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延长蚕桑产业链推进“东桑西移”工程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4-02 14:21:00

  加大蚕桑综合利用开发力度,延长桑蚕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桑蚕产业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方针的最佳契合点,为加快茧丝绸行业结构调整,国家商务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下发了《关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通知》和《关于“东桑西移”工程国家支持的蚕桑基地项目建设规范的通知》,于2006年5月在云南省保山市召开了全国“东桑西移”工作会议。会议前后,州商务局、州农业局与县市商务、农业、供销等部门一起,对全州蚕桑生产的历史与现状、茧丝绸市场需求状况及价格走势、经营服务体系、经济收益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我们认为,在我州(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下同)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发展蚕桑产业是大有可为的。

  一、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重要意义

  1、“东桑西移”工程是以提高茧丝绸行业和区域结构为主要内容,以市场导向、政策引导、科技创新、文化统领等手段的系统工程。是把种桑养蚕产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更重要的是把东部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生产方式、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等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传授到西部,促进西部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2、茧丝绸行业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好。全国规模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丝绸新产品不断涌现,运用领域不断延伸,我国丝绸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转移速度加快。在中西部地区,农民种桑养蚕的经济收益远高于其它经济作物。2007年全国经济作物现金收入情况为:蚕桑1740元,棉花780元,烤烟690元,稻谷480元,玉米348元。可见种养桑蚕的现金收入是其他经济作物的2倍以上。
  3、近年来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宜桑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工业污染加重,种桑养蚕人工成本不断提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实行东桑西移,在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建立优质蚕桑基地。经测算,中西部地区鲜茧4.00元/斤就可保本,而东部地区则要7.00元/斤才保本,且西部地区由于污染较小,蚕茧质量优于东部。

  二、“东桑西移”工程项目要求和支持政策
  1、工作目标:商务部从2006年开始,每年支持50个龙头企业建设50万亩桑园,7500个养蚕大棚,2500个小蚕共育室,推广7500万片方格蔟;支持50个配套蚕种场更新改造制种仪器和设备。
  2、建设标准:基地县桑园面积1万亩,每亩桑园合理栽种桑苗;示范建设养蚕大棚l50个,每个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可按相应个数和面积折算);示范建设小蚕共育室50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可按相应个数和面积折算);推广150万片方格蔟,每片方格蔟不少于156孔。
  3、支持条件:蚕桑基地项目应符合国家“十一五”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划及本省、本地区发展规划;蚕桑基地所在地政府大力倡导,农民自愿养蚕并有种桑养蚕基础和较高积极性;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年降水量500mm以上、大于100C活动积温2600℃以上、无霜期120天以上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中有较为便利的交通道路,可满足灌溉条件的水利设施等;有符合配套资质条件的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龙头企业和蚕种场。
  4、资金支持额度:经报批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蚕桑基地县,经验收合格,国家补贴资金200万元。其中:桑园建设75万元,养蚕大棚建设30万元,小蚕共育室建设25万元,方格蔟推广40万元,蚕种场设备更新改造30万元。

  三、我州发展桑蚕产业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分析
  l、我州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我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4—9月为桑树旺盛生长季节。此期气温15.7—28.2℃,日照时数857—942小时,降水量1000一l300毫米,光、热、水基本同步,为处在旺盛生长阶段的桑树提供了适宜条件。因山地影响,我州气候冬暖夏凉,特别是夏无酷热,昼夜温差大,大气和农业污染影响小,极为适宜养蚕生产的稳产高产和生产优质蚕茧。在大量的缓坡山地、河洲、河岸及易受干旱的稻田营造桑林,既能养蚕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还能通过桑林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建立生态农业。另外,我州有丰富的竹木资源,便于就地取材制作养蚕用具。
  ②有成熟的技术和经营模式。我州有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土法缫丝织绸保留至令。解放后,桑蚕生产从未间断,多年的生产历史,培养了大批的桑蚕技术人员、农户及示范基地也掌握了基本的种桑养蚕技能。近几年,州桑蚕站和几家蚕茧公司探索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桑蚕产业经营模式,取得了蚕桑产生发展的成功经验。
  ③有蚕茧加工的基础和扎实的生产经营、技术服务体系。目前我省仅有两家经国家核准的缫丝企业,其中之一龙山县缫丝厂即在我州。只要我州恢复和发展蚕桑产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即可将其培养成蚕茧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现正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从事蚕桑产业化经营和服务的州蚕桑站、泸溪县南方蚕桑有限公司等,是直接面向蚕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的实体,技术力量雄厚,服务体系健全,只要稍加资源整合和政策扶持,即可形成我州蚕桑产业的中坚力量。

