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三大“瓶颈”新年走势探寻 均有供需缺口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1-07 08:10:00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成立后的第一年,通过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取得了多年未见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较为明显的是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加剧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煤、电、油等资源短缺及交通运输紧张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进一步强化。
2003年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19个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浙江、江苏、山西、河北等地较为严重。200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18840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约15%。用电需求的增长拉动了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根据目前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到2003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达到3.85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约8%。
目前我国可供开发的炼焦煤精查储量约为152亿吨,其中经济储量仅45亿吨,不足1/3,且具备建井条件的资源储量不足35%。由于钢铁工业超常规发展,特别是盲目重复建设导致需求急剧增长,2003年1-10月,焦炭产量约2亿吨,同比增长15%左右。与此同时,生铁、钢和钢材同比也分别增长19.2%、22.1%和20.5%,使焦炭价格明显上扬。
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国内石油消费迅速增长。2003年国内石油消费量大体为2.6亿吨,较上年增长7.25%,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9600万吨。
有鉴于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要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增加煤炭、电力供应,合理安排石油企业生产,做好粮食和煤炭、化肥、成品油等重要物资的运输工作。建立健全煤电油运和大宗农产品检测预警和协调机制,并根据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进行调控。
据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宏观经济形势良好。同时,电力、煤炭和石油等行业存在的资源偏紧、供给短缺等苗头性问题不仅将继续存在,甚至有可能会有所加剧。
为准确把握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记者日前分别走访了煤电油三大行业的神华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就三大行业的未来市场走势进行了探寻。
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略为偏紧
问: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的需求状况会如何?
答:2004年我国GDP增长率国家预期目标为7%左右,我们预计将保持在8%上下,国内市场各主要耗煤行业,如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行业将继续保持对煤炭的旺盛需求。
据有关方面测算,2004年发电用煤将增加6000至7000万吨左右,冶金用煤将增加3000万吨左右,国内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16亿吨。国际市场方面,由于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全球GDP预计增长4%,特别是我国煤炭主要出口地日本的经济将继续回暖,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也将保持相应的增长,这将拉动煤炭出口量的增加。由于美国奉行弱势美元政策,造成澳元升值,会促使国际煤炭价格走高。因此,总体上看,2004年国际煤炭市场将呈现价升量增的态势。国际干散货海运价格的上涨,也会有利于我国煤炭出口日、韩及我国台湾等地的太平洋市场。
问:那么,从供给状况来看,形势又将怎样?
答:2003年全国煤炭产量估计为15.5亿吨,比上年的13.9亿吨增加近1.6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基本上均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生产能力基本饱和。2004年煤炭产量是否增加、增加多少,主要取决于小煤矿的产量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调控力度。据有关方面统计,截止到2003年5月,全国乡镇煤矿总数为2.5万余个,供应能力约5亿吨/年,占全国总产量的1/3左右。综合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和小煤矿生产及2004年新增生产能力,估计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6.6亿吨左右,预计比2003年增长1.1亿吨左右。
问:有哪些问题会对煤炭行业产生影响?
答:2004年可能会有两个问题影响煤炭行业。一是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从2004年1月1日起将执行新出口退税政策,动力煤和无烟煤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到11%,炼焦煤和焦炭半焦炭的出口退税率分别从13%和15%降到5%。我国煤炭产品出口主要以动力煤和无烟煤为主,在出口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预计退税率下调将影响煤炭行业利润约16亿元。二是煤炭生产和需求的增长率均远远高于铁路运量的增长率,铁路运输的瓶颈影响将更加突出。同时,国家决定取消煤炭企业的“自备车”,虽然降低了煤炭企业的转运成本,但是增加了运输风险,铁路部门对运力的调度、平衡、保障能力将直接影响煤炭产品的运输效率。
综合分析,2004年煤炭市场将继续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略为偏紧、购销两旺的态势。局部地区、个别时期、部分煤种供应较为紧张。贫瘦煤、化肥用无烟煤、炼焦用煤将供不应求。国内市场价格将有所上升,冶金用煤价格上升幅度较高,电煤计划价格执行难度加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市场对我国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增长。据煤科院估计,2010年我国煤炭产需缺口为2.5亿吨左右。
电力:供需形势更加严峻
问: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会怎样?
