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夸大"特保"对纺织业的影响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5-04 08:22:00
欧美特保措施的剑拔弩张使国内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证券市场投资者开始对纺织板块产生担忧。我们认为,特保措施的对纺织行业负面影响被过分夸大了。
1、配额取消后提闸放水式的冲击是短期的、正常的
因1-2月出口高增长,并不是消费增长拉动的,而是配额取消后市场供应链的变化,类似于提闸放水式的短期冲击,是不会持久的。
具体分析:一是低基数造成的。配额时期欧美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设定的配额很低,一些品种甚至与越南等小国相同,导致配额取消后这部分产品短期内出口激增;二是去年底企业为配额取消而提前备货,而欧美设限的山雨欲来,使企业担心下半年出口受阻,加快了年初的出口速度;三是转口贸易变为直接贸易造成的。1-2月出口总量30%分增幅并不过分,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我国香港等增幅下降对冲了欧美的增长。实际对欧美的冲击小于公布的数字。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这种提闸效应的短期冲击将减缓,引发设限国大规模启动特保调查的可能性不大。从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看,1季度对美出口纺织品增长62%,比前两月增幅下降了19个百分点。
2、与配额全面放开相比,特保设限影响是微小的
从类别看,2005年仅美国就取消104个类别的配额限制。即使重新设限十几个类别,又有多大影响?从金额看,因特保条款是限制该类出口增幅不超过前12个月的7.5%,短期内我们基数做大了,实际影响并不大;预计欧美重新设限的影响不过十几亿美元,而配额取消要释放出上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2004年我国对欧美等设限地区纺织品出口258亿美元,2005年至少达350亿美元以上。
3、特保设限是限制程度最轻的措施
欧美的贸易壁垒有特保措施、反倾销、技术(环保)壁垒等,其中特保措施是限制程度最轻的一种。首先,它规定必须是进口激增,造成产业损害。这就需要有一个调查期,实行起来较慢(一般要3个月以上);第二,它限制的是某一类产品,是该类不能超过上年基数的107.5%(毛纺6%)。因此一是不会造成该类出口下降,二是出口总量仍会超过7.5%;第三,它的有效期是1年,1年后自动作废,约束时间较短;第四,特保措施在2008年末寿终正寝,2009年起它再也无法约束我们。
4、设限国不同利益群体的相互制约影响特保实施
欧美生产商组织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力要求政府实施特保。而其贸易商和消费者组织则相反。继2004年12月美国进口商协会请求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终止对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裁决并胜诉后,最近在全球纺织论坛上,作为消费者代表的美国零售商明确表示,反对对中国纺织品重新设限。欧盟中纺织业已衰退的国家,也会反对阻碍贸易自由化。因此设限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制约的结果,会使特保措施并非一帆风顺。
任何事物都是在约束与反约束的矛盾中发展的,没有约束的发展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亦如此。中国政府的出口税以及欧盟的限制措施会阻碍纺织业的出口速度,但客观上有利于纠正行业低价竞争,改变靠浪费资源和牺牲工人福利换取出口的增长方式。
从长远发展看,国内市场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依托。2004年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增长23%,其中出口收入增长21%,内销增速已超过外销。2005年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复苏明显,1-2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服装和针纺织品增长20.5%。随着国家反哺农业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增速将加快,多年来农村衣着类消费水平不到城市的20%,因此其衣着类边际消费倾向远高于城市,7.6亿农民收入的增长将为纺织工业提供巨大的市场支撑。
1、配额取消后提闸放水式的冲击是短期的、正常的
因1-2月出口高增长,并不是消费增长拉动的,而是配额取消后市场供应链的变化,类似于提闸放水式的短期冲击,是不会持久的。
具体分析:一是低基数造成的。配额时期欧美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设定的配额很低,一些品种甚至与越南等小国相同,导致配额取消后这部分产品短期内出口激增;二是去年底企业为配额取消而提前备货,而欧美设限的山雨欲来,使企业担心下半年出口受阻,加快了年初的出口速度;三是转口贸易变为直接贸易造成的。1-2月出口总量30%分增幅并不过分,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我国香港等增幅下降对冲了欧美的增长。实际对欧美的冲击小于公布的数字。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这种提闸效应的短期冲击将减缓,引发设限国大规模启动特保调查的可能性不大。从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看,1季度对美出口纺织品增长62%,比前两月增幅下降了19个百分点。
2、与配额全面放开相比,特保设限影响是微小的
从类别看,2005年仅美国就取消104个类别的配额限制。即使重新设限十几个类别,又有多大影响?从金额看,因特保条款是限制该类出口增幅不超过前12个月的7.5%,短期内我们基数做大了,实际影响并不大;预计欧美重新设限的影响不过十几亿美元,而配额取消要释放出上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2004年我国对欧美等设限地区纺织品出口258亿美元,2005年至少达350亿美元以上。
3、特保设限是限制程度最轻的措施
欧美的贸易壁垒有特保措施、反倾销、技术(环保)壁垒等,其中特保措施是限制程度最轻的一种。首先,它规定必须是进口激增,造成产业损害。这就需要有一个调查期,实行起来较慢(一般要3个月以上);第二,它限制的是某一类产品,是该类不能超过上年基数的107.5%(毛纺6%)。因此一是不会造成该类出口下降,二是出口总量仍会超过7.5%;第三,它的有效期是1年,1年后自动作废,约束时间较短;第四,特保措施在2008年末寿终正寝,2009年起它再也无法约束我们。
4、设限国不同利益群体的相互制约影响特保实施
欧美生产商组织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力要求政府实施特保。而其贸易商和消费者组织则相反。继2004年12月美国进口商协会请求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终止对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裁决并胜诉后,最近在全球纺织论坛上,作为消费者代表的美国零售商明确表示,反对对中国纺织品重新设限。欧盟中纺织业已衰退的国家,也会反对阻碍贸易自由化。因此设限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制约的结果,会使特保措施并非一帆风顺。
任何事物都是在约束与反约束的矛盾中发展的,没有约束的发展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亦如此。中国政府的出口税以及欧盟的限制措施会阻碍纺织业的出口速度,但客观上有利于纠正行业低价竞争,改变靠浪费资源和牺牲工人福利换取出口的增长方式。
从长远发展看,国内市场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依托。2004年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增长23%,其中出口收入增长21%,内销增速已超过外销。2005年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复苏明显,1-2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服装和针纺织品增长20.5%。随着国家反哺农业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增速将加快,多年来农村衣着类消费水平不到城市的20%,因此其衣着类边际消费倾向远高于城市,7.6亿农民收入的增长将为纺织工业提供巨大的市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