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纺织品贸易纠纷专题报告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8-05 07:24:00
就在美国朝野为经济复苏努力拼搏的时候,美国各界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急速增加和大量工作机会流往中国的问题越来越难以容忍。部份国会议员和企业界领袖星期四在国会山举行记者招待会,强烈要求行政当局采取贸易保障措施,限制从中国的进口,保护美国产业。
七月二十四号,阳光明媚。首都华盛顿众议院坎农办公大楼门外聚集了十几名美国议员和大公司主管人员以及许多家媒体的记者。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的众议员霍华德•考布尔主持了这次新闻发布会,要求白宫动用世贸组织的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等产品施行限制,保护美国市场和就业机会。美国著名的纺织品制造商GLEN RAVEN公司副总裁艾伦•甘特首先在会上发言。
*启动保障措施,保护美国纺织业*
甘特说:“我们今天站在大家面前,团结一致。纺织工业的所有成员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启动保障措施,抵制中国纺织品’。非常重要的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已经、还将陆续在四大类产品方面提出正式的申诉报告。这四类产品包括:棉制和人造纤维晨衣和裙子、棉制和人造纤维胸罩、针织品和棉制和人造手套。袜子类的申诉报告也将很快提出。”
甘特说,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纺织行业已经失去了27万1千个工作机会。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在过去两年急剧增加。2002年,来自中国的产品增长117%。 在今年头五个月,从中国的进口又增长114%。毫无疑问,中国货已经严重伤害了美国的纺织业。甘特要求行政当局动用美中贸易谈判中达成的关于保障措施的条款,对中国进口产品施加限制。
所谓保障措施条款是美国和中国在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达成的。这个条款的目的是在通过关税减让、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给予缔约国境内的产业正常发展提供保护。也就是说在缔约国某个行业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启动的一个安全阀门,对这个行业的进口产品施行限制。
[GLEN RAVEN公司]副总裁艾伦•甘特强烈要求国会对白宫行政当局施加压力,启动保障措施条款。甘特说:“站在我身后的有众议员也有参议员,还有产业界的代表。我们带着共同的诉求来到一起。”
*保护美国产业,两党无分歧*
会议的发起者霍华德•考布尔对行政当局过份强调自由贸易而忽视公平贸易的政策提出了批评。
考布尔议员说:“这不是一个党派之间的问题。民主党控制的行政当局和共和党控制的行政当局都在贸易问题上犯了错误。他们强调自由贸易,实际上却忽视了公平贸易的意义。在签署的所有贸易协定中都没有关于公平贸易的内容,这令人奇怪。保障措施条款放在那儿不是用来装璜门面的,而是要在市场受到严重干扰的时候使用的。”
*人民币币值低估是元凶*
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议员们认为,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都是人为的,是不公平的。人民币锁定美元的汇率制度是造成这种不公平竞争的主要因素。来自纺织品大州北卡罗莱纳州的议员卡斯•巴伦杰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巴伦杰说:“人们要知道,中国货币是与美元挂钩的。美元贬值,照理说,我们的竞争力应当更强。在使用欧元和英镑以及其它货币的地区情况是这样的。但是只要跟中国有联系的地方,美元贬值,人民币也贬值。他们老是锁定美元。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个动议。中国的货币被低估40%到50%。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货币升值这么多,他们的商品还会有这么大的竞争力吗?”
