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蚕丝业改革成效显著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6-17 11:08:00
近年来,蚕丝业在乌兹别克得到大力发展,逐渐成为该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其生丝产量已超过巴西,居世界第三。
乌兹别克位于中亚中部,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该国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是原苏联的主要蚕丝产地。蚕桑基地主要在费尔干纳盆地,其次是撒马尔罕州和塔什干州。
在1991年8月宣布独立后,乌兹别克的蚕丝业受国内经济动荡和国际丝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生产规模一度缩小,产量不断下降。在最近几年中,乌兹别克政府积极恢复和发展蚕丝生产,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
乌兹别克首先对蚕桑业实行私有化,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在独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蚕桑生产分布在927个集体农庄及623个国营农场,有38万农户从事蚕桑生产。这种所有制不能调动蚕农的生产积极性,蚕农一般每年只养蚕一次,生产效率不高,单位产量偏低。前几年,乌政府决定对蚕桑业强制实行私有化,取消集体所有制,以调动蚕农的积极性,并以此吸引私人资本和外国投资。
为了加强对蚕丝业的领导,统筹规划,乌兹别克成立了全国性的蚕丝业联合企业。乌政府于1998年以立法方式,决定成立乌兹别克IPAGI协会。该协会是全国性的统一联合企业,负责全国蚕丝业的发展事宜。对于国有企业以及各种控股的合资企业,政府也委托该协会管理。此外,该协会被授权代表国家与外国投资者进行谈判签约。协会成立后,乌国蚕茧生产长期衰退的局面得以扭转,对缫丝厂的原料供应获得保障,生丝及丝织物质量得到提高,许多企业的亏损情况有所改观。2000年,蚕茧及生丝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为了促进国内丝织业的发展,该国政府规定,从2000年4月1日起禁止生丝及废丝出口,以保障国内加工业的原料供应,出口丝绸产品只允许以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进行交易,从而使乌国的丝绸业向出口导向型发展。1999年,丝绸产品的出口额达630万美元,相当于1998年的9.5倍,2000年达700万美元。
目前,IPAGI协会正努力将分散的企业力量集中起来,进行设备现代化,并在国外市场销售中统一口径。
乌兹别克国内丝绸业基础薄弱,吸引外资进行合作是加快发展的捷径。乌总统加里莫夫在2001年访问韩国期间,亲自与韩国达成为IPAGI装配10个缫丝厂的协议。此外,IPAGI还与韩国IDM公司签定了合同,规定IDM公司除提供技术设备外,还负责返销工厂生产的生丝。据估计,设备现代化将使蚕丝业的年出口能力提高3000万美元。
为了吸引外资,2000年7月乌兹别克政府宣布其货币SUM正式改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从而解除了西方投资者对投资回收的疑虑。
乌兹别克位于中亚中部,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该国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是原苏联的主要蚕丝产地。蚕桑基地主要在费尔干纳盆地,其次是撒马尔罕州和塔什干州。
在1991年8月宣布独立后,乌兹别克的蚕丝业受国内经济动荡和国际丝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生产规模一度缩小,产量不断下降。在最近几年中,乌兹别克政府积极恢复和发展蚕丝生产,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
乌兹别克首先对蚕桑业实行私有化,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在独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蚕桑生产分布在927个集体农庄及623个国营农场,有38万农户从事蚕桑生产。这种所有制不能调动蚕农的生产积极性,蚕农一般每年只养蚕一次,生产效率不高,单位产量偏低。前几年,乌政府决定对蚕桑业强制实行私有化,取消集体所有制,以调动蚕农的积极性,并以此吸引私人资本和外国投资。
为了加强对蚕丝业的领导,统筹规划,乌兹别克成立了全国性的蚕丝业联合企业。乌政府于1998年以立法方式,决定成立乌兹别克IPAGI协会。该协会是全国性的统一联合企业,负责全国蚕丝业的发展事宜。对于国有企业以及各种控股的合资企业,政府也委托该协会管理。此外,该协会被授权代表国家与外国投资者进行谈判签约。协会成立后,乌国蚕茧生产长期衰退的局面得以扭转,对缫丝厂的原料供应获得保障,生丝及丝织物质量得到提高,许多企业的亏损情况有所改观。2000年,蚕茧及生丝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为了促进国内丝织业的发展,该国政府规定,从2000年4月1日起禁止生丝及废丝出口,以保障国内加工业的原料供应,出口丝绸产品只允许以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进行交易,从而使乌国的丝绸业向出口导向型发展。1999年,丝绸产品的出口额达630万美元,相当于1998年的9.5倍,2000年达700万美元。
目前,IPAGI协会正努力将分散的企业力量集中起来,进行设备现代化,并在国外市场销售中统一口径。
乌兹别克国内丝绸业基础薄弱,吸引外资进行合作是加快发展的捷径。乌总统加里莫夫在2001年访问韩国期间,亲自与韩国达成为IPAGI装配10个缫丝厂的协议。此外,IPAGI还与韩国IDM公司签定了合同,规定IDM公司除提供技术设备外,还负责返销工厂生产的生丝。据估计,设备现代化将使蚕丝业的年出口能力提高3000万美元。
为了吸引外资,2000年7月乌兹别克政府宣布其货币SUM正式改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从而解除了西方投资者对投资回收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