  2、发展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①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的蚕桑生产实践证明,农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我州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江苏省海安县15.4万亩桑园,2006年蚕茧产值7.2亿元,亩平茧值4675元,茧丝绸总产值近50亿元。在州内,2007年州蚕桑站在吉首市汩比村、泸溪县麻溪口村、永顺县龙须村创办3个示范基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亩平产值1000余元。汩比村民石泽建亩平产值2200元。这证明蚕桑生产在我州也能获得与外地一样的高产高效。而桑树的丰产期是在第三年以后,因此在我州创建亩产鲜茧150公斤,产值3000元以上的高效蚕桑基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②蚕桑生产收益与其他经济作物收益比较。目前,我州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柑桔、烟叶、药材、猕猴桃等。根据州统计局和州农业局提供的数据,2007年,全州柑桔66.5万亩,产值25254万元,亩平产值631元,烟叶23.4万亩,产值24979万元,亩平产值1067元,药材67200亩,产值8579万元,亩平产值1276元,猕猴桃72450亩,挂果面积4.3万亩,产值1882万元,亩平产值438元。而在我州种桑养蚕按现行国家指导收购价格计算,第一年的亩平产值可达1000元以上,第二年可达2000元以上,到丰产期第三年以后的20多年亩平产值可达3000元以上,收益是上列经济作物的2倍以上。因此,在我州宜桑农村推进种桑养蚕产业,无论从本身的经济收益还是与现行主要作物经济收益比较都是可行的。

  四、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发展我州蚕桑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积极推动,通过国家产业引导,公共财政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加快全州蚕桑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实现农业产业战略结构调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发展目标:
  ①每年新建桑园2—3万亩,设施建设配套进行。在“十一五”末期,全州建成高标准桑园10万亩。在丰产期全州年饲养蚕种35—40万张,年产鲜茧1.5万吨,年产值3亿元以上。
  ②做大做强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流通要有效地结合起来,必须依靠“龙头”企业来内联千家万户,外联两个市场,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蚕茧历来没有滞销问题,只是价格有涨有落,根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我国蚕茧价格一般在7.5 — 15元/斤范围运行。过去6年来州蚕桑站一直在承担我州蚕茧收购、加工、销售的业务,为确保农民利益和我州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目前,由州蚕桑站发起,正组建由州蚕桑站、浙江缫丝企业、蚕桑基地乡(镇)蚕桑合作社组成的“湘州茧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样一个充分发挥蚕桑站技术信息优势、东部缫丝企业对接市场优势、蚕桑合作社基层服务优势的企业,承担起蚕桑产业发展的龙头加工企业,真正实现产、加、销、科、工(贸)、农一体化的高起点的桑蚕产业化,实行订单蚕业、最低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等措施,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蚕农不仅能获得订单收购的第一次收益,而且还能获得加工、经营赢利后蚕茧经营企业返还的第二次收益,使蚕农能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获益,形成双赢局面。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手段,扶持、保护、促进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在财税、信贷和科研项目方面给予这一龙头企业优惠政策。推动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激活蚕茧精深加工,在“十一五”末期,全州形成年加工干茧6000吨,产值8亿元的生产能力。强化创品夺牌意识,将其培育成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到2010年,力争年出口额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
  ③2008年工作目标:建立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力争进入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县笼子。确定1个重点县,种桑1万亩,配套建设示范养蚕大棚、小蚕共育室、推广使用方格蔟。

  五、几点建议
  1、请州人民政府重视“东桑西移”工作,将种桑养蚕作为一项农业支柱产业来抓。建议州政府成立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蚕桑产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州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农业、商务的副州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州商务局。各县市也要参照州里的作法,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议以州人民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加快蚕桑产业化建设的意见》文件,以尽快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2、综合运用财政信贷资金予以支持。从农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产业建设资金、移民后扶资金和西部促进发展资金中切块安排资金,专用于种桑养蚕产业。各县市也应参照州里的作法配套安排资金。从今年开始,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要对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龙头企业和对种桑养蚕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蚕农给予信贷支持,以促进我州蚕桑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3、设立蚕桑风险金。为有效保护蚕农利益,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建议设立蚕桑风险金。经营收购单位与蚕农签订蚕茧收购合同,并实行最低保护价和蚕茧经营的二次返利,每收购1斤蚕茧,缴0.5元存入风险金专户。根据我州实际并参照全同水平,我州鲜茧中准级最低保护价定为7.5元/斤为宜。当市场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随行就市,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保护价时,从蚕桑风险金中对蚕农给予适当补贴。
  4、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东桑西移”和蚕桑产业化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建议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和技术人员集中办公,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以加强对此项工作联系、协调和指导。
5、尽快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建设。目前桑苗价格低(仅为07年同期价格的1/3),是蚕桑基地建设最佳时机,建议08年春季以凤凰为主栽桑1万亩,既便于引进优势龙头企业进入我州发展茧丝绸产业,也可以此作为向国家商务部申报“2008年‘东桑西移’工程国家桑蚕基地县”项目。从而带动全州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起我州又一富民强州的特色优势产业。

信息来源: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