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变为护航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6-18 07:46:00
“婆婆”变为护航人
———中国丝绸行业协会在服务中前进
“事物的生存自有其特定的生存空间,在社会上的角色扮演对了,生存和发展才能立足,扮演错了,就会适得其反,开展工作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对于行业协会来说,既不能成为‘第二个政府’,第二个‘婆婆’,也不能无所事事。”这是中国丝绸协会副秘书长钱有清对于行业协会角色定位的看法,他再三强调“协会只有面向市场,体现会员的利益,为行业发挥作用,才会得到企业的认可、行业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认可。”
那么,丝绸协会又是怎样贯彻“服务行业”的宗旨的?钱有清援引了大量的事实来说话。
事例一:前几年,丝绸协会抓住国家确立“以纺织为突破口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的有利时机,不断地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茧丝绸行业的情况,使原本主要是围绕棉纺压锭而制定的“纺织突破口”政策,逐步向丝绸行业倾斜,并先后配合原国家纺织工业局和国家茧丝办,使大纺织中的小丝绸在兼并破产核销呆坏账、纺织品被动配额、技术改造贴息等重大政策上占据了突出的比重,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行业发展,使处于调整中的茧丝绸行业得到了历史上少有的国家政策支持。
事例二:在我国丝类、坯绸出口经营体制改革中,丝绸协会积极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和“助手”:2000年11月,丝绸协会受原外经贸部委托,开展生丝、坯绸生产企业出口经营准入和退出标准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供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参考意见;2001年2月赴四川、重庆缫丝生产企业调查。同年7月组织召开丝绸自营出口企业座谈会,对丝类、坯绸出口经营准入和退出标准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2002年外经贸部会同丝绸协会和商会,先后核准99家企业获得了丝类出口经营权,其中生产企业占半数以上,使我国丝绸出口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事例三:值得大书一笔的当数高档丝绸标志的推广和使用,这是我国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自2000年下半年,丝绸协会向社会全面征集图案,2001年8月国家商标局受理了丝绸标志图案的申请,2002年12月正式批准。为了让高档丝绸标志这一新鲜事物深入群众,从2002年以来,丝绸协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和宣传,先后在“WTO与丝绸贸易研讨培训班”、“国际跨国零售集团采购洽谈会”、“2002首届中国丝绸文化与形象宣传”、“第四届中国丝绸博览会”和美国纽约“2002中国纺织品服装展览会”等活动上频频亮相。今年上半年,经过企业认证和产品检测后,第一批被批准使用丝绸标志的企业即将产生,不久将在京举行高档丝绸标志推广使用仪式及新闻发布会。丝绸协会还准备将高档丝绸标志在国外注册,进一步提高中国高档丝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目前,从行业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大局出发,协会正准备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2004年全国丝绸工业缫丝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缫丝职工学技术的热情,提高技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这些事例诉诸文字只有寥寥数语,但业内人士自然深谙单薄的语言所承载的沉重。这些不过是行业协会工作中的几个典型,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市场营销,加强调研,搞好协会组织建设等各方面,丝绸协会都作了积极的努力。
“立足于市场,维护行业利益,搞好行业服务,才是协会的出路所在”,钱有清总结丝绸协会的经验时如是说,丝绸协会近年来所走过的路为之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中国丝绸行业协会在服务中前进
“事物的生存自有其特定的生存空间,在社会上的角色扮演对了,生存和发展才能立足,扮演错了,就会适得其反,开展工作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对于行业协会来说,既不能成为‘第二个政府’,第二个‘婆婆’,也不能无所事事。”这是中国丝绸协会副秘书长钱有清对于行业协会角色定位的看法,他再三强调“协会只有面向市场,体现会员的利益,为行业发挥作用,才会得到企业的认可、行业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认可。”
那么,丝绸协会又是怎样贯彻“服务行业”的宗旨的?钱有清援引了大量的事实来说话。
事例一:前几年,丝绸协会抓住国家确立“以纺织为突破口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的有利时机,不断地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茧丝绸行业的情况,使原本主要是围绕棉纺压锭而制定的“纺织突破口”政策,逐步向丝绸行业倾斜,并先后配合原国家纺织工业局和国家茧丝办,使大纺织中的小丝绸在兼并破产核销呆坏账、纺织品被动配额、技术改造贴息等重大政策上占据了突出的比重,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行业发展,使处于调整中的茧丝绸行业得到了历史上少有的国家政策支持。
事例二:在我国丝类、坯绸出口经营体制改革中,丝绸协会积极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和“助手”:2000年11月,丝绸协会受原外经贸部委托,开展生丝、坯绸生产企业出口经营准入和退出标准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供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参考意见;2001年2月赴四川、重庆缫丝生产企业调查。同年7月组织召开丝绸自营出口企业座谈会,对丝类、坯绸出口经营准入和退出标准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2002年外经贸部会同丝绸协会和商会,先后核准99家企业获得了丝类出口经营权,其中生产企业占半数以上,使我国丝绸出口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事例三:值得大书一笔的当数高档丝绸标志的推广和使用,这是我国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自2000年下半年,丝绸协会向社会全面征集图案,2001年8月国家商标局受理了丝绸标志图案的申请,2002年12月正式批准。为了让高档丝绸标志这一新鲜事物深入群众,从2002年以来,丝绸协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和宣传,先后在“WTO与丝绸贸易研讨培训班”、“国际跨国零售集团采购洽谈会”、“2002首届中国丝绸文化与形象宣传”、“第四届中国丝绸博览会”和美国纽约“2002中国纺织品服装展览会”等活动上频频亮相。今年上半年,经过企业认证和产品检测后,第一批被批准使用丝绸标志的企业即将产生,不久将在京举行高档丝绸标志推广使用仪式及新闻发布会。丝绸协会还准备将高档丝绸标志在国外注册,进一步提高中国高档丝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目前,从行业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大局出发,协会正准备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2004年全国丝绸工业缫丝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缫丝职工学技术的热情,提高技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这些事例诉诸文字只有寥寥数语,但业内人士自然深谙单薄的语言所承载的沉重。这些不过是行业协会工作中的几个典型,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市场营销,加强调研,搞好协会组织建设等各方面,丝绸协会都作了积极的努力。
“立足于市场,维护行业利益,搞好行业服务,才是协会的出路所在”,钱有清总结丝绸协会的经验时如是说,丝绸协会近年来所走过的路为之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