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广西蚕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11-13 09:38:00

  广西蚕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胡乐山 肖丽萍 莫嘉凌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 530007)

摘 要:本文总结了广西蚕桑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广西蚕桑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广西已是全国蚕桑第一大省,未来几年广西蚕桑业将会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蚕桑业;现状;前景;广西壮族自治区


  蚕桑业发源于中国,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周初(公元前1027年)开始,中国的蚕业技术和丝绸产品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国。广西种桑养蚕历史久远,古老的水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广西的合浦通向国外的。19世纪90年代,广西蚕桑业开始发展,至1931年蚕茧年产量达到3282.5吨,是建国以前的最高产量,占当时全国鲜茧总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西蚕桑业发展较快,由全国蚕桑非主产省(区)上升为主产省(区)。进入21世纪后,广西蚕桑业迅猛发展,2005年蚕茧年产量达到14.846万吨,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最大的蚕桑省区。广西蚕桑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保证我国茧丝绸原料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广西蚕桑业发展状况

  1.1 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广西蚕桑业发展势头迅猛。2000年,全区桑园面积30万亩,年产蚕茧2.95万吨,蚕茧年产量在全国排名第六位。2005年,全区桑园面积141.01万亩,蚕茧产量14.846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加3.8倍和4.0倍,蚕茧产量在全国排位跃升到第一位,平均每年前移一位。2000年至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平均年增长率达38%。

  1.2 蚕桑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九十年代以前,广西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桑养蚕,但规模较小,零星分散。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蚕桑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在南宁市、河池市、来宾市、柳州市和贵港市等蚕区重点发展,形成桂西北、桂中和桂南三大优势蚕业产业带。2005年,全区蚕茧产量14.846万吨,其中河池市占28.60%,南宁市占24.24%,来宾市占16.34 %,柳州市占11.89%,贵港市占7.13%。这五个市桑园面积达114.48万亩,占全区桑园面积81.19%;蚕茧产量13.09万吨,占全区蚕茧总产量88.17%。2005年广西蚕桑生产涉及78个县(市、区)、637个乡(镇)、5028个村、60多万农户,蚕茧产量达到500吨以上的县(市、区)有31个,其中宜州市、横县、象州县、忻城县4个县(市)蚕茧产量超过1万吨,宜州市蚕茧产量高达2.73万吨。全区产茧500吨以上的乡镇有74个,产茧50吨以上的村有589个,种植5亩以上桑园的养蚕农户有8.26万户。全区涌现出一大批蚕桑生产专业乡(镇)、村、屯和专业户,规模化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养蚕大户最高年收入达10至50万元。

  1.3 蚕桑科技水平提高
  八十年代末广西种植的桑品种是本地荆桑种和从广东引进的杂交桑“沙2×伦109”,饲养的蚕品种是“桂夏二号”。九十年代初以后种植的桑品种绝大部分为“沙2×伦109”,饲养的蚕品种全年均为“两广二号”。“九五”期间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了桑树优质高产品种“桂桑优12”、超高产杂交桑“桂桑优62”和优良蚕品种“桂蚕一号”、“桂蚕二号”,于2000年分别通过了省级和全国农作物品种的审定,近几年在全区大面积推广。2005年全区推广种植“桂桑优12”、“桂桑优62”面积达50.46万亩,饲养“桂蚕一号”、“桂蚕二号”66.97万张,2006年新品种桑园已达80多万亩。蚕桑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了广西蚕茧单产和茧丝质量水平的提高。2005年全区平均亩桑产茧量达到105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多;鲜茧上车率普遍达90%以上,解舒率70%,出丝率13%,生丝平均等级达到3A-4A级,部分达到5A级,彻底改变了广西只能生产2A级低等级蚕丝的历史。

  广西八十年代就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地面育省力化养蚕技术,九十年代开始推广方格蔟上蔟营茧技术,近年来各级蚕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开展蚕桑生产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把国内外、区内外成熟适用的先进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和配套,通过项目实施带动、辐射到千家万户。几年来,通过实施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广西桑蚕茧产业化技术开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蚕品种芙桂×朝凤与桑品种桂桑优12的示范》和《超高产杂交桑及配套技术示范》、自治区星火计划《桑蚕新品种产业化》、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发展性项目《广西桑、蚕优良品种繁育及检疫技术改造》及有关蚕桑新品种示范和基地建设项目、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优质原料茧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广西种桑养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1.4 种桑养蚕增收明显
  近年来茧丝市场持续看好,蚕茧价格一路走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蚕农收入显著增加。2005年广西鲜茧收购平均价达19.76元/㎏,最高售价达28.8元/㎏,蚕茧生产总产值达61.63元,其中:农民卖茧收入27.92亿元,蚕茧烘烤产值32.12亿元,蚕种收入8000万元,桑种桑苗收入7900元。全区养蚕农户60.26万户,户均养蚕收入4633元,人均养蚕收入1029元,养蚕收入5万元以上的养蚕农户有6222户,收入1万元以上的有11.83万户。蚕桑业已成为广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兴优势产业。

