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后配额时代我国服装业凸显三大“软肋”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4-18 08:07:00
行业缺乏顶尖大师,服装缺乏独特个性,企业缺乏品牌营销——近日在沪举行的“2005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上,业内专家坦言,后配额时代我国服装行业凸显上述三大“软肋”。
  自今年1月1日起,原有的纺织品配额被取消,全球纺织品业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作为世界服装生产大国,我国拥有强大的中低端产品加工能力,服装产量、出口额等都有较快增长,国内服装企业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理念。进入后配额时代,出口市场份额扩大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劣势随之显现。
  目前,我国服装设计教育更多地趋向综合化,对专业化细分的重视程度不够。本土设计师在开创自身品牌时,对市场结构分析不足,过于关注“大众化”,却忽视了消费者需求的细分。专家指出,要培养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树立起一种“设计师推出的不止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形态”的理念。
  作为高级服装设计师的巴黎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院终身教授熊有雯强调,品牌产品必须要有品牌文化;设计师推出自己的作品时,必须把自身品牌的特色不断渗入多变的国际流行趋势中,让消费者在变化中找到品牌永恒的话题,练就真正的大师与名牌。
  服装产品的共性有余,个性奇缺。长久以来,我国将服装消费市场划分为高档市场、中档市场、低档市场,而在国外,服装从设计和加工属性上被划分为高级定制服装、高级成衣和普通服装。显然,国内服装生产企业对最能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高级定制服装重视不够,造成产品缺乏鲜明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发掘、培育不同消费群体对服装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健全多层次的服装消费市场结构,才能为后配额时代的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企业的品牌意识及品牌营销能力普遍缺乏。尽管在中低档服装市场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但不少国内服装生产企业满足于贴牌加工,忽视对自有品牌的塑造和培育,同时也缺少专业的品牌设计与营销人才。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张渭源教授认为,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服装企业应努力实现品牌的多层次化和个性化,以及销售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从而提升企业参与全球服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层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