*美中竞争条件悬殊*
来自南卡的议员林赛•格拉姆和来自新泽西州的议员威濂•帕斯克莱尔都指出,除了人民币汇率被操纵之外,中国产品的不公平竞争力还来自两个因素,一是中国没有有效的劳工保护制度和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中国公司可以任意压低工人的工资,可以不管环保要求。他们指出,美国公司在这些方面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它们不可能把工人的工资压低到每小时50美分。美国公司在目前美中贸易的竞争不敌中国并不是因为中国人聪明,美国人笨蛋,而是两国公司参加竞争的基础差别太大。帕斯克莱尔议员情绪激动地说:
帕斯克莱尔说:“去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了117%。很快我们这里就什么都生产不了了。你认为我是在开玩笑吗? 回头看看过去20年的情况,美国失去了多少制造业工作?经济循环所指示的方向在哪里?在没有任何劳工法、环境法的情况下,中国有能力彻底消灭美国的某些经济领域。”
帕斯克莱尔说,去年美国失去了近300万个就业机会,240万个在制造业,其中有很多是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中国的影响比经济衰退的影响还大。它不是一年发生一次,而是天天都在发生。帕斯克莱尔表示:“我们已经不能够容忍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了,我们要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的制造业、纺织业、家具业、小工具行业等。面临中国纺织业的强大竞争,美国纺织业日前向白宫行政当局提出申诉报告,要求启动美中WTO协定中的保护条款,重新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立配额。这个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将对美中两国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美纺织业提出申诉报告*
上个星期,美国纺织行业集体行动向美国总统和美国商务部等有关机构提出申诉报告,强烈要求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重新设立进口配额。申诉报告提出,美国应该动用美中WTO协定中的贸易保护条款,限制中国在针织布、晨衣、手套和胸罩四大类的进口,以保证美国纺织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自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美国取消了对这些产品的进口配额。据美国纺织业的统计,在过去的两年中,在这四类产品方面,中国对美出口已经从4.8亿平方英尺猛增到40亿平方英尺,上涨了8.3倍。与此同时,中国在美国29种纺织服装产品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从9%增长到45%。
*美纺织业人士信心十足*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纺织业的申诉成功,美国政府将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口施行新的配额制度,这将很可能引起新一轮美中贸易战。美国纺织业提出的这个申诉报告有多大可能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呢?
美国纺织业对他们这个行动的成功前景感到有相当的信心。美国著名纺织品制造商[GLEN RAVEN公司]总执行长兼[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副主席艾伦•甘特(ALLEN GANT)在国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他们的信心。
甘特说:“我们已经要求国会对行政当局施加影响,采用保护机制,限制中国进口。你们可以看到我身后站着的人,参议员、众议员都来到一起,纺织行业的人也来到一起。”
甘特还表示,“我们得到了国会的有力支持,我们和商务部已经讨论过。我认为商务部已经准备采取行动了。”
《纽约时报》报道说,商务部官员已经表示,要审理纺织业提出的申诉,如果调查显示,中国违反了WTO协定,美国就会对这四类产品设立配额。
*埃肯森的三条理由*
然而华盛顿的一些贸易专家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久,而且在没有明显违反双方协定或者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美国如果重新使用贸易保护主义这面不光彩的旗子,不仅会伤害美国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努力,而且会引发美中之间的贸易战,甚至影响到两国的外交关系。布什政府目前在北韩问题、反恐问题等许多方面都需要中国的合作,所以他们认为这项议案得到行政当局批准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美国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专家旦尼尔•埃肯森则认为,虽然纺织业的申诉报告并没有提供多少新的证据说明中国的进口商品扰乱了美国市场,但美国纺织业的诉求依然很有成功的可能。埃肯森列举了三个主要根据。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埃肯森说:“很不幸,负责监督工作的美国政府机构并不是以‘客观’而著称的机构。通常涉及贸易保护措施的案例,如反倾销案等,都是由比较客观的国际贸易委员会处理的。它们在调查和处理问题的时候都比较客观。但这次是由与纺织业有亲密关系的‘纺织协定落实委员会’(CITA)负责调查的,这可能对中国不利。”
埃肯森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是,美国大选将在明年开始。布什行政当局出于大选的需要很可能在美中贸易方面采取某些行动,以迎合国内对制造业萎缩、就业机会流失等问题的不满情绪,争取选票。
第三个理由,埃肯森表示,是所谓保护措施条款本身是中国政府接受的。当初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减少世贸成员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威力的担忧而特别表示,同意它们在感到国内纺织品市场受到中国商品严重冲击的时候采用保护措施。埃肯森说,这个条款并不是WTO的通用规则,只是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而设立的。美国政府可以不经过WTO和其它方面的同意就施行。美国如要这样做,中国方面在WTO程序 方面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对美国进行报复。所以埃肯森认为,在目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美国政府比较有可能诉诸“保护措施”来缓解美国纺织业对中国冲击的抱怨。
*中国也并非无力招架*
虽然中国没有直接有效的反制措施,但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还是有办法对美国的做法做出回应,比如增加针对美国公司的反倾销诉讼等。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界对美国纺织业的行动做出了迅速的反应。[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周末表示:“取消配额、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是世贸组织的根本宗旨和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已经一体化的商品重新设限,有悖世贸组织提倡的公平贸易原则”。声明希望美国政府不要采取任何有损双边关系的限制措施。”
美国纺织业呼吁美国政府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纺织品的冲击下,美国的这个行业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整个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但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能够缓解美国纺织业的就业问题吗?
