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韩国纺织战略目标瞄准中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2-28 08:19:00
几十年的发展,韩国的纺织产业已经具有很强的产业竞争优势。韩国的纺织技术在世界纺织业已经拥有自己的特殊地位,面对来自亚洲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韩国正在制定积极的纺织产业发展政策,以确保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进军中国:战略决策
  今年4月,由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主办的“2003韩国纺织品时装展”在上海隆重举行。这是韩国历史上在国外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会,也是韩国首次在中国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展会。展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参展商都是原材料及服装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参展的服装企业在国际服装市场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其中包括信元、第一毛织、LG服饰等知名品牌。同时展示的还有2004年春、夏季纤维材料及服装。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会长朴成先生告诉记者,此次展会标志着韩国纺织服装业已经把中国作为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国家。韩国大雄纤维课长张硕元在上海参加完展览会时深感中国纺织服装巨大的空间,称中国市场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打开中国市场将是我们工作的主要方向。今年9月30日在汉城举行的“2003年韩国汉城国际纤维博览会”也是我们吸引更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了解韩国纺织的一个窗口,朴成补充到,来自中国200名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代表组成的采购团表明中国纺织业对韩国纺织业的关注,来自浙江、河北、江苏的企业代表称,韩国在纤维开发领域有明显的优势,中国在制造领域有低成本的优势,双方合作空间很大。
  韩国是全球纤维产业最大的投资及贸易国。据韩国产业联合会最新统计,到2002年底,韩国在全球纤维类海外投资企业共有2247家,仅在中国数量就占了约60%。朴成称,目前韩国纺织服装业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达到8亿美金,全球市场对纺织的需求高速增长。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发展中国家将在世界纺织产业的成长中起巨大的牵引作用。据韩国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韩国纺织出口地区主要是中国、美国、日本、欧洲。近年来,由于韩国国内劳动力价格高涨,所以大量韩国企业寻求海外投资,而在这些投资项目中,投资中国的数额占总投资的59%。
  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后,中韩两国在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迅速展开,韩资企业在1992~1997年这段期间,投资中国的速度比中国外资增长的平均值快。1997年之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韩资投资中国速度下滑,但自1999年起又转趋快速,2001年至今韩资整体投资中国的外资金额比重已经达到4.59%,投资比例呈快速增长。中国加入WTO,韩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力的变化有了更加明显的分化,由于韩国将中国视为重要的生产基地,期待从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获得利益,因此,韩国厂商对中国投资更趋积极、大型化。首先是韩国出口至中国产品结构及市场占有率有了明显变化,韩国的纺织在中国市场已经具有很强出口竞争力,且竞争优势多年来均稳定在一定水平。巨大的中国市场是目前韩国纺织业再上台阶的最大驱动力,中国市场对于韩国企业来说已经是越来越重要。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朴成分析了两国合作的前景时认为,由于中国人与韩国人长相极为相似,肤色一致,再加上有着相似的文化,气候上差别不大,因此,韩国优秀的时装理所当然地会受到中国青年人的喜欢。他自信地说,在纺织领域,韩国有着丰富的经验与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中国有着广大的市场,在国际上,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配额将逐步取消,中国未来占到世界纺织品市场的30%—40%是完全可能的,这同时也给韩国纺织业提供了合作的良机。朴会长曾经访问过众多的中国服装企业,感受很多,“通过访问中国,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纺织业正走在韩国曾经走过的道路上,中国同业目前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问题都与20年前的韩国极为相似。”两国应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现在韩国对中国纤维类产品的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15.7%,从中国进口的纤维类产品约占进口总额的50.5%。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纤维交易的第二贸易国。2002年,中韩两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达57.9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韩国纺织品服装共34.03亿美元,从韩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共23.90亿美元。韩国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品进口的第三大市场。
  加快发展:前景广阔