答: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更加严峻。根据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与电力需求增长速度的关系分析,2004年全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0720~21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3%。按照目前在建电源和电网项目的建设进度,预计2004年全国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约3800万千瓦,投产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约11000公里、变电容量约4800万千伏安。2004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4.23亿千瓦,同比增长10%左右。
2004年,考虑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后,我国电力供应总量与需求总量相比仍显不足,而现有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增加潜力有限,因此,2004年电力供应将存在明显缺口。同时,由于电煤供应趋于紧张,部分水库水位偏低,电网建设滞后,部分输配电网存在卡脖子现象,加上来水和气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等,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更加紧张。根据电力供需平衡测算,预计2004年全国装机容量缺口在2000万千瓦以上。除东北、山东电网发电装机略有富余外,其它电网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其中华东电网供电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持续拉限电的地区可能会有所增加。
分地区看,华东地区电力供应整体紧张电力供应缺口较大;华中地区缺电时段和地区分布不均衡;华北地区电力供应较为紧张;东北地区电力供应有所富余;西北地区电力供需大体平衡,但受来水情况影响,存在分省不平衡情况;南方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国电力供需矛盾加剧?
答: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尽管2004年全国装机容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约2/3的机组是下半年投产,在夏季高峰负荷期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第二,各地区装机容量增长分布不均衡,缺电严重的地区投产容量有限。第三,新投产的机组中,部分水电机组的发电出力受阻。
问:决定我国电力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答:我国电力价格不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目前,我国用户实际承担的综合电价水平为0.42元/千瓦时,约合5美分/千瓦时,与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6~7美分/千瓦时的电价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我国电价水平总体将面临上涨的压力,电力行业承担较大的电价风险。一是由于历史沉淀使得电价矛盾较多,电价矛盾需要及时疏导;二是由于电煤和燃油供应不畅;三是由于电厂环保排污费的较大幅度增加。
问:今后2-3年我国的电力形势又将怎样?
答:2005~2006年,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电力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幅度可能低于2004年。根据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电力需求状况的分析,预计2005年全国用电量将达到22380~23000亿千瓦时,比2004年增长7~10%;2006年将达到24050~24500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6~8%。
根据对在建和计划建设电源项目的分析,2005~2006年,随着电力供应紧张地区投产装机容量的明显增加,以及跨区电力交换规模的继续扩大,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逐步缓解。到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将基本趋于平衡。
总体来看,今后2~3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仍将紧张。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保证电力供应,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在加快电源建设的同时,要适度超前建设电网,加快建设坚强的输电网架和配电网络,使其具有足够的输配电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保证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同时,必须统筹电源和电网建设,实现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
石油:对外依存度仍在37%以上
问:您如何判断2004年国际市场油价走势?
答:国际石油市场供略大于求,油价总体走势趋于回落。
问:您能否从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予以具体的分析?
答:从2004年油气需求看,据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幅可望达到3.9%-4.1%,比2003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左右。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为39.6亿吨,比2003年增加5800万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将继续拉动石油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04年,我国石油消费量有望达到2.7亿吨,石油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汽、柴、煤三大类油品消费总量预计为1.36亿吨左右,比2003年增长4.6%。但汽柴油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
从油气供应看,近些年全球油气资源总量在不断增加,储采系数大于1。但分地区看,东南亚、美洲等地区增产的难度较大,北海地区产量在下降,里海地区因外输条件限制近期不可能大幅增产。比较现实的产量增长地区主要是中东、非洲及俄罗斯,其中潜力最大的国家有沙特、伊拉克和伊朗。从我国油气资源情况看,国家有关机构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认为:(1)我国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预测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吨左右,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2万亿立方米左右。现已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3.4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2.6万亿立方米。目前,有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3.7亿吨,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2万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12位和第15位。但人均占有油气资源量比较少,仅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和1/7。(2)国内油气资源还有较大潜力。石油勘探正处于中等成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尤其是西部和海上,勘探工作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原油产量仍可保持稳中略有上升,天然气生产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04年原油产量为1.71亿吨,比2003年增加240万吨;天然气产量为362亿立方米,比2003年增加30亿立方米。
但是,国内原油产量增长不能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的增长,2004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仍将维持在37%以上。
综合分析国际石油供需情况,预计2004年世界石油市场仍将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况,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大体为24美元/桶,比2003年低4美元/桶左右。国际油价的回落将影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给石油企业运行造成一定压力。
问石油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加剧吗?
