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我国纺织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及ATC执行情况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8-15 07:53:00
业内专家对我国纺织业当前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纺织品服装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专家认为,我国的纺织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国际竞争力较强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基地。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
  1、世界范围内纺织生产区域结构变化,生产能力迅速向具有劳动成本优势的地区集中。
  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世界纺织工业重心不断推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棉纺织工业逐渐衰退,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棉纺织工业兴起。此后,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进入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棉纺业发展迅速。进入20世纪90年代,欧洲、美国棉纺织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在环锭纺方面,如西欧的棉纺锭从1990年的1160万锭减少到2000年的580万锭,整整减少50%,而美国从1160万锭减少到370万锭,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环锭纺能力占到世界总量的69%,欧美仅占到25%左右。
  1980年,欧盟15国的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纺织品出口的49.4%,日本占9.3%,美国占6.8%;2001年,这一比重分别为34.4%、4.2%和7.1%,美、日、欧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份额下降了20个百分点。1980年,欧盟15国的服装出口占全球服装出口的42.0%,2001年,这一比重为24.1%,下降了18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例大幅上升。1980年,中国服装出口仅占全球贸易的4.0%,2001年提高到18.8%;墨西哥、孟加拉、多美尼加在1980年时还没有服装出口,2001年已分别占到全球服装贸易额的4.1%、2.6%和1.4%。从1990-2001年,服装出口占本国商品出口比重大幅增长的国家主要包括孟加拉、多美尼加、突尼斯、斯里兰卡、罗马尼亚等。
  2、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以高新技术、市场网络主导高附加值、高增值领域的纺织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纺织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大大拓展了传统纺织业的发展空间,使现代纺织业呈现出“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消费而又超越消费”的发展趋势;世界纺织竞争已由“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向“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综合经济实力竞争转变。在市场分割上,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点,牢牢把握着世界纺织高档市场控制权。以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为例,我国的出口单价仅为先进国家的1/4。
美国商务部纺织服装办公室统计的2002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比较如下:
单位:美元/平方米
────────────────────────────────
国别 服装 纺织品
────────────────────────────────
平均 3.30 0.72
墨西哥 3.44 0.55
中国 3.57 0.93
韩国 3.17 0.59
印尼 3.43 0.46
英国 11.97 1.59
意大利 14.09 1.59
法国 18.09 1.51
────────────────────────────────
  3、区域集团把一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展成区域性的贸易障碍。
  目前,欧盟出口中,67.9%为内部贸易,北美出口中,38%为内部贸易。这些贸易是在排他性限制条件下保持下来的。NAFTA之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纤维贸易额1993年为60亿美元,1996年为122亿美元,1998年则达到184亿美元,2002年美国出口到加拿大、墨西哥的纺织品服装81亿美元,从加拿大、墨西哥进口127亿美元。这一制度安排既促进了墨西哥纺织工业的发展,又使美国纺织厂商的利益得到保护,但对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产生了明显的排斥。许多美国成衣制造商将工厂生产迁移至墨西哥及加勒比国家,带动了美国纺织品的出口。
  EU(欧盟)虽然没有NAFTA严密的规范,但盛行的OPT(境外加工贸易)与对中东欧免关税和配额的政策,使得欧盟区域纺织品的境外加工贸易极为盛行。1998年1月1日欧盟又取消东欧六个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的纺织品成衣设限,西欧的纺织成衣业已抓紧时间在东欧设立工厂。由此,在欧洲内部形成互补性分工格局,对来自其它地区尤其是远东地区纺织品成衣出口形成阻碍。
  在区域集团内部的贸易一般实行零税率,而区域外贸易的关税水平一般在10%以上,美国2005年的服装关税还将在11.5%左右,如果2005年全球纺织服装按时实行自由贸易,但区域集团化的歧视性关税政策对区域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仍是一道屏障,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环保、资源制约等方面对世界各国纺织工业提出挑战。
