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不同逻辑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4-14 10:36:00
4月4日,人民币升破8.01,从而使汇改之后的累计升幅超过1%。按照市场人士的预测,由于时机敏感,汇率走势背后的政治因素明显,8元大关已经指日可待。在华盛顿,中美贸易联委会正在激辩双边贸易,据预测,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在2006年将达到1600亿美元。为了在贸易中的利益最大化,美国鹰派议员们坚持人民币汇率急升。
一些政客坚持中国政府在操纵汇率,然而其中的一些逻辑却匪夷所思。他们异想天开地认为,为了压低人民币汇率,中国政府不惜囤积接近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把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投资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等美国资产。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利率在低位徘徊,由此造成了美国国内的过度消费,当然这些消费品包括大量的中国货。但在包括美国学者的经济学家眼里,这是一个完全倒置的逻辑。经济学家们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恰恰是民众过度消费,因此单靠人民币升值不可能解决问题,如果对中国采取严苛的贸易规定,最终受重创的将是美国而非中国。
美国政府其实对此心知肚明。长期以来美国人是按照自己的信用额度而不是自己的收入水平度量开支。问题在于如果这些美国人只知道消费,却还不起他们欠下的大笔负债,美国经济就会陷入崩溃,美元坚挺的假象也会暴露无遗。彼时,不仅是人民币,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都会对美元升值。
2005年,美国政府不得不提高信用卡的每月最低还款额,过去只需每月支付2%最低还款额的消费者们现在要还出全部欠债的4%。他们希望借助这一变化,将消费者还债的日期提前几十年。
对此,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评价舒默、格雷厄姆访华之行时采取了很有建设性的态度。“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国,他们不是来征服中国的,相反,他们抵达中国后开始了审慎的反思。”
欧盟也终于意识到人民币汇率并非只关乎太平洋两岸。据彭博社的报道,欧盟委员会日前完成了一份评估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报告,警告说,若人民币突然打破盯住美元的机制,可能导致流入美国的资本突然转向,从而引发美元兑欧元汇率进一步走低。同时,此举还将推高欧洲对美国出口品的价格,危及欧盟的经济复苏。
国际不同经济体围绕人民币汇率的不同利益取向,给中国带来了更多时间。
信息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