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拐弯" 朦胧通胀预期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3-18 07:59:00
正在上行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骤然“拐”了个弯。
今年2月CPI仅仅上涨2.1%,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同比均上涨3.2%相比,涨幅突然回软1.1个百分点。 虽然一个月度的数据变动并不能确立物价运行的新趋势,但这使得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转为朦胧,同时也引发专家们的深入探究。
费解的两大特征
2003年10月启动的本轮CPI上涨,具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总需求增长较快的城市,CPI涨幅普遍低于总需求增长较慢的农村。二是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即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在“燃烧”,而另一部分商品价格仍然“冰冷”。
要破解这两个一般通胀理论难以完美阐释的“结构性”特征,并准确判断今年及其后一个时段CPI的走势,需要转换视角,审视其上涨的复杂原因,并对影响CPI涨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因素进行趋势分析。
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这一轮CPI上升的主要诱因。由于它在CPI中占有略高于30%的权重,其迅猛上升强劲地带动CPI的上行。
有专家指出,此轮食品价格上涨与前一时段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没有关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连续多年粮食减产,且价格持续下跌或低迷,量变的积累最终引发了粮价走向的质变。我国粮食年供给缺口至多5000万吨,国家粮食储备达1.5亿吨。政府至今“按兵不动”,主要是考虑与其他“费力费劲”的政策性举措相比,粮价回升将不费“一兵一卒”就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些专家预测,本轮食品价格上涨行情,有望于秋收之际归于波澜不兴。因为今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可望比上年增加2400万亩左右,产量增长约6%。届时,供给的增加和同比基数的抬高至少将遏制食品价格的继续上扬。只要保护好耕地安全,从中长期看,我国并无食品短缺之忧。即使一时出现难以预料的缺口,国家动用一点外汇储备,足以平抑价格的过度波动。随着居民消费中用于食品的支出每年大约以一个百分点下降,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服务价格是推动近期CPI上升的另一个因素。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空间较大。在CPI持续低迷的几年中,政府出台了多项调整服务价格的措施,服务项目价格适度上涨有效减缓了CPI的下降幅度。目前,这一“子系统”在CPI中占有20%的权重,去年上涨2.2%,即便今年上涨4%也只能拉动CPI上升0.8%。专家们认为,政府应把握好服务价格调整出台的时机和力度,以达到对整体CPI走势予以微调的目的。
“海水”缘何至今“冰冷”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至今“海水”仍然浸泡着除食品之外的占CPI权重接近一半的工业消费品。几年来这部分商品价格一直“冰冷”,2003年仍整体上处于零增长,今年前2个月又再度整体上跌入了微幅“负”增长状态。
对此,专家们富有说服力的解释主要有:首先,技术成熟和进步、规模效应提高了生产率。近几年服装、彩电、电脑、手机、轿车等价格一降再降是对此最好的说明。其次,竞争比较充分,且普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使之无法搭上涨价的“便车”。相关企业只能主要通过强化管理、控制成本、压缩利润等途径消化能源、原材料、运输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再者,工业化重化工阶段的到来,导致更多的生产资料在内部循环和消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向消费资料的传导明显弱化。如煤炭炼成焦碳,焦碳用于炼钢,钢材又被加工成采煤设备;钢材加工成了钢轨、发电设备;有色金属变成了机床、重型机械的零部件等等。
凡此种种均是制约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的因素,而工业消费品价格难见起色,将在相当程度上制约CPI的上行高度。这也是大多数专家不愿轻言彻底告别通缩的根本原因。
2.5%至3%:更大的可能
综合上述种种因素,此间观察家判断:如果今年所有推动CPI上行的因素全部兑现,并有所强化,全年CPI升幅可能将突破3%的上限,但确立这种趋势的概率仅为30%。更大的可能是,全年CPI的升幅处于2.5%至3%的区间,形成温和的涨势。这种适度的价格上扬有利于经济资源向有需求、有效益的产业和产品转移,有利于发挥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