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外贸大进大出格局初步形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1-16 07:40:00
外贸依存度创新高
到今年9月,我国外贸出口已持续13个月增长速度接近或超过30%(低于30%的只有2月份的27.8%、8月份的27.3%),这是自80年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1-9月份出口累计达到3077亿美元,增长32.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9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上升到63.6%的历史最高水平。
入世效应和美元贬值改善了外贸出口环境。加入WTO后,我国的出口环境大大改善,扩大了我国的出口空间。同时,由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美元贬值相应提升了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全球生产力转移的加快拉动出口快速增长。我国外贸出口中,外资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作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链的一个环节,更多从事的是集团内部的贸易,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最小。1-9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8.9%,高出总体出口增速6.6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4.1%;加工贸易出口增长31.3%,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4.8%。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直接拉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
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外贸出口能力。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科技兴贸战略、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政策效应得以体现;另一方面是大量跨国公司将生产和研发部门移到中国,外商投资的重点也由过去的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企业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首先获益,他们出口的增长带动了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增长。前9个月,机电产品出口1564.4亿美元,增长41.4%,比全国出口增速高出9.1个百分点,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重达50.8%。其中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61.4%;电器及电子产品增长31.5%。1-9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32.25亿美元,增长58.2%,比全国出口增速高出25.9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3.8%。机电产品出口被誉为出口的火车头,非典的特点又决定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遭到冲击较小,对促进整体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外贸体制改革增强出口主体多元化。外贸体制改革推动非国有经济部门的出口能力逐步释放,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中的最活跃因素。今年前9个月我国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678.5亿美元,增长84.3%,增幅比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高出42.8、6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5.2亿美元,增长79.3%;进口273.3亿美元,增长92.1%。当前我国外贸增长格局已基本呈现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集体私营企业增势迅猛的态势。同时,非国有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国保持贸易平衡的中坚力量。今年头9个月全国累计贸易顺差为91.5亿美元,同比减少108.4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实现逆差61.7亿美元,对当期贸易顺差贡献率为-69.64%;外资企业实现顺差21.2亿美元,贡献率仅23.93%;而集体和私营企业顺差多达131.9亿美元,贡献率高达148.87%。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来自民营企业的贸易顺差将进一步快速增长。
预计全年外贸出口总值将达4150亿美元,增长27%左右,增幅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在去年外贸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对外贸易进一步提速,打破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尚未有连续两年高速增长的历史纪录。出口导向型产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对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进口猛增改变外贸格局
今年前9个月外贸进口2985.6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2952亿美元的进口规模,增长40.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3.3个百分点,月均进口额超过300亿美元,其中9月当月进口规模突破400亿美元关口,创历史新高。从去年9月份至今,除个别月份外进口增速均高于出口,我国长期保持的扩大出口、提高外汇储备的格局出现松动,“大进大出”新特征开始崭露头角。
进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断提高,加工贸易进口及外资企业进口实现了较快发展。1-9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增长44.2%,高出总体进口增速3.7个百分点,占进口总值的55.1%;加工贸易进口增长30.5%,占同期进口总值的38.5%。当前,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生产力进程进一步加快,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将成为保障进口快速增长的稳定性因素。
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带动了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需求的上升。1-9月,初级产品进口增长有力,钢材、汽车进口增长迅速。其中成品油增长54.5%;大豆增长1.3倍;食用植物油增长86.9%;工业制品进口2449.7亿美元,增长38.2%,其中机械设备进口增长38.9%;电器及电子产品增长42.4%;钢材增长48.7%;汽车进口13万辆,增长41.6%。
关税下调和配额进一步扩大,对进口的促进作用日趋显现。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调,对进口的调控手段尤其是行政手段将逐步减少,进口增长将进一步加快。
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国际贸易纠纷,有关部门有目的扩大了对部分商品的进口。
当前,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较合理,大量资源性初级产品和技术设备进口,提高了我国供给保障能力,对于增强我国未来的经济竞争力意义重大。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进口还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全年外贸进口将达到4030亿美元,增长36.5%,增幅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进口的高速增长既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又为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注入了活力。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钢铁、水泥、手机等一百多种产品的市场,亚洲国家出口总额一直随中国一起大幅增长,很快将成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首要出口目的地。
净出口对GDP贡献明显下降
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是导致外贸顺差减少的主要原因。从今年各月进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来看,一季度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8.9个百分点,再加上国际油价、关税下调、商品配额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10.5亿美元的逆差,打破了连续9年没有外贸逆差的记录。4月份之后,随着进出口增速差额的缩小,4-9月份进口增速分别高于出口增速1.1、3.6、7.5、4.7、0、8.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明显提高,1-9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9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8.4亿美元。考虑到当前我国外贸“大进大出”特点的出现,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将有所加大。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达8178亿美元,增长31.7%,增幅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约118.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85亿美元左右。净出口的下降使2003年GDP增长速度减少1.5个百分点左右。
但是,贸易顺差减少并不一定是坏事。一国外汇储备究竟多少比较合适,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不论采用何种标准,从我国目前每月300多亿美元的进口额来看,现在383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已经够用。出口能拉动经济增长,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同样明显。今后应适当增加进口,而不应过分追求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多少,只要进口结构合理,个别月份甚至个别年份出现一些逆差并不值得担忧。而且,外汇储备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源的闲置,还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增加国内货币供应的压力。1-9月国家外汇储备累计增加975亿美元,同比多增510亿美元,就有8000多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再考虑到乘数效应,对货币供应的压力可想而知,成为当前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从发展趋势来看,贸易顺差仍然会是我国近期的基本特征。因为,理论上加工贸易必然会使处在加工环节的国家出现加工贸易顺差,实际上我国的贸易顺差也主要来自加工贸易。我国从1989年以来的14年,加工贸易均是顺差,而且顺差额持续稳定增长;从1989年的26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2年的577亿美元,而一般贸易则是逆差、顺差不定。今年1-9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逆差89.2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顺差535.7亿美元。从我国的进出口结构来看,加工贸易已超过半壁江山。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地位的提高,加工贸易必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就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是顺差而不是逆差,只是随着国内需求的变化,进口增长速度的高低会影响贸易顺差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