答:由于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石油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从国内来看一些“入世”过渡期的保障措施2004年将结束: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于2004年1月1日取消;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再增长15%;部分石化产品进口关税继续下调。同时,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将直接进入我国市场参与竞争,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石油石化某些领域的规模会加大。国内石油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国际上看,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大石油公司大规模兼并重组,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得到较大提高。它们凭借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油气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国际大型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也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确立其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更值得重视的是,国际石油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之间还通过战略联盟,进一步增强对全球油气勘探生产和技术服务市场的控制和垄断。
2003年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19个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浙江、江苏、山西、河北等地较为严重。200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18840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约15%。用电需求的增长拉动了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根据目前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到2003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达到3.85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约8%。
目前我国可供开发的炼焦煤精查储量约为152亿吨,其中经济储量仅45亿吨,不足1/3,且具备建井条件的资源储量不足35%。由于钢铁工业超常规发展,特别是盲目重复建设导致需求急剧增长,2003年1-10月,焦炭产量约2亿吨,同比增长15%左右。与此同时,生铁、钢和钢材同比也分别增长19.2%、22.1%和20.5%,使焦炭价格明显上扬。
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国内石油消费迅速增长。2003年国内石油消费量大体为2.6亿吨,较上年增长7.25%,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9600万吨。
有鉴于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要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增加煤炭、电力供应,合理安排石油企业生产,做好粮食和煤炭、化肥、成品油等重要物资的运输工作。建立健全煤电油运和大宗农产品检测预警和协调机制,并根据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进行调控。
据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加快,我国国民经济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宏观经济形势良好。同时,电力、煤炭和石油等行业存在的资源偏紧、供给短缺等苗头性问题不仅将继续存在,甚至有可能会有所加剧。
为准确把握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记者日前分别走访了煤电油三大行业的神华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就三大行业的未来市场走势进行了探寻。
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略为偏紧
问:2004年,我国煤炭行业的需求状况会如何?
答:2004年我国GDP增长率国家预期目标为7%左右,我们预计将保持在8%上下,国内市场各主要耗煤行业,如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行业将继续保持对煤炭的旺盛需求。
据有关方面测算,2004年发电用煤将增加6000至7000万吨左右,冶金用煤将增加3000万吨左右,国内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16亿吨。国际市场方面,由于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全球GDP预计增长4%,特别是我国煤炭主要出口地日本的经济将继续回暖,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也将保持相应的增长,这将拉动煤炭出口量的增加。由于美国奉行弱势美元政策,造成澳元升值,会促使国际煤炭价格走高。因此,总体上看,2004年国际煤炭市场将呈现价升量增的态势。国际干散货海运价格的上涨,也会有利于我国煤炭出口日、韩及我国台湾等地的太平洋市场。
问:那么,从供给状况来看,形势又将怎样?
答:2003年全国煤炭产量估计为15.5亿吨,比上年的13.9亿吨增加近1.6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基本上均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生产能力基本饱和。2004年煤炭产量是否增加、增加多少,主要取决于小煤矿的产量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调控力度。据有关方面统计,截止到2003年5月,全国乡镇煤矿总数为2.5万余个,供应能力约5亿吨/年,占全国总产量的1/3左右。综合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和小煤矿生产及2004年新增生产能力,估计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6.6亿吨左右,预计比2003年增长1.1亿吨左右。
问:有哪些问题会对煤炭行业产生影响?
答:2004年可能会有两个问题影响煤炭行业。一是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从2004年1月1日起将执行新出口退税政策,动力煤和无烟煤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到11%,炼焦煤和焦炭半焦炭的出口退税率分别从13%和15%降到5%。我国煤炭产品出口主要以动力煤和无烟煤为主,在出口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预计退税率下调将影响煤炭行业利润约16亿元。二是煤炭生产和需求的增长率均远远高于铁路运量的增长率,铁路运输的瓶颈影响将更加突出。同时,国家决定取消煤炭企业的“自备车”,虽然降低了煤炭企业的转运成本,但是增加了运输风险,铁路部门对运力的调度、平衡、保障能力将直接影响煤炭产品的运输效率。
综合分析,2004年煤炭市场将继续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略为偏紧、购销两旺的态势。局部地区、个别时期、部分煤种供应较为紧张。贫瘦煤、化肥用无烟煤、炼焦用煤将供不应求。国内市场价格将有所上升,冶金用煤价格上升幅度较高,电煤计划价格执行难度加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市场对我国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增长。据煤科院估计,2010年我国煤炭产需缺口为2.5亿吨左右。
电力:供需形势更加严峻
问: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会怎样?
