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中国纺织工业准备“绝地反击”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8-03 07:59:00
2005年是全球纺织品服装取消配额的第一年。而上半年则是贸易摩擦最激烈的时期。尽管,当前中欧纺织品争端虽然较为顺利地化解了。但是,一系列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皮鞋展开反倾销调查一一中关纺织品争端仍悬而未决一一美国突如其来对我窗帘产品进行设限受理……而国内,在2005年7月21日正式宣布的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消息一经传出,又给中国纺织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不过,好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日前已发出通知,自2005年8月1日起,对目前仍在征收出口关税、2005年7月20日起受到欧盟进口数量限制的17种纺织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中国纺织业的“绝地反击”已经进入准备、调整阶段。
形势:不容乐观
据了解,截至目前美国现在共对我19种纺织品设限或酝酿设限,涉及36个类别。
其中,已经实施设限的产品有8种、16个类别。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简称:CITA)已经受理、处于内部工作期、随时可能宣布设限晶产品有6种、10个类别,美国业界已提出申请、等待CITA受理的产品有6种、13个类别。此外,仅距中美双方纺织贸易争端,无实质性进展的“第16届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第三天,也就是2005年7月14日,美国CITA又同意受理美4家纺织行业组织和工会组织提交的针对中国产棉及化纤制窗帘制品(369类部分和666类部分)的“特保”申请。而欧盟方面,在6月11日尽管中国与欧盟达成《备忘录》,但是中国纺织行业已经受主动配额政策、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冲击,外贸型纺织品出口企业因配额“吃不饱”而面临停产停工窘迫之后不久,欧委会又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自我进口的皮鞋开始反倾销调查。同时,由于人民币又在7月21日正式对美元小幅升值2%,也给我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据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行业营业利润就会下降约12%,毛纺织行业约下降8%,服装行业约下降13%。而就人民币小幅升值之事,记者还通过不少纺织企业了解到,作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行业之一的纺织,汇率调整的冲击与出口品种结构紧密相关。大宗、低档、初级的纺织品的出口将首当其冲,如棉纱、坯布类产品,自人民币小幅升值的消息正式宣布的几天来,在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力就已有所下降。币值的调整就是调整竞争力,初级产品的出口形势严峻。如此一来,业内许多人士认为,中国纺织行业在经历10年后的资产重组及升级改造,今年下半年又将进入一个“阵痛”期,再一次的“洗牌”在所难免。
协会:从容应对
孙准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然行业“冼牌”必然出现。
他告诉记者:“在这种形势下,协会体现出更多的是:从容和积极。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杜钰洲会长曾带领业内领导专家赴新疆实地考察,为新疆的纺织工业新的发展出谋划策。在中欧达成协议的第二天,杜钰洲会长和许坤元副会长就来到紫荆花公司考察摩维产品。在此期间,高勇副会长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并会见国外同行,代表中国企业阐述立场,宣传我们的产业政策,介绍情况,增进互相了解,有利于减少摩擦。而杨东辉副会长也曾向中国纺织品行业进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中国纺织业要想健康发展,只有理性地先做好自己,打铁先要自身硬。毕竟,做好自己才是自强之本。”
事实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年初就锁定三大要务:即,自律、创新和外交。在今年上半年应对美欧贸易摩擦的过程中,纺织工业协会一方面代表广大纺织企业的正当利益,向政府提供数据,提出建议,为解决中欧摩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结果。另一方面,协会始终抓紧在自律、创新和外交上做文章。向全行业推广《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
另外,孙淮滨还向记者表示,面对贸易摩擦,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不必焦虑,而是要从容应对。我们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配额时代都没有阻挡我们发展,未来更不会。我们清楚地知道欧盟只是承诺“克制使用242条款”,在WTO议定书中还有个更严厉的16条款,设限国还可能采用反倾销措施等等。未来的路不会平坦,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已的既定方针,理性、冷静对待贸易摩擦,中国纺织业做强的日子指日可待。
企业:积极准备
上半年,中国的纺织业走过了一条充满“风雨”而又紧张的坎坷之路。
就在匆匆赶单”的上半年过后,下半年的“空落”则又让中国纺织业陷入“痛定思痛”的境地。通过采访,一些较有实力,抗“击打”能力强的企业向记者表示,经过这上半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之后,企业开始变得更加成熟。今年下半年,企业准备采取积极态度,应对出口征税风险和汇率调整风险。在应对措施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选择有实力、有信誉、能够长期合作的客户,通过协商,共同化解税率增加的风险。企业通过客户群的比较、筛选,从中选择具备良好商业信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外大型进口商、百货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长远合作,使企业始终占据市场的强势地位,从而牢固树立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竞争优势;第二方面是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做低档做高档,提升附加值,多做新的项目。同时,企业在应对人民币汇率调整时,尽管部分升幅可以转嫁给进口商或供应商,但部分仍需出口企业承担,导致利润率下降。因此,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企业已痛下决心,加速转型。目前,一些国内纺织品贸易企业也已经开始不断调整产品,努力摆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模式,在大规模、现代化的实业基地的支持下,把外销产品全面导向大规模、专业化、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种类。
在采访中,记者还得知,由于国内纺织产业链健全、发达,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从坯布到印染、后整理等一系列加工,这无疑对中国纺织业来说是一个积极因素。而产业链的影响力是具有整体竞争优势的,因此,面向国内市场,开发自主品牌也是许多业内专家的首推。不过,国内纺织企业自主品牌出现的比例较低,走这条路仍是任重道远。比如,江苏纺织行业虽已在致力于增强营销力、差别化竞争战略,但目前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仍不到40%。因此,作为出口企业,向成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已是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