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2003:中国经济披荆斩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2-08 08:42:00
2003年,中国经济列车经受了非典疫情的考验稳健提速,而资本市场也在一系列监管政策的推动下发生巨大变革。
回眸2003年,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究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盘点2003年,宏观经济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既有出乎意料的GDP、投资等高增长,又有对经济过热的担忧;既有走出通缩的欣慰,也有对通胀的警惕;有外贸、利用外资形势的大好,又有贸易争端、就业压力、农民收入低等内忧外患。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克服非典的滞后影响,正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周期。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要准确评价2003年的经济形势确实很难,因为其间发生了诸多意料不到的事件,以及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
非典的来无影去无踪,其肆虐时期中国经济一度受到影响;投资的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高于去年同期8.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0.7%。前三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10月份CPI上涨1.8%,近期粮油、成品油价格上涨;电力等能源出现短缺,19个省市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到了冬季有些省市仍闹电荒;前10月外贸大进大出,进出口总值6823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一至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9.9%、6.7%和9.1%,全年有望实现8.5%的增长……
总的来说,今年的经济形势是历年来最复杂的。以至于有人认为今年是经济增长最好的一年,也是经济现象最紊乱的一年。这种复杂的形势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尤其是对于经济是否过热、通胀还是通缩等问题,专家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后者,人们倾向于通胀通缩并存的观点。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就公开表示目前既存在通胀,也存在通缩;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提出,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趋于积极
无论是投资的快速增长,物价的上升,还是GDP的快速增长,其背后都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即货币政策的宽松。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到9月底,M1、M2的增速分别达到18.5%和20.7%;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比去年全年贷款增加量还多6240亿元。这就不难理解投资拉动何以如此强劲了。
社科院研究员袁钢明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转变了一贯的稳健做法,变得积极、大胆,这从贷款的激增上足以反映出来。与别的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企业的投资愿望也很强,只要放松货币政策,企业投资就会大幅增加,经济增长很快就上去了。
他认为,以前的政策一直是人为地控制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牢牢控制在15%以下,因为高增长意味着高风险,1993年前后的教训仍让人记忆犹新。但今年的货币政策放的很松,从5月份开始,广义货币M2增长都在20%以上。政策上已允许把增长潜力释放出来。
另外,今年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突出,财政政策开始让位于货币政策。以前一直强调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以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则不一样,市场主导的投资增长旺盛,财政投资让位于市场投资,让位于企业投资。宏观经济的主导政策是货币政策,通过保持高速的货币增长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财政政策为主支持经济增长变成了以货币政策为主支持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是主旋律
多年来,我们的注意力一直放在经济增长上,国民经济分配也以经济发展为主,而环境、资源、公共服务等建设被忽略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被忽略了。如今这种单纯注重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扭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马凯在谈到宏观调控时也强调,不要“没有发展的增长”甚至“负发展的增长”。看来,今后的经济发展将被赋予更多的新内容。
事实上,就经济领域而言,明年也将有更多新的内容,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将深入进行。加上我国又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在国际贸易和往来中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宏观调控手段的娴熟,明年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健康。
回眸2003年,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究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盘点2003年,宏观经济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既有出乎意料的GDP、投资等高增长,又有对经济过热的担忧;既有走出通缩的欣慰,也有对通胀的警惕;有外贸、利用外资形势的大好,又有贸易争端、就业压力、农民收入低等内忧外患。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克服非典的滞后影响,正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周期。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要准确评价2003年的经济形势确实很难,因为其间发生了诸多意料不到的事件,以及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
非典的来无影去无踪,其肆虐时期中国经济一度受到影响;投资的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高于去年同期8.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0.7%。前三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10月份CPI上涨1.8%,近期粮油、成品油价格上涨;电力等能源出现短缺,19个省市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到了冬季有些省市仍闹电荒;前10月外贸大进大出,进出口总值6823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一至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9.9%、6.7%和9.1%,全年有望实现8.5%的增长……
总的来说,今年的经济形势是历年来最复杂的。以至于有人认为今年是经济增长最好的一年,也是经济现象最紊乱的一年。这种复杂的形势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尤其是对于经济是否过热、通胀还是通缩等问题,专家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后者,人们倾向于通胀通缩并存的观点。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就公开表示目前既存在通胀,也存在通缩;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提出,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趋于积极
无论是投资的快速增长,物价的上升,还是GDP的快速增长,其背后都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即货币政策的宽松。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到9月底,M1、M2的增速分别达到18.5%和20.7%;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比去年全年贷款增加量还多6240亿元。这就不难理解投资拉动何以如此强劲了。
社科院研究员袁钢明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转变了一贯的稳健做法,变得积极、大胆,这从贷款的激增上足以反映出来。与别的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企业的投资愿望也很强,只要放松货币政策,企业投资就会大幅增加,经济增长很快就上去了。
他认为,以前的政策一直是人为地控制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牢牢控制在15%以下,因为高增长意味着高风险,1993年前后的教训仍让人记忆犹新。但今年的货币政策放的很松,从5月份开始,广义货币M2增长都在20%以上。政策上已允许把增长潜力释放出来。
另外,今年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突出,财政政策开始让位于货币政策。以前一直强调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以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则不一样,市场主导的投资增长旺盛,财政投资让位于市场投资,让位于企业投资。宏观经济的主导政策是货币政策,通过保持高速的货币增长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财政政策为主支持经济增长变成了以货币政策为主支持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是主旋律
多年来,我们的注意力一直放在经济增长上,国民经济分配也以经济发展为主,而环境、资源、公共服务等建设被忽略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被忽略了。如今这种单纯注重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扭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马凯在谈到宏观调控时也强调,不要“没有发展的增长”甚至“负发展的增长”。看来,今后的经济发展将被赋予更多的新内容。
事实上,就经济领域而言,明年也将有更多新的内容,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将深入进行。加上我国又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在国际贸易和往来中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宏观调控手段的娴熟,明年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