答: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更加严峻。根据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与电力需求增长速度的关系分析,2004年全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0720~21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3%。按照目前在建电源和电网项目的建设进度,预计2004年全国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约3800万千瓦,投产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约11000公里、变电容量约4800万千伏安。2004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4.23亿千瓦,同比增长10%左右。
2004年,考虑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后,我国电力供应总量与需求总量相比仍显不足,而现有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增加潜力有限,因此,2004年电力供应将存在明显缺口。同时,由于电煤供应趋于紧张,部分水库水位偏低,电网建设滞后,部分输配电网存在卡脖子现象,加上来水和气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等,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更加紧张。根据电力供需平衡测算,预计2004年全国装机容量缺口在2000万千瓦以上。除东北、山东电网发电装机略有富余外,其它电网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其中华东电网供电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持续拉限电的地区可能会有所增加。
分地区看,华东地区电力供应整体紧张电力供应缺口较大;华中地区缺电时段和地区分布不均衡;华北地区电力供应较为紧张;东北地区电力供应有所富余;西北地区电力供需大体平衡,但受来水情况影响,存在分省不平衡情况;南方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国电力供需矛盾加剧?
答: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尽管2004年全国装机容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约2/3的机组是下半年投产,在夏季高峰负荷期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第二,各地区装机容量增长分布不均衡,缺电严重的地区投产容量有限。第三,新投产的机组中,部分水电机组的发电出力受阻。
问:决定我国电力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答:我国电力价格不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目前,我国用户实际承担的综合电价水平为0.42元/千瓦时,约合5美分/千瓦时,与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6~7美分/千瓦时的电价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我国电价水平总体将面临上涨的压力,电力行业承担较大的电价风险。一是由于历史沉淀使得电价矛盾较多,电价矛盾需要及时疏导;二是由于电煤和燃油供应不畅;三是由于电厂环保排污费的较大幅度增加。
问:今后2-3年我国的电力形势又将怎样?
答:2005~2006年,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电力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幅度可能低于2004年。根据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电力需求状况的分析,预计2005年全国用电量将达到22380~23000亿千瓦时,比2004年增长7~10%;2006年将达到24050~24500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6~8%。
根据对在建和计划建设电源项目的分析,2005~2006年,随着电力供应紧张地区投产装机容量的明显增加,以及跨区电力交换规模的继续扩大,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逐步缓解。到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将基本趋于平衡。
总体来看,今后2~3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仍将紧张。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保证电力供应,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在加快电源建设的同时,要适度超前建设电网,加快建设坚强的输电网架和配电网络,使其具有足够的输配电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保证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同时,必须统筹电源和电网建设,实现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
石油:对外依存度仍在37%以上
问:您如何判断2004年国际市场油价走势?
答:国际石油市场供略大于求,油价总体走势趋于回落。
问:您能否从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予以具体的分析?
答:从2004年油气需求看,据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幅可望达到3.9%-4.1%,比2003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左右。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为39.6亿吨,比2003年增加5800万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将继续拉动石油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04年,我国石油消费量有望达到2.7亿吨,石油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汽、柴、煤三大类油品消费总量预计为1.36亿吨左右,比2003年增长4.6%。但汽柴油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
从油气供应看,近些年全球油气资源总量在不断增加,储采系数大于1。但分地区看,东南亚、美洲等地区增产的难度较大,北海地区产量在下降,里海地区因外输条件限制近期不可能大幅增产。比较现实的产量增长地区主要是中东、非洲及俄罗斯,其中潜力最大的国家有沙特、伊拉克和伊朗。从我国油气资源情况看,国家有关机构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认为:(1)我国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预测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吨左右,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2万亿立方米左右。现已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3.4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2.6万亿立方米。目前,有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3.7亿吨,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2万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12位和第15位。但人均占有油气资源量比较少,仅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和1/7。(2)国内油气资源还有较大潜力。石油勘探正处于中等成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尤其是西部和海上,勘探工作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原油产量仍可保持稳中略有上升,天然气生产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04年原油产量为1.71亿吨,比2003年增加240万吨;天然气产量为362亿立方米,比2003年增加30亿立方米。
但是,国内原油产量增长不能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的增长,2004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仍将维持在37%以上。
综合分析国际石油供需情况,预计2004年世界石油市场仍将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况,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大体为24美元/桶,比2003年低4美元/桶左右。国际油价的回落将影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给石油企业运行造成一定压力。
问石油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加剧吗?
答:由于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石油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从国内来看一些“入世”过渡期的保障措施2004年将结束: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于2004年1月1日取消;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再增长15%;部分石化产品进口关税继续下调。同时,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将直接进入我国市场参与竞争,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石油石化某些领域的规模会加大。国内石油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国际上看,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大石油公司大规模兼并重组,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得到较大提高。它们凭借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油气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国际大型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也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确立其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更值得重视的是,国际石油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之间还通过战略联盟,进一步增强对全球油气勘探生产和技术服务市场的控制和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