*限制中国进口救不了美国一个工作*
据劳工部的统计,在过去的两年中,美国纺织服装业减少了大约27万个就业机会,占全行业就业总数的四分之一。[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 (AMTAC)”认为,纺织服装业工作机会大量减少跟中国在这个领域对美国出口急剧增加有密切关系。美国业内人士对纺织业失业问题日益恶化反应强烈,这是促使它们要求美国政府动用贸易保护机制,限制中国对美进口行动主要原因之一。究竟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会不会改善美国纺织业的就业状况呢?华盛顿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埃肯森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既使美国政府批准了纺织业提出的申诉报告,决定对中国进口纺织品重新设立配额,这也不会帮助纺织业多保留下一个就业机会。
埃肯森说:“我们在纺织服装产品方面施行配额、征收高关税已经有四十年了。虽然有这样的保护,但这个行业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个行业的生产程序采用新技术日益广泛,也就是说,机器正在取代人。第二是,保护措施所要保护的这些行业现在并不在美国。受到制裁影响的四类服装产品中有三个都不在美国。纺织业提出这个动用保障措施的案子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纺织业的一些客户。”
埃肯森表示,这些客户分布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拉美国家。具体说是墨西哥和其它中美洲国家。美国纺织业担心的是,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充斥美国市场会影响到这些客户的生意,进而减少这些客户对美国纺织业产品的需求。
*中国产品对美国就业威胁巨大*
对于埃肯森的说法,美国纺织业人士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华盛顿协调人`前商务部副助理部长奥古斯丁•坦迪罗认为,中国纺织品进口对美国同业的就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冲击是非常突出的。
坦迪罗说:“除非我们的申诉报告获得批准,否则我们还要失去数十万个工作机会。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拥有巨大优势,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在贸易政策中得到反应。第二是中国不仅在挤压美国公司和美国工人,而且在把其它许多国家的商品供应商挤出美国市场。”
坦迪罗说,拿中美州、加勒比海地区为例。那里的生产厂家都购买美国生产的纱线和织布。中国在这两年里已经打破了美国市场的稳定。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中美洲的服装生产厂家将走向破产。那里有一百万工人在使用美国提供的原料为美国市场生产服装产品。这对美国纺织业的风险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坦迪罗还表示,中国进口产品所影响的不光是美国南卡罗莱纳等纺织区的就业市场,而且影响到中美洲和世界其它跟美国存在密切经贸关系的地区。
主张扩展自由贸易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专家埃肯森不赞成通过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来保护美国公司利益的做法。他认为,中国在美国市场份额的扩大并不是从美国公司手中夺取的,而是亚洲等国家把纺织服装生产转移到中国的结果,并没有影响美国的利益。相反,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好处。所以,埃肯森认为,美国纺织业要求限制中国进口来保护自身利益的做法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世界各地跟美国利益息息相关*
曾经担任[美国纺织贸易行动联盟]负责人的坦迪罗指出,埃克森代表的这种观点与实际的贸易状况不符。他表示,中国对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坦迪罗说:“在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实现了117%的增长。中国在美国的市场占有份额扩大了一倍多。其中绝大部份是在取消配额的29类产品中。出口增加部份96%都来自这29类产品。中国对美服装出口额外增加了四亿平方米。与此同时,美国公司损失了两亿平米,世界其它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也减少了两亿平米。很明显,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平等分享了中国造成的痛苦。”
曾经担任负责监督调查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的[落实纺织协定委员会]主席的坦迪罗强调说,中国取代外国生产厂家的同时也给美国产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中美洲地区,甚至非洲地区的服装生产厂家的损失对美国息息相关。
美国与中国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的纠纷反映了两国间竞争环境、竞争水平存在巨大差别。这种差别应当如何看待,是属于公平贸易的范畴,还是不公平贸易的表现?