  记者在韩国采访时,从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到到韩国纺织协会以及众多的韩国企业,明确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走技术进步。产品创新的强国之路的决心,据韩国产业资源部负责人称,今后韩国纺织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韩国纺织行业将通过把生产方式变换成短线经营,以更为丰富多彩和个性化需求的策略提高本民族的竞争力。韩国产业资源部计划在2010年以前将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增至300亿美元,在未来8年内将出口时装的市场份额从5%增至10%。韩国还将建立一家技术一流的数字染色工厂,员工可以在线管理颜色控制、物流和相关贸易。同时建立一个开发加捻丝线和运动纺织品的研究中心。同时韩国政府将鼓励纺织企业向新型高技术设备投资。提高整个产业实力。
  和韩国纺织业相比,中国纺织业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尤其是新产品的开发更是迫在眉睫,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一些具有新颖功能的聚酯纤维普遍受到欢迎,成为市场消费主流,如卫生功能型抗菌纤维、消臭纤维;服装用功能型如吸湿性纤维、抗静电导电纤维、抗起球纤维;保健功能型如远红外纤维、抗紫外线纤维;产业用如阻燃纤维、高强高模工业用丝等。正因此,我国化纤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不是产品没有市场,而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日趋国际化,正受到进口产品的猛烈冲击和竞争。
  反观韩国,已经把开发生产各种不同性能的差别化纤维列为工作的首位。他们开发出的高度多孔中空纤维、高收缩纤维、抗静电、阻燃、防水吸湿、抗菌保健等差别化纤维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当竞争力。在“2003韩国汉城国际纤维博览会”上,同台竞技的韩国参展同行全部都是以高新纤维,差别化纤维作为参展主打,相比较而言,我国参展企业的产品不论是技术含量。产品性能和韩国企业相比,差距就比较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焦虑。目前众多的韩国企业已在中国境内以独资或合资方式设厂生产聚酯产品,挤占中国这块化纤大市场。今年1-10月韩国化纤出口到中国的比例约为7.7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4%,特别是聚酯纱,在今年1-9月对中国出口达1.123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4%,尼龙纱出口达5431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3.7%,韩国产化纤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达25%,仅次于台湾,居第二位。
  对比之下,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自身的差距所在,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做大差别化“蛋糕”。这对国有聚酯化纤企业来说,利用新技术带动传统装置工艺的升级是必由之路。同时集中科研力量,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提高产品档次,顶替进口,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显得尤为重要。
  既定目标:产业兴国
  以中国消费者为首要对象,抢占中国这块具有无限成长潜力的纺织品市场,被韩国纺织产业视为繁荣和发展的契机。韩国政府对这一举措给予极大的关注。作为全球纤维出口第四大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一直以纤维出口为主导,并视为韩国经济的“重头”产业。韩国政府为实现在2010年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纺织品出口国的目标,正在有计划的实施具体工作:韩国产业资源部计划将东大门市场和南大门市场建成世界级时装文化胜地;产业资源部、汉城市将韩国时装合而为一,定期举办国际水准的时装秀,并有计划地支持韩国企业参加国内外著名展示活动。
  中韩两国同为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韩国不仅把我国视为理想的出口市场,也把我国看作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目前韩国企业已在中国投资建厂1342家,占整个投资总数的60%;投资额6.39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6%。在大举进军中国的企业阵营中,韩国汇维仕、晓星等主体纤维企业积极开展“攻击性”策略,把进军中国视为战略目标。可隆公司投入4000万美元在中国南京建立5000吨/年产量的聚酯帘子布工厂,使帘子布生产能力增至2.9万吨;著名聚酯企业汇维仕与中国四川成都合资,投入1亿美元,建成年产22万吨聚酯纤维的企业,主产品为高附加值原丝;晓星在中国浙江嘉兴兴建8000万吨的氨纶工厂,并又增设年产量1.5万吨的帘子布与聚酯工厂的生产线。其目的都是看好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到2010年时,韩国要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纤维类产品出口大国,并将产业用纺织品、服装设计和印染加工列为韩国纤维产业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性重点发展项目加以扶植。目前韩国产业用纺织品在纤维产品总体生产中的比重占20%,2010年提高到50%;高技术水平服装产品在服装生产中仅占5%的比重,2010年要提升到30%。依靠纺织产业兴国,是韩国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在韩国短短几天的采访,最大的体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中韩两国在纺织领域提供了更大的互补和借鉴的空间,韩国纺织业走过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的发展之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先生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明确提出中国纺织工业要依靠技术进步、产品创新的产业升级之路,相似的东方文化,共同的发展需要,一定会使中韩两国纺织业走得更近,合作的更加紧密,这是竞争的需要,也是共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