、经济实力较强的服装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
  “更重要的是,安徽有一批熟练的服装产业技术工人,如温州就有40万安徽人,大多数从事服装行业,相当一部分是中高级管理人员。”杨万总说,“在北京等服装产业发达的地区,安徽籍的服装从业人员数以万计,这些人已积累了五六百亿元的雄厚资金,能够启动大规模的服装制造业”。
  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安徽省有6400多万人口,每年服装消费需求高达300多亿元,但安徽的企业仅能满足其中不足3%的市场。
  高勇指出,在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的过程中,安徽纺织业不仅要盯住本省的市场,更要看到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
  “从纺织服装业最发达的浙江和广东来看,他们都形成了一个产业的集群。这个产业集群以一个市场为中心,在这个市场周边逐步形成一批制造业,然后又形成一个从纤维加工到制造、印染、服装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先进的设备、优秀的设计人才、相当的文化品位等,都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中部地区发展纺织服装业,应着眼在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更应在以上几个方面着力整体推进。”高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