*生产、工作加速迁往中国*
美国巴尔蒂摩市附近一家生产办公室设备的公司[费罗斯有限公司] (FELLOWES INC)最近决定,将它旗下生产纸箱的子公司搬迁到中国,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都很有诱惑力。这家生产纸箱的公司是[商业皱纹纸箱公司 ](COMMERCIAL CORRUGATED INC)的最大客户,占皱纹纸箱公司年销售额的百分之三十。[商业皱纹纸箱公司]总裁约翰•保莱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纽约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阿尼万•班纳吉(Anirva Banerji)指出,这类美国公司迁移到中国的例子在最近两年大幅度增加了。
班纳吉说:“特别是在最近一、两年,制造业工作搬迁到中国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我们知道这个趋势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这不稀奇。稀奇的是,最近两年转移的速度大大加快。”
*不公平竞争:专制的产物*
美国纺织业在中国的全面竞争压力之下感到喘不过气来。纺织业的领袖人物以及南方纺织地区的国会议员最近在首都华盛顿的一次集会时表示,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中国享有的竞争优势不是来自市场经济,而是来自专制体制。
来自南卡罗莱纳州的参议员林赛•格拉姆说:“我们失去市场份额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作用。我们失去市场份额是因为共产党专制制度欺骗的结果。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低于成本,现在又出口纺织品也低于成本。无论你多么精明,无论你在公司投资多少,你总归赢不了,因为你的对手能做到的,你做不到。”
美国纺织业目前正在大力进行游说活动,促使行政当局认识到中国拥有的巨大的不公平竞争优势正在给美国纺织业带来严重的威胁,敦促美国政府动用美中WTO协定中关于保障措施的条件恢复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配额制度。美国商务部前负责纺织事务的副助理部长奥古斯丁•坦迪罗指出,中国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专制制度。
坦迪罗说:“中国是个国家控制的经济体。所以政府拥有的财产和补贴的具体方式与纺织服装行业的公司实际的支出之间关系非常非常不明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政府补贴。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可能的。再一个问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被低估百分之四十,就等于把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百分之四十。这样的竞争怎么会公平呢?第三是中国的劳工标准和环保要求都非常低,从而造成极低的工资成本和环保费用。这也是美国公司无法与之竞争的。”
对于因中国政府与企业之间产权关系不明晰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政府补贴,以及劳工和环保问题,美国产业界和学术界都认为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在应当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方面观点不一。产业界希望借助行政手段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而学术界倾向于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的问题。华盛顿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专家丹尼尔•埃肯森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也正在逐步发展。政府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和劳工、环境标准较低的问题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和提高。采用限制贸易的做法并不能够加快这些问题的解决。
*抓住机遇,加大中国投资*
分歧较大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埃肯森指出,美国制造业和纺织业的人士把美国有关行业的萎缩和疲软归咎于中国的竞争,特别是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的看法缺乏事实根据。他认为,既使人民币汇率调整了,美国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的问题也不会马上消失。美国的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大的调整,世界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埃肯森说,美国企业界应当适应新的形势,利用人民币实际币值高于表面币值这个机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埃肯森说:“还有人说,中国非法操纵货币。就我了解的情况,没有什么非法的行为。中国愿意自己的汇率保持在低水平。这确实给美国制造业带来了麻烦,但同时也给美国企业打开了大门。美国公司应该到中国投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房地产价格相对较低,工厂的价格也不太高。这再加上低廉的劳动成本,美国企业利用人民币汇率较低的时机扩大在中国生产,返销美国,利润应该会不错。” 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在纺织业的强大压力之下,有可能重新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施行配额限制。这种做法对美国正在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的努力以及WTO会有什么影响?
