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服装行业:低水平竞争的隐患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1-14 08:21:00
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是中国服装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根据产业竞争理论,一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或利润率)是产业内部竞争状态、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及替代品的发展、新进入者的威胁共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劳动力成本在竞争中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因此,判断中国服装工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有必要从以下五方面加以考察。
  产业竞争低价无序
  依靠成本、价格进行激烈竞争是中国服装工业的现状,多数企业忽视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型人材的培养,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研发,重仿制轻独创,忽视设计、品牌和创新。目前我国服装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到0.5%,导致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多数企业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以低价策略参与竞争,劳动力低成本掩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服装出口基本上是“贴牌生产”,导致加工贸易比重高而出口单价低。目前我国服装行业还没有一个国际品牌,这与我国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产业信息化水平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产业信息化水平很低。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发达国家服装企业已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传递、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环节。服装CAD/CAM系统在一些国家达到60-70%的普及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也得到广泛应用,建成了小批量、高质量、多品种、短周期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而我国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在“九五”期间有很大提高,但信息化水平低,CAD/CAM的普及率仅为2.5%,企业对信息和网络通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速度慢,缺乏对服装发展趋势的把握。
  要素供给源源不断
  服装行业的要素供给主要包括作为主要原料的面料和劳动力供给。
  我国面料加工能力处于世界前列。多年来国内面料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中低档面料已严重过剩,一般面料企业对服装企业不具有侃价实力,服装企业处于相对有利谈判地位。
  我国高档面料的开发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出口服装中约有50%使用进口面料,高档面料已成为制约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我国进口面料的平均关税在17%以上,我国承诺2005年将关税降低到11%左右,下降35%;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鼓励国产面料开发以顶替进口,因此今后无论是进口面料关税的降低,还是国产面料能够顶替进口,都将降低出口服装的面料成本(面料成本占服装总成本的55%左右)。高档面料对服装的瓶颈制约将逐步消除。
  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虽然近年来东部的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但随着中西部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充足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将为服装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
  产能大于需求增长
  服装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需求是稳步增长的。这种增长不但来自人口数量的增长,今后更体现在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消费增长。但多年来我国服装产能远远超过需求的增长,服装市场已连续多年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一般产品大量积压,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侃价能力不断增强,国内服装价格已连续3年下跌。
  市场体系建设是影响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乏成熟、高效的服装流通体系,缺乏像沃尔玛、日本迅销一类的大型服装流通企业。发达国家流行的专卖店、大卖场等连锁商业模式在我国仅初露端倪。诚信建设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企业间缺乏契约与诚信合作,造成交易成本高企,商品流通阻滞。
  社会投资蜂拥而入
  由于服装行业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且投资少,见效快,进入壁垒低,在利益的驱使下,80年代起社会投资不断向服装产业集中,许多面料企业也纷纷向服装下游扩张。如上市公司中凯诺科技、江苏阳光和黑牡丹等面料企业已成功向服装领域扩张。随着竞争形式向品牌和设计阶段的过渡,未来服装行业的进入壁垒将不断提高,加之行业利润率的下降,新的进入者将放慢进入的步伐。
  从上述五种因素分析看出,我国服装行业在要素供给方面基本无约束(高档面料的约束将逐步缓解);市场需求方面虽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但国际市场的出口空间很大;相关产业和无替代品不构成对其威胁。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服装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行业内部低水平削价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又决定了行业利润率不会长期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