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现代化报告》提出战略建议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2-03 08:40:00
当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很多地区的奋斗目标。什么是地区现代化?所有地区都能实现现代化吗?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1月30日,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和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推出《2004年中国现代化报告》,这份以“地区现代化之路”为主题的报告把焦点对准了这些亟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课题组专家将现代化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指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
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居108个国家的第六十二名,第二次现代化水平为第五十九名,综合现代化水平为第六十名。
目前我国地区现代化的特点是两次现代化并进,地区间第一次现代化的差距在缩小,第二次现代化的差距在拉大,现代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在增加。在内地八大区域中,华东沿海和华北沿海的现代化水平最高,东北地区、华南沿海、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西北和西南地区较低。依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紧随香港、台湾、澳门之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10个省、直辖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浙江、江苏、广东、黑龙江、陕西、吉林。
报告认为,我国的地区现代化从发展路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新型综合现代化道路;从发展结构角度考虑,则应选择适度均衡的发展道路。地区现代化布局应杜绝盲目攀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服从于国家现代化的整体布局。
报告建议,将目前分散在国务院扶贫办、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等与地区开发有关的机构中的力量组织起来,成立国家地区开发署,研制和实施国家层面的地区现代化战略与政策措施,研究和推广地区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向欠发达地区提供技术和发展帮助,管理地区开发基金,受委托管理国务院现有的地区扶贫和开发项目等。
课题组专家将现代化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指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
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居108个国家的第六十二名,第二次现代化水平为第五十九名,综合现代化水平为第六十名。
目前我国地区现代化的特点是两次现代化并进,地区间第一次现代化的差距在缩小,第二次现代化的差距在拉大,现代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在增加。在内地八大区域中,华东沿海和华北沿海的现代化水平最高,东北地区、华南沿海、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西北和西南地区较低。依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紧随香港、台湾、澳门之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10个省、直辖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浙江、江苏、广东、黑龙江、陕西、吉林。
报告认为,我国的地区现代化从发展路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新型综合现代化道路;从发展结构角度考虑,则应选择适度均衡的发展道路。地区现代化布局应杜绝盲目攀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服从于国家现代化的整体布局。
报告建议,将目前分散在国务院扶贫办、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等与地区开发有关的机构中的力量组织起来,成立国家地区开发署,研制和实施国家层面的地区现代化战略与政策措施,研究和推广地区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向欠发达地区提供技术和发展帮助,管理地区开发基金,受委托管理国务院现有的地区扶贫和开发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