  从纤维与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来看,纤维、纺织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环境清洁、资源回收有密切关系。如粘胶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二硫化碳和酸、碱,不利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导致了单纯的生产技术向环境技术、环保技术的延伸。新型的技术与工艺必须考虑到低浴比、短流程、通用性强的生产技术,也要考虑到废水回收、无毒纺丝、无污染浆纱、无污染纺纱、无污染染整等环保技术,避免纺织品中残留甲醛、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属、卤化染色载体等对人类健康有害物质出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因环保、生产成本等因素将一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环保技术落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于“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两难选择之中。
  各国产业间在资源、成本、技术外贸政策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在市场一体化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我国纺织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由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中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在传统的大宗产品如棉纱、棉坯布的部分产品竞争中已不占优势;在服装出口方面,面临印尼、孟加拉、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加勒比海岸国家的强烈挑战。实际上,我国纺织业同时面临两类竞争。一类是中高档产品市场,主要是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高质量产品市场,以及国内大中城市的中高档产品市场的竞争;另一类是物美价廉的产品市场,主要是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及我国广大农村消费市场竞争。简言之,我国纺织业既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名牌高档产品的竞争,也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优质、低成本产品竞争。
纺织品服装协议(ATC)执行情况与国际纺织品贸易制度展望
  1.ATC第一阶段执行情况(1995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
  对于ATC第-阶段的执行情况,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发达国家认为,他们已经达到了ATC协议第二条的一体化要求。发展中国家指出,尽管发达国家已达到-体化的比例,但是被解除限制的产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不具有商业价值;一体化不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实质性的出口利益;一体化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和织物,仅包含少量的制成品和服装;而且到2002年最后一个阶段发展中国家才能享受到大量出口利益。这使人们对于进口国能否按时实现纺织品自由贸易产生怀疑。
第一阶段设限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
年份 美国 欧盟
数量(%) 价值(%) 数量(%) 价值(%)
────────────────────────────────
1995 4.74 4.28 6.23 6.40
1996 4.92 4.34 6.03 6.14
1997 4.77 4.18 6.00 6.12
────────────────────────────────
资料来源:美国和欧盟的官方统计。欧盟资料来自欧盟统计局,含区内和区外贸易;美国资料来自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暑纺织服装司。
  如上表所示,取消产品数量限制仅仅是在总进口中的一个很小份额,欧盟为6%,而美国不足5%。换言之,美国的总进口中,尚有95%以上的产品仍是配额产品,与纺织品服装协议第一阶段不低于16%的一体化比例相比,差距太大,说明美国、欧盟在开放市场产品一体化方面缺乏应有的诚意。
  2.ATC协议第二阶段执行情况(1998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第一、第二阶段至少有33%的贸易实施一体化,但实际情况是仅朝着实现协议的核心目标迈出了很小的步伐。
  第一、第二阶段一体化一览表(1990年为基数一体化,数据为百分比)
────────────────────────────────
世贸组织成员 阶段 纱线 织物 制成品 服装 合计
────────────────────────────────
美国 1 8.46 1.65 4.19 1.92 16.21
2 8.00 2.51 4.54 1.98 17.03
合计 16.46 4.15 8.73 3.90 33.24
欧盟 1 5.41 7.22 3.17 0.40 16.20
2 10.64 2.25 2.09 2.13 17.11
合计 16.04 9.47 5.27 2.53 33.31
加拿大 1 9.62 4.34 1.28 1.13 16.36
2 0.65 2.10 14.22 1.65 18.61
合计 10.26 6.43 15.50 2.78 34.98
挪威 1 3.65 11.87 10.65 0.15 26.32
2 6.45 2.39 4.01 4.17 17.02
合计 10.10 14.26 14.66 4.32 43.40
────────────────────────────────
  资料来源:国际纺织品服装局(ITCB)
