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在博弈中攀升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2-27 10:04:00
今年1月份的上海外贸统计数据昨天公布。从统计数据看,情况似乎还可以:外贸进出口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进口79.7亿美元,出口83.2亿美元,分别增长16%和17.5%。不过来自外贸企业的声音,却是困难不少。
美好前景与重重障碍交织,申城外贸出口又将在博弈中攀升。
外贸增幅为何放慢?
申城外贸的发展,与世界经济走势和国际市场需求息息相关。据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分析,今年世界贸易增速将从去年的7%加快到7.4%。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将从去年的1.4万亿美元增至今年的1.6万亿美元;上海外贸进出口也有望从去年的1863亿美元“膨胀”到2000亿美元,其中出口将达1000亿美元。不过由于眼下上海外贸进出口绝对值已经相当可观,类似于“十五”期间年增30%~50%的情况不可能重现,增幅将逐渐趋缓。
外贸增幅放慢的情况并不是一天发生的,其实这种现象去年已经出现。去年8月份,上海外贸出口增速达到27%后便缓慢下滑,至年底降至23.4%。进口走势则相反,自2月份起逐渐加速,2月份增速仅3%,而到年底时已升至10.5%。因此,当今年1月份上海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7.5%、进口增长16%,两者增幅接近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今年外贸难在哪里?
虽说世界经济呈上升走势、国际市场需求也在增长,但申城不少外贸企业的老总和外销员们却感叹今年做外贸生意难度不小。难在哪里呢?带有共性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走向、原材料涨价、出口利润下降、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等等。兰生集团副总裁戴志伟说,去年夏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近3个百分点,今年是否继续升值、升值多少?大家都吃不准,因此观望的多,签订出口合同显得很谨慎,这就对出口成交产生了一定影响。原材料涨价,也是对今年上海外贸出口可能产生影响的一个因素。上海丝绸集团董事长徐伟民举例说,春节刚过,每吨厂丝价格升至33万元人民币,为历史上的天价,而几个月前才22万元。此外,麻布、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
如何在博弈中胜出?
即便以每出口1亿美元带动3000人就业计算,去年申城出口907亿美元,就为272万人提供了岗位。因此,申城众多企业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外贸出口还得做下去。
要在这场博弈中胜出,谈何容易。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相当部分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仍以出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这些产品的国际市场虽大,但竞争却日趋激烈。据了解,时下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销售净利率一般不超过3%,有的仅千分之几。徐伟民认为,如此竞争,昔日一些以削价竞销赖以生存的企业有可能难以支撑下去,甚至淘汰出局,这就逼着企业走自主创新、创立品牌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道路。上海世博集团副总裁夏西平认为,以往集团所属企业的外销员是在固定汇率情况下与外商洽谈并签订出口合同的,而现在得学会在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下做生意。在戴志伟看来,上海外贸企业要想在这场博弈中胜出,应尽快从进出口商的角色中跳出来,转变成为贸易服务商,也就是要延长外贸服务的链条,不仅仅做贸易,还得为外商提供物流、报关、分拨、咨询等多种服务。服务的内容越多、越精细、越周到,外商对你的依赖性越强,你的外贸出口生意就会做得越大,利润空间也会更大。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