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后两年,化纤怎么办?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2-05 08:13:00
化纤作为纺织工业的基础产业,始终是我国规划发展的重点行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纺织等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产能和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竟争力有较大提仆。同时,围绕化纤产业链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纤行业已成为高度竞争性行业。特别是国有和国有控股、民营、外资及合资三类企业的发展,已形成鼎足竞争态势。以聚酯及涤纶为主体的化纤业急速发展,使化纤行业产能约占世界化纤产能的1/3,化纤行业巳经提前近三年完成“十五”规划产能指标。化纤在“十五”后两年还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已成为业界广为关注的问题。
当前主要问题及差距
进人“十五”时期以来,我国化纤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化纤行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发展不协调。原料缺曰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竞争能力差,许多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高、凋整改制困难大。
新技术、新品种开发能力差,应用开拓难,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慢,国产嫁接设备虽已取得较大成果,但面财国际上同类装备技术上的迅速发展,亟待进一步追踪、提升。今后市场的竞争更加体现在先进生产力和有效产能的竟争中。
替代进口高档面料所急需的各类多功能、高性能、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水平低、性能差,化纤纺织一休化开发能力弱,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一条龙新产品开发体系,市场开拓难,特别是高科技纤维发展迟缓,与国际差距越拉越大。
内外市场运作及行业自律仍存在不规范行为,同类产品的高速发展,低价销售,盈利空间的日趋狭小,影响着行业运作效能的发挥。
人世后给化纤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如应对外方的技术纤济贸易壁垒,应诉外方的贸易保护,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反倾销,推进国际合作等都亟待加强,相关技术经济政策研究尚待深化。
环境保护和标准化工作亟侍加强,相关法规、规范制定缓慢。
调整发展具有必要性
目前全世界化纤能力约为3400万吨,而产量却总是维持在2780万-3000万吨低位缓慢增长,中国的产能已占世界的1/3,而已是唯一持续高速增长创国家。世界化纤工业正面临一个重大的调整转折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化纤业正在逐步减少或退出常规品种,加大高技术研发力度,进计大范围的行业重组。南韩、中国台湾省等化纤发展迅速的地区也在调整常规品种发展战略、强化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全方位争夺中国内地市场。中国也已从计划经济的小而散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大而新,但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相当差距。
目前,世界化纤工业呈现五大发展趋势:一是全球化纤正在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和重组,增长势头趋缓,产能转向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二是多学科技术的复合性渗透,与时俱进的高速发展信息工程,推进新时期化纤技术发展。三是化纤新品种由高仿真到超仿真,功能性纤维将推进产业领域新发展,新世纪化纤将全面进人“超天然”的新纤维时代。四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趋势。五是高技术产业用纤维正在向高性能化、材料化快速发展,合成新村料应用领域迅速扩大,成为化纤新的增长点。这种世界化纤格局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化纤业必须加快凋整发展,以适应世界化纤业的发展潮流。
发展重点十分明确
从今年起巳进人“十五”发展的后两年,根据我国化纤业发展的现状和目标,“十五”后两年的发展重点已十分明确,主要从六方面入手:
发展合纤原料,提高自给率,缓解过度依靠国际市场的被动局面。“十五”期间涤纶原料PTA、EG缺口最大,自给率低,锦纶原料CPL等缺口很大,急待配套发展。人纤原料浆粕缺口也越来越大,由于国内棉花短绒资源不足,因此急需开发各种速生村、竹浆等新型浆粕原料。
发展优质化纤产能。涤纶是我国化纤行业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进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品种,目前已占化纤产能约3/4;粘胶是仅次于涤纶的第二大化纤品种。由于其独有的舒适性能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成为我国化纤行业时纤维出口的优势品种。因此,行业规划发展的重点,就是突出以提高竞争能力扣创汇水平的聚酯涤纶产业链和粘胶纤维为重点,同时对锦纶、睛纶、丙纶、氨纶、维纶等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技术、重点产品的调整发展给予支持。
发展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大力发展以生产开发高仿真、高档次面料所急需的各类高性能差别化纤维。我国差别化纤维虽已有一定基础,但多为功能单一的第一代、第二代水平,而在多功能混纤复合技术品种差距明显,这也正是开发各类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及高档纺织品的薄弱环节。重点开发一细、四异(异纤度、截面、材质、收缩)多功能混纤丝,吸湿、透气、杀菌、除臭、远红外、负氧离子、舒适性、高档中空、易染、复合超细(包括海岛丝)双组分低熔点等纤维。
发展功能性纤维,研制开发各类高水平的功能化纤维、绿色生态可降解纤维及制品,以推进家纺、产业等新兴领域的开拓,这是“十五”新的增长点。家用纺织品近年来发展迅速,2002年耗用纤维约582万吨,约占纺织加工总量的大半,预计今后还将增长,但化纤占家纺用量的比例还不高,仅55%,急需扩大用量增大比例。产业用纺织品目前发展也较快,2002年产量208万吨,化纤比例达88.4%。而到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量将达到314万吨,其主”要需求是涤纶、锦纶、丙纶、维纶、粘短等功能纤维。
