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纺织贸易SARS壁垒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6-11 14:12:00
在重大事件发生以后,对经济的影响往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中国爆发SARS疫情以后,对我纺织品出口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从4月开始,西班牙政府对从SARS病疫感染地区进口的货物提出特殊要求,棉布、旧衣物等产品,要由经营者向西班牙提交由卫生部门出具的"消毒和杀虫官方证明",即使该项证明被认可,西班牙也要暂扣该货物并进行二次消毒,否则不得进口。英国、法国的进口商也于近日要求服装等产品出具SARS消毒证明。更为严峻的是,原有市场可能失去,现在,主要成衣连锁和零售商已将今年夏季的成衣订单转向印度市场,印度的订单在4月和5月增加了10%以上,而以往此时正是印度成衣出口的淡季。
在疫情严重时期,对外经贸往来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国家限制中国经贸人员入境,也限制本国人员到中国来;为了防止SARS的输入,一些国家采取严厉措施,这都无可厚非,就象近期全国各地对北京等疫情重灾区人员产生恐惧一样,完全可以理解。这种要求并不一定是设置贸易壁垒。但是,如果随着中国SARS疫情的减弱,这种现象反而变本加厉起来,就值得深思了。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这种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确实存在。当然这种现象还不普遍,只存在于个别国家和地区。在那里,货柜要消毒,被滞留,每个货柜要多付几千美元。遭受此种待遇的中国企业只能尽力去满足进口方的要求。为满足这些要求进行的设备、人力投入,昂贵的消毒、检测费用大大增加了成本,从而削弱了纺织品的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孙淮滨副主任说:一旦这种个别的、短期的行为长期化,就意味着新的贸易壁垒的诞生。为某些国家提供其要求的"消毒证书"一定要慎重,因为WHO认为,SARS病毒的传播并不和货物转移相联系。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提供证书、证明本身就是不合理行为了。因此,企业不宜轻易提供证明。要求提供健康证书的是政府、还是进口商?是什么证书?是产品消毒的证书还是企业消毒的证书?我们都要审慎研究。
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来说是太熟悉的字眼,二十多年来,中国纺织业经历了太多的壁垒。纺织业的最大优势是:拥有数量庞大、质量精良、价格低廉的劳动力队伍,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也使中国纺织品物美价廉,具有竞争力,这也是各国设置贸易壁垒,实行保护主义的根本原因。据检验部门统计,1997年~1999年三年中,我国出口纺织品因遭受技术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近百亿美元。而且,随着2005年纺织品配额的全部取消,各种贸易壁垒恐怕会层出不穷。因此,有关人士认为,SARS可能成为又一个贸易壁垒,要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要运用WHO的权威结论据理力争,因为纺织品等货物不传播SARS是见诸WHO官员之口的,随着中国疫情的减弱和对病毒的深入研究,要把中国疫情受到控制和与出口无关的结论告诉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位客户。
其次,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应该依据WTO框架协议的有关条款积极应诉,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有关部门也应发挥作用,例如在澄清出口货物与SARS的关系上。以加拿大为例,4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多伦多旅行警告后,加拿大政府官员纷纷发表谈话,对该警告表示强烈不满,并且派出代表团专程赴日内瓦,对WHO总部进行取消警告的游说。我国有关人士有时也有必要向WHO与WTO官员提出呼吁。
要保住客户,尽量运用电子商务等手段与老客户联系,使之不发生流失,不让竞争对手钻空子。在和客户及外国政府协商的同时,要深入挖潜,降低成本,把增加的"消毒费"再赚回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场疫情的负面影响。
疫情在中国引发了一次全民投入的爱国卫生运动,这对纺织企业也大有裨益,有助于企业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工生活条件,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促进企业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这也是尽量减少损失、促进坏事向好事转化的一个表现。突发疫情使不少企业陷入困境,其实筚路蓝缕、历经坎坷正是多年来中国纺织企业所走过的道路,他们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冲破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中发展壮大起来的。SARS造成的冲击虽然凶猛,但我们相信肯定能度过这一关。
在疫情严重时期,对外经贸往来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国家限制中国经贸人员入境,也限制本国人员到中国来;为了防止SARS的输入,一些国家采取严厉措施,这都无可厚非,就象近期全国各地对北京等疫情重灾区人员产生恐惧一样,完全可以理解。这种要求并不一定是设置贸易壁垒。但是,如果随着中国SARS疫情的减弱,这种现象反而变本加厉起来,就值得深思了。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这种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确实存在。当然这种现象还不普遍,只存在于个别国家和地区。在那里,货柜要消毒,被滞留,每个货柜要多付几千美元。遭受此种待遇的中国企业只能尽力去满足进口方的要求。为满足这些要求进行的设备、人力投入,昂贵的消毒、检测费用大大增加了成本,从而削弱了纺织品的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孙淮滨副主任说:一旦这种个别的、短期的行为长期化,就意味着新的贸易壁垒的诞生。为某些国家提供其要求的"消毒证书"一定要慎重,因为WHO认为,SARS病毒的传播并不和货物转移相联系。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提供证书、证明本身就是不合理行为了。因此,企业不宜轻易提供证明。要求提供健康证书的是政府、还是进口商?是什么证书?是产品消毒的证书还是企业消毒的证书?我们都要审慎研究。
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来说是太熟悉的字眼,二十多年来,中国纺织业经历了太多的壁垒。纺织业的最大优势是:拥有数量庞大、质量精良、价格低廉的劳动力队伍,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也使中国纺织品物美价廉,具有竞争力,这也是各国设置贸易壁垒,实行保护主义的根本原因。据检验部门统计,1997年~1999年三年中,我国出口纺织品因遭受技术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近百亿美元。而且,随着2005年纺织品配额的全部取消,各种贸易壁垒恐怕会层出不穷。因此,有关人士认为,SARS可能成为又一个贸易壁垒,要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要运用WHO的权威结论据理力争,因为纺织品等货物不传播SARS是见诸WHO官员之口的,随着中国疫情的减弱和对病毒的深入研究,要把中国疫情受到控制和与出口无关的结论告诉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位客户。
其次,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应该依据WTO框架协议的有关条款积极应诉,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有关部门也应发挥作用,例如在澄清出口货物与SARS的关系上。以加拿大为例,4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多伦多旅行警告后,加拿大政府官员纷纷发表谈话,对该警告表示强烈不满,并且派出代表团专程赴日内瓦,对WHO总部进行取消警告的游说。我国有关人士有时也有必要向WHO与WTO官员提出呼吁。
要保住客户,尽量运用电子商务等手段与老客户联系,使之不发生流失,不让竞争对手钻空子。在和客户及外国政府协商的同时,要深入挖潜,降低成本,把增加的"消毒费"再赚回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场疫情的负面影响。
疫情在中国引发了一次全民投入的爱国卫生运动,这对纺织企业也大有裨益,有助于企业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工生活条件,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促进企业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这也是尽量减少损失、促进坏事向好事转化的一个表现。突发疫情使不少企业陷入困境,其实筚路蓝缕、历经坎坷正是多年来中国纺织企业所走过的道路,他们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冲破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中发展壮大起来的。SARS造成的冲击虽然凶猛,但我们相信肯定能度过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