推动全球自由贸易是美国政府多年来不懈努力的一个目标。最近几年,美国为推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洲、拉美、中东和北非等地区的国家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关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美国先后和新加坡、智利、约旦等国家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另一方面,白宫行政当局又迫于本国产业界的压力而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比如给国内钢铁行业和农业提供补贴的行动就在国际上招来很大的非议。最近,美国纺织业联合行动,敦促政府限制中国的纺织服装进口,以挽救处境日益艰难的美国纺织业。
*贸易保护行动损害美国形像*
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专家丹尼尔•埃肯森认为,从纺织业的眼前利益而言,限制中国进口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从美国着眼的全球自由贸易的大目标来看,这个行动就是错误的,它不仅会损害美国的形像而且会影响美国推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埃肯森说:“行政部门总是自相矛盾的。贸易代表、总统和有关部长总是讲,‘贸易创造财富,不进行贸易的国家就不会发展。停滞则导致贫困,贫困又滋生恐怖主义。’所以我们应当促进贸易的发展。美国是这么说的,但同时,我们又提供补贴,又要保护纺织服装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纺织服装这类重要的行业感觉很强烈。美国保护自己的纺织服装业,它们会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甚至会威胁到多哈谈判的最后 成果。多哈谈判中各国都同意最终取消服装纺织行业的所有关税,如果美国自食其言,走回头路,就将破坏多哈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埃肯森这位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也承认,由于中国在与美国谈判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已经同意关于保障措施的条款,所以如果美国照章办事,制裁中国,中国也无话可说。但是埃肯森认为,美国的行动将会引起世贸成员对保护主义的重新解释,在WTO内部引起负面的反应。
*公平贸易重于自由贸易*
不过,美国纺织业人士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由贸易首先就应该是公平贸易。中国依靠专制体制而形成的竞争优势是非常不公平的。美国政府应当采取行动,迫使中国纠正这些问题。美国纺织贸易行动联盟负责人奥古斯丁•坦迪罗表示,美国纺织业要求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重新设立配额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
坦迪罗说:“世贸组织的建立就是要保护所有世贸成员的利益。不是只保护一两个成员。中国具有取代发展中国家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工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阻止非洲扩大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把加勒比海地区的厂家挤出美国市场。美中WTO协定中设立保障条款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因此我认为,如果美国动用保障条款的机制,不仅会得到世贸组织其它成员的欢迎,而且会得到它们的大力支持。因为它们都知道在中国的竞争面前它们和美国一样容易受到伤害。”
*美国纺织业忧心忡忡*
根据美中WTO贸易协定,美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取消了手套、晨裙、针织布和胸罩四类产品的进口配额,其它产品的进口配额将在2005年全部取消。美国纺织业报告说,配额全部取消之后,中国在美国服装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百分之75。
纽约时报引述美国纺织制造商研究所发言人卡斯•约翰森的话说,“我们担心美国政府不采取行动。在配额全部取消之后,中国的出口势头更强,那么美国的纺织业也就成为历史了。”
美国政府将在今年11月对纺织行业提出的制裁中国纺织品进口的建议做出决定。 美国的跨国公司纷纷将工厂迁往中国,这令那些制造业务基本都在国内的美国同行越来越愤懑。
虽然目前这种紧张状况主要是在贸易协会和其他行业团体中最为严重,但其政治色彩日渐浓厚,并可能蔓延到即将到来的大选和政治辩论中。
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因为国内公司紧揪的主要是跨国公司的这些行为,而这些公司往往又是它们最大的客户。它们声称,拥有互联网等完善的全球化工具的大公司正处于资金及技术向中国及其他低成本地区转移的浪潮中。这导致大量业务流失,而这些业务原先都会通过美国国内错综复杂的供应商和生产商网络渗透分布。这些美国本地公司惊呼,美国经济可能会被“掏空”。由于美国企业不断裁员--6月份失业率上升到了6.4%--这让局面更加恶化。
