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国家茧丝办副主任王北鹰在桑树良种化与蚕业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9-22 07:30:00
    在海宁召开的全国桑树良种化与蚕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茧丝办副主任王北鹰就推进桑树良种化和桑苗基地建设这一主题作了相关报告。报告主要强调了桑树良种化和桑苗基地建设对于蚕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从政府宏观管理的角度对我国政府近两年来丝绸行业所采取的若干政策作了相应的介绍。
    众所周知,种桑养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蚕丝业是我国特殊的传统产业,不仅具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更象征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迅猛发展,一举成为世界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尽管九十年代中期,全行业曾一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经过长达五年之久的调整,1999年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据农业部蚕业信息网去年年底的调查统计,2001年全国桑蚕种发放量约为1582.21万张,同比增长17%;桑蚕茧产量约51.4万吨,同比增长17%;全年生产的一代杂交桑蚕种约1835万张,同比增长12%;全国桑园面积约为1052万亩,同比增长17%,其中当年度新发展的桑园面积约155.27万亩。
    目前,我国丝绸产品在国际上依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生丝和坯绸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0%和45%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真丝印染绸、丝绸服装和丝针织产品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生丝、坯绸和制成品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60%和47%左右,丝绸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具有优势。应该说,丝绸行业已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少数几个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产业之一。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蚕丝业生产的中心,而且世界蚕丝业科学、教育的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肩负着推动世界蚕丝业发展的重任。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还只是“丝绸大国”,而不是“丝绸强国”。要使中国成为“丝绸强国”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丝绸产业链的农口段来看,蚕桑生产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一直以来,在我们行业内存在“重蚕轻桑”的现象,桑树良种化和桑苗基地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桑的基础性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蚕丝业的正常发展。近年来,随着“效益农业”理念的确立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化桑园园区建设不断深入,蚕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桑树良种化和桑苗基地建设问题越来越引起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因此,此时此刻召开这样的专题研讨会,既有必要也很及时。所谓“必要”,就是必须将桑树良种化和桑苗基地建设提高到蚕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其在行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适应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所谓“及时”,就是这次研讨会的召开为进一步转变蚕业界“重蚕轻桑”的传统观念开了一个好头。
同时,浙江省是我国茧丝绸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全国商品桑苗生产繁育的最大基地。浙江省的桑苗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品质优良,营销全国。此次研讨会在浙江省海宁召开,来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经营管理部门、生产单位的领导和学者、专家与会共同研讨蚕业发展的“桑树良种化”专题,这对于指导全国蚕业生产、巩固蚕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牢牢抓住当前的机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挖潜增效,促进蚕桑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值得认真研究和讨论的。
    虽然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桑树”,但是不能孤立、狭窄地就“桑”论“桑”,以“桑”论“桑”,而应该从整个茧丝绸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系统、科学地研讨此次会议的主题 。针对目前我国丝绸行业的情况,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改革现行蚕茧经营管理体制,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促进丝绸企业调整和产业优化。三是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全国茧丝交易大市场体系。四是不断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保持我国茧丝绸行业的主导地位。五是实施丝绸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一批知名丝绸品牌。六是重视蚕业资源的多用途开发利用,促进蚕业的多元化发展。
( 摘自《蚕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