研制开发高技术纤维,研制开发各类军工特品高科技领域所急需的各类高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合成新村料,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拉越大的最薄弱品种。急需发展如PBO纤维、芳纶1313、芳纶1414及各类合成新材料用纤维等产品。
重点发展新技术、新装备,重点扶持自主研制开发的化纤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或重点消化吸收并创新发展的先进实用国产嫁接成套设备的产业升级顶目等。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叶永茂)
当前主要问题及差距
进人“十五”时期以来,我国化纤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化纤行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链发展不协调。原料缺曰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竞争能力差,许多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高、凋整改制困难大。
新技术、新品种开发能力差,应用开拓难,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慢,国产嫁接设备虽已取得较大成果,但面财国际上同类装备技术上的迅速发展,亟待进一步追踪、提升。今后市场的竞争更加体现在先进生产力和有效产能的竟争中。
替代进口高档面料所急需的各类多功能、高性能、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水平低、性能差,化纤纺织一休化开发能力弱,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一条龙新产品开发体系,市场开拓难,特别是高科技纤维发展迟缓,与国际差距越拉越大。
内外市场运作及行业自律仍存在不规范行为,同类产品的高速发展,低价销售,盈利空间的日趋狭小,影响着行业运作效能的发挥。
人世后给化纤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如应对外方的技术纤济贸易壁垒,应诉外方的贸易保护,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反倾销,推进国际合作等都亟待加强,相关技术经济政策研究尚待深化。
环境保护和标准化工作亟侍加强,相关法规、规范制定缓慢。
调整发展具有必要性
目前全世界化纤能力约为3400万吨,而产量却总是维持在2780万-3000万吨低位缓慢增长,中国的产能已占世界的1/3,而已是唯一持续高速增长创国家。世界化纤工业正面临一个重大的调整转折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化纤业正在逐步减少或退出常规品种,加大高技术研发力度,进计大范围的行业重组。南韩、中国台湾省等化纤发展迅速的地区也在调整常规品种发展战略、强化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全方位争夺中国内地市场。中国也已从计划经济的小而散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大而新,但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相当差距。
目前,世界化纤工业呈现五大发展趋势:一是全球化纤正在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和重组,增长势头趋缓,产能转向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二是多学科技术的复合性渗透,与时俱进的高速发展信息工程,推进新时期化纤技术发展。三是化纤新品种由高仿真到超仿真,功能性纤维将推进产业领域新发展,新世纪化纤将全面进人“超天然”的新纤维时代。四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趋势。五是高技术产业用纤维正在向高性能化、材料化快速发展,合成新村料应用领域迅速扩大,成为化纤新的增长点。这种世界化纤格局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化纤业必须加快凋整发展,以适应世界化纤业的发展潮流。
发展重点十分明确
从今年起巳进人“十五”发展的后两年,根据我国化纤业发展的现状和目标,“十五”后两年的发展重点已十分明确,主要从六方面入手:
发展合纤原料,提高自给率,缓解过度依靠国际市场的被动局面。“十五”期间涤纶原料PTA、EG缺口最大,自给率低,锦纶原料CPL等缺口很大,急待配套发展。人纤原料浆粕缺口也越来越大,由于国内棉花短绒资源不足,因此急需开发各种速生村、竹浆等新型浆粕原料。
发展优质化纤产能。涤纶是我国化纤行业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进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品种,目前已占化纤产能约3/4;粘胶是仅次于涤纶的第二大化纤品种。由于其独有的舒适性能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成为我国化纤行业时纤维出口的优势品种。因此,行业规划发展的重点,就是突出以提高竞争能力扣创汇水平的聚酯涤纶产业链和粘胶纤维为重点,同时对锦纶、睛纶、丙纶、氨纶、维纶等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技术、重点产品的调整发展给予支持。
发展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大力发展以生产开发高仿真、高档次面料所急需的各类高性能差别化纤维。我国差别化纤维虽已有一定基础,但多为功能单一的第一代、第二代水平,而在多功能混纤复合技术品种差距明显,这也正是开发各类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及高档纺织品的薄弱环节。重点开发一细、四异(异纤度、截面、材质、收缩)多功能混纤丝,吸湿、透气、杀菌、除臭、远红外、负氧离子、舒适性、高档中空、易染、复合超细(包括海岛丝)双组分低熔点等纤维。
发展功能性纤维,研制开发各类高水平的功能化纤维、绿色生态可降解纤维及制品,以推进家纺、产业等新兴领域的开拓,这是“十五”新的增长点。家用纺织品近年来发展迅速,2002年耗用纤维约582万吨,约占纺织加工总量的大半,预计今后还将增长,但化纤占家纺用量的比例还不高,仅55%,急需扩大用量增大比例。产业用纺织品目前发展也较快,2002年产量208万吨,化纤比例达88.4%。而到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量将达到314万吨,其主”要需求是涤纶、锦纶、丙纶、维纶、粘短等功能纤维。
研制开发高技术纤维,研制开发各类军工特品高科技领域所急需的各类高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合成新村料,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拉越大的最薄弱品种。急需发展如PBO纤维、芳纶1313、芳纶1414及各类合成新材料用纤维等产品。
重点发展新技术、新装备,重点扶持自主研制开发的化纤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或重点消化吸收并创新发展的先进实用国产嫁接成套设备的产业升级顶目等。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叶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