  1.5 缫丝加工业稳步发展
  随着蚕桑生产大幅增加,广西丝绸加工业也不断发展,近两年全国各地不少企业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资金等优势到到广西租赁、投资建缫丝厂。2005年全区已有缫丝加工企业52家,缫丝机超过10万绪,蚕丝产量6153吨,在全国排名已上升到第五位。

  2 广西蚕桑业发展优势
  2.1 自然环境适宜种桑养蚕
  广西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适宜种桑养蚕,种桑投产快、当年种桑当年就可养蚕;桑树生长期长,亩桑产叶量高,一年可养蚕7-10批,比长江流域地区多3~4批,养蚕效益显著;蚕茧上市早1个月至2个月、收市迟1个月,对全国蚕茧市场起到一个很好的调剂作用。而且蚕茧质量合乎市场和丝厂的需求,解舒率较高,适合自动缫丝,缫制市场需求量较大的3A-4A级生丝,有利于蚕茧销售和消化加工。
  2.2 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广西有专门的蚕业科研机构和比较稳定的技术队伍,多年来致力于亚热带蚕业的研究与发展,选育出适合广西本地的桑树、桑蚕优良品种;在桑树栽培、桑蚕饲养、杂交桑种生产、桑蚕良种繁育、蚕种冷藏浸酸以及蚕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初步形成有广西特色的技术体系,制订了8部有关蚕桑生产、良种繁育等方面的广西蚕桑业地方标准;建立比较健全的蚕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和蚕桑良种繁育体系,为广西蚕桑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桑蚕作为第一产业打造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蚕桑业发展,把蚕桑列为重点加快发展的11大新兴农业优势产业之首,明确提出要把蚕桑产业打造成为继糖料蔗产业之后在全国甚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自治区农业厅把桑蚕列入“十五”优势农产品进行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研究和部署全区蚕桑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制定措施,积极推进。各蚕桑生产市、县都制定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拨出专项资金,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扶持桑蚕产业发展。全区上下形成了加快蚕桑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4 “东桑西移”战略促进广西蚕桑业的发展
  蚕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桑养蚕出现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土地资源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桑园面积、饲养量、蚕茧产量已明显减少,蚕茧产量占全国比重由2000年的51%下降到2005年的41%。为此,国家商务部提出了蚕桑生产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区域性结构调整方针(即“东桑西移”),广西地连东西,气候适宜,人力资源丰富,发展蚕桑生产有较强优势,“东桑西移”给广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3 广西蚕桑业发展前景
  3.1 广西蚕桑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
  按照广西目前年扩种桑园30~40万亩,年养蚕量增加60~100万张的发展趋势和蚕桑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区桑园面积发展到200~250万亩,全年养蚕700~800万张,蚕茧年产量达到20~25万吨,蚕丝产量2万吨。通过5~7年的努力,实现蚕桑农业产值、茧丝绸加工及桑、茧、丝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双百亿元。
  3.2 国内外丝绸消费升温,茧丝绸市场看好将促进广西蚕桑业持续发展
丝绸以其雍容华贵、飘逸轻柔、舒适保健,被誉为“纤维皇后”,这是其他纤维不可替代的。近年国内外茧丝绸市场形势全面看好,国际品牌服装使用丝绸较多,丝绸产品及混有蚕丝的纺织品在欧美的贸易中没有配额设限,产品出口可避免贸易摩擦,出口通畅;国内丝绸消费不断升温,一些耗丝量较大的蚕丝产品如蚕丝被、蚕丝家纺用品等在国内市场比较畅销;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化纤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升高,替代丝绸产品的能力减弱。因此近年茧丝货紧价扬,目前蚕茧、蚕丝内销和出口价格均创历史新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丝绸服饰的舒适性、保健性及其独特魅力的认识,蚕丝新用途的不断开发,丝绸消费将会持续增长。
  目前全世界蚕丝年生产量为8.3万吨,仅占纤维总量的0.175%,按照此比例和纤维总量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世界蚕丝总产量将达9.91万吨、蚕茧总量达82.54万吨,2015年世界蚕丝总量10.62万吨、蚕茧总量88.46万吨。目前我国的蚕丝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6%,按此比例预测,2010年、2015年我国蚕丝产量分别为6.99万吨、7.53万吨,蚕茧产量将达62.7万吨、67.2万吨。蚕茧产量将以每年1万吨以上的速度递增。

  3.3 茧丝绸加工贸易等方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蚕桑业包括种桑养蚕生产蚕茧、蚕茧收购、蚕茧初加工(烘茧)、缫丝、绢纺、丝织、印染、丝绸服装制品、茧丝绸贸易,以及蚕桑种子种苗、蚕药等蚕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和相关服务等各个方面,其产业链长、产业集群容量大、协及面广、附加值高。目前广西蚕茧产量占全国蚕茧总量的25%,但蚕丝产量只占全国总量的9%。而且在绢纺、丝织、印染、丝绸服装制品等丝绸深加工,以及桑、茧、丝、绸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茧丝绸的加工和贸易、资源的综合利用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

信息来源:蚕桑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