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谁在关注国际流行趋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6-10 08:04:00
前不久,国际纺织界权威机构———美国棉花公司的流行色市场主任JessicaParuch(中文名鲍洁茜)女士来到北京,通过中欧面料与时装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举办了美国棉花公司2005/2006秋冬季流行趋势讲座。无庸置疑,权威机构的专家亲临北京举办流行趋势讲座,无论对于服装专业人士还是纺织专业人士来说,都是一个了解国际流行动态的难得机会。令记者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来听讲座的人不到五成,迟到的人不只一、两个。一个疑问也在记者心中形成———
  据悉,北京一家专业院校本来打算安排40名学生去听美国棉花公司流行趋势的讲座,不知何故,结果一人没到。记者一大早通知一位经营服装公司的朋友参加,她派了公司一位年轻设计师过来,两个多小时后,即讲座快结束时才见到其芳踪。虽然现代通讯的迅猛发达,已足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权威机构的流行趋势发布信息,但无论如何,专家的生动讲演与准确、直接的信息传播更容易让人吸纳与消化。究竟是谁在关注国际流行趋势?国际流行趋势对中国服装、纺织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记者带着疑惑对服装设计师、纺织方面专业人士、企业经理进行了多方位的了解,在试图解开这份疑惑的过程中,也对中国服装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状有了新的思考。
  不同品牌对国际流行趋势的关注程度不同
  现象一:
  国内大牌跟着国际大牌走,国内中小型企业又跟着国内大牌走,真正能关注国际流行趋势的就只有那些重视面料研发的设计师和少数企业经营者了。
  在采访中,从事面料研究工作多年、中欧面料与时装合作俱乐部高级工程师黄萍认为:尤其是纺织品方面的国际流行趋势,无论对于从事服装还是面料设计的设计师来说,了解非常必要。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往往从面料中直接获取,综合了解国际流行趋势是设计师具备设计研发新产品能力的先决条件。从她的话中我了解到:不同品牌对国际流行趋势的关注程度不同。各品牌针对的市场不一样,对流行趋势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看来,当中国服装企业悄然出现———国内大牌跟着国际大牌走,国内中小型企业(这里以产品研发能力界定而非规模界定)跟着国内大牌走这一跟风现象时,真正能关注国际流行趋势的就只有那些重视面料研发的设计师和少数企业经营者了。
  企业在国际流行趋势与国内市场结合上往往投入的人力与财力不大
  现象二:
  尽管打造国际化品牌已成为有远见的中国服装企业首要考虑的目标,但对于经营者而言,要考虑到设计成本,于是从傍名牌、仿名牌入手,便成为企业减少经营风险性的重要“捷径”。
  无庸置疑,在中国服装经济呈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在世界知名品牌专卖店呈高度集中趋势落户中国之际;中国的服装、纺织业总会或多或少面临“引进”与“拿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引进国际上先进硬件设备及专业人才;一方面将西方时尚“拿来”,打造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服装品牌。正如“引进设备与人才容易,引进国际经营理念、运作模式难”一样,直接将国际品牌的风格甚至款式“拿来”,远比将国际流行趋势“拿来”进行调研与分析后,针对产品定位进行系列操作容易得多。而后者恰恰是中国服装企业与品牌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在记者曾经采访的企业中,经常会听到老板们强调企业要如何如何与国际接轨,但在实际操作上,即在国际流行趋势与国内市场结合上往往投入的人力与财力不大,为此韩国莎拉纺织服装公司中国总代理、北京市麦迪尔制衣厂总经理张玉阑认为:尽管中国服装品牌不少,但有个性特色的太少。同样从事面料研究工作多年的她,太清楚企业对国际流行趋势的了解与掌握对面料的开发意义,直爽的她毫不讳言:“在中国,是老板在操作企业,无可避免,老板会将利润放在首位。”尽管打造国际化品牌已成为有远见的中国服装企业首要考虑的目标,但对于经营者而言,要考虑到设计成本。于是从傍名牌、仿名牌入手,便成为企业减少经营风险的重要“捷径”。虽然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但这种傍名牌、仿名牌的现象或多或少影响着作为服装业上游的纺织业的发展,如果面料缺乏前瞻性的开发创新理念,环环相扣的服装产业链就会发展不畅通,甚至停滞不前。
  缩短国际流行趋势与中国国内市场距离,需要有专业的研究机构
  现象三:
  一些企业对国际流行趋势并非不感兴趣,而是认为太超前,与中国市场距离比较远。
  乍看企业的远见与短视似乎有点矛盾,其实也透出几分无奈。一个国际品牌的创造过程需要大量前期调研、培育时间,精力与资金的付出更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经历,非一日之功。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企业对国际流行趋势并非不感兴趣,而是认为太超前,与中国市场距离比较远。的确,对于底子还较薄的中国服装业而言,摆在面前的是如何运用别人的流行趋势变成自己的、能为自己推新品起到积极作用的流行趋势,而不是一味跟着大牌时尚走。著名时装设计师吕越的一番话,倒是一针见血:“所谓流行,如果没有得到大家的确认与接受,就不能称之为流行。”这位出国频繁、兼备东方人谦和品质与西方人开放思维的设计师认为:流行趋势必须有依据,同时它受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国外的专业依据主要针对国外情况,我们需要综合各权威机构发布的流行趋势加以分析、调研,把它变成针对国内市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流行趋势。为此,吕越赞同记者的观点:真正要缩短国际流行趋势与中国国内市场的距离,需要有专业的研究机构。她说:“对流行趋势的研究需要集中设计师、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一批专业人士来做,单靠设计师单方力量是达不到的。”在吕越看来,设计师必须接受最新的流行讯息,因此另一个身份是中央美院设计学院老师的她,在去年开设了《流行时尚与设计》课程,主要针对各权威机构流行趋势进行研究与分析,使学生掌握设计研发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她鼓励学生参加流行趋势讲座进行学习与了解,她的这一观念与美国棉花公司鲍洁茜女士的想法不谋而合,鲍洁茜女士希望前来听讲座的学生占有较大比例,因为这些还未走出校园的专业人才,将是中国未来服装市场的领军人物,具有引导市场的前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