  从表面上看,三个国家和欧盟均达到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的一体化水平,挪威的一体化水平达到43.4%,高出协议规定水平10个百分点。但是有三点应该引起注意:第一,这是以1990年为基数的一体化,实际上目前进口规模已较1990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如1990年美国服装进口为270亿美元,到1998年进口额已达600亿美元;以1990年为基数的一体化实际上按目前水平计算,仅为当时比例的一半左右。第二,美国、加拿大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正式生效前将设限类别增加,等于在1990年没有设限的品种反而在1995年设限了,因此表格中一体化比例高于实际水平。第三,第一、二阶段的一体化产品一般都是冷门产品,较为敏感的产品要等到过渡期的后期才能一体化。
  进口设限国并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额外增长,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生效后,配额增长率不足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前的1/3。执行协议以来,美、欧两大集团的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政策是与贸易自由化背道而驰的。此外,尽管允许各成员进行连续自主的产业调整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但并没有相应的监督措施来保证其按协议的精神进行调整。简单地说,一体化过程并不与ATC协议的要求相称。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在第一、二阶段的过渡期中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值,尽管进口国作了郑重的承诺,但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取得进展,发展中出口国从中获得的贸易利益十分有限。
  3.ATC第三阶段的初步评价。   
  美国的第三阶段一体化比例中,服装为2.46%;织物为3.92%;制成品为8.39%;纱线为3.22%,取消的限制以制成品为主,服装类取消的限制数量有所增长。2002年欧盟取消的类别56个,其中涉及到中国设限的类别为18个。尽管取消的56个类别中,中国仅占18个,其中的7个类别是冷门配额,但是24、68、73、10、18、21、37S/R127A、S/R160等类别配额限制的取消,将为扩大对欧出口提供历史性机遇。
  从美国市场来看,2002年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764.94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从MFA的产品类别统计看,金额同比增长6.73%,数量同比增长19.21%。2002年,中国向美国出口49.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8.68%;出口金额87.44亿美元,同比增长43.05%。这表明,在第三阶段配额取消以后,第三阶段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第二阶段。
  不同国家、地区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不一,中国、印度、韩国的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但受到美国政策保护和优惠的墨西哥、加拿大、加勒比国家的出口却出现停滞或者下降。这说明各国竞争力的高低已经成为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关键,同时说明,如果真正实现自由贸易,各国的贸易格局将发生相对变化。
  4.2005年后国际贸易制度展望。
  2003年5月5-6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由欧盟贸易委员会发起召开了世界贸易部长会议,会议的主题是“2005年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未来”,会议由欧盟贸易谈判代表拉莫主持。在这一次会议前,欧盟在官方网站上开了设限讨论专区,讨论的主题包括:取消配额会不会对发达国家产生冲击,有没有进一步调整政策的必要;取消配额对可持续发展(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在进一步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是否考虑相关国家的关税问题;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确保贸易的公正和平等。
  从上述议题中可以大致看到欧盟关注的问题所在。2003年3月,欧盟纺织服装联合会提出一份关于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市场准入方面的报告,该报告显示欧盟厂商面临大量的限制措施,即很高的关税和与之伴随的非关税壁垒,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措施是禁止产品准入的。为了应付这种情况,欧盟纺织服装联合会建议,即在多边基础上,与发展中国家就双边准入开展谈判。欧盟贸易谈判代表拉莫重申,“与我们的自由化同步,欧盟的产业应该能够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市场准入方面,欧盟希望是双方平衡的,在欧盟方面不断自由化的同时,欧盟的出口国也应开放其国内市场。”拉莫在2001年底曾说:欧盟将逐步拆除纺织品的所有进口限制,履行欧盟应承担的多边义务,欧盟的出口商面临许多非欧盟国家的严重贸易限制,在这一意义上,欧盟认为对于某些最为敏感的产品保留限制是合适的,这些产品进一步的自由化应该与非欧盟国家纺织品服装的进一步准入扩大相对应。
  实际上,2002年欧盟已经与巴基斯坦进行了双边谈判,巴基斯坦降低进口关税,欧盟为巴基斯坦开放市场(放开部分配额,减免关税)。这一模式由多边机制恢复到双边谈判。从欧盟宣称的内容来看;ATC协议尽管到2005年1月1日自行终止,但是,由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敏感性,到时能不能按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是值得怀疑的。    
  应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肩负开放市场的责任,发达国家扩大市场准入,主要是履行ATC协议的义务、减少环境标志等新的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开放的任务,大幅降低关税,提高贸易政策透明度等等。全面地实现市场开放,有助于扩大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增进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