可以肯定的是,在某些问题上所有制造商是可以团结起来的,比如,它们普遍要求中国停止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锁定在一个水平上的做法,许多人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是一个人为的低水平汇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了40%,这使得中国产品在与同类美国产品竞争时具备了内在的优势。然而,尽管制造商们在这一问题上意见统一,布什政府似乎并不急于卷入此事。
除此之外,制造商们鲜有共识。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的贸易专家弗兰克•瓦尔格(Frank Vargo)表示,美国国内制造企业
(包括许多全国制造商协会成员)希望针对中国启动贸易保护机制。
但瓦尔格坚持认为这将是一个错误,阻碍贸易和消费价格提高将会损害美国经济。他补充表示,跨国公司并非认为美国应该坐视不管,它们只是不希望引起中国的报复。
瓦尔格称,这些跨国公司指出,中国不仅是一个竞争对手,而且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因此美国需要一个向前看的积极议程。
在全国制造商协会内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该协会曾试图利用一些统计数字来缓和一些成员的保护主义情绪,比如,他们指出美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相对较少。过去5年中,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年平均投资额为46亿美元,仅相当于其每年1,410亿美元海外投资总额的3.2%。
然而,这还不是事情的全貌。许多美国公司还从中国的工厂购买部件和制成品。事实上,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有90%以上并非出自美国投资所有的工厂。这就能解释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是如何增至1,250亿美元的,结果是给美国造成了1,03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美国对任一国家的最高贸易逆差。
国内制造商已经组织了诸如名为“拯救美国制造业”等的各种游说团体,“拯救美国制造业”以山姆大叔的形象为标志。最初为模具行业游说团体的“公平贸易制造商”的主席丹尼尔•杰普森(Daniel Jepson)称,现在他们意识到,大公司和中、小公司在目标和运作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因为大公司突破国界的能力要大得多。。
这场辩论给蒙上了爱国主义色彩。一个例证便是,杰普森领导的团体有一个“指导性原则”,即美国的贸易政策必须谨慎平衡扩大国际贸易和维持美国的自由、主权及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没什么可以争论的。但这些游说团体声称,这场全国性的辩论已过分地为代表跨国公司的院外活动人士所左右,而现在是他们发挥其政治力量的时候了。在这同一阵线上,康涅狄格州的制造商计划周五在该州举行集会,他们的旗号是:“美国的疯子”。
巴尔的摩纸板盒生产商Commercial Corrugated Corp.的总裁约翰•鲍利(John Pauley Jr.)称,该公司的客户群一直在缩小,因为这些客户认为在中国进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都决定迁往中国。就在不久前该公司最大的一个客户还是一家由Fellowes Inc.所属的生产接线台的工厂,失去这个客户最终将使他1,000万美元的年销售额减少30%。
鲍利并没有单纯地指责像Fellowes这样的跨国生产商,他说,必须意识到这些公司也是被OfficeMax's和Office Depots逼迫才这么做的,这些连锁店不断要求生产商降价。
代表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合会(American Manufacturing Trade Action Coalition)的院外活动人士吉姆•绍勒特(Jim Schollaert)说,大公司正在遵循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付中国人薪水,但向美国人要价。
七月二十四号,阳光明媚。首都华盛顿众议院坎农办公大楼门外聚集了十几名美国议员和大公司主管人员以及许多家媒体的记者。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的众议员霍华德•考布尔主持了这次新闻发布会,要求白宫动用世贸组织的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等产品施行限制,保护美国市场和就业机会。美国著名的纺织品制造商GLEN RAVEN公司副总裁艾伦•甘特首先在会上发言。
*启动保障措施,保护美国纺织业*
甘特说:“我们今天站在大家面前,团结一致。纺织工业的所有成员聚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启动保障措施,抵制中国纺织品’。非常重要的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已经、还将陆续在四大类产品方面提出正式的申诉报告。这四类产品包括:棉制和人造纤维晨衣和裙子、棉制和人造纤维胸罩、针织品和棉制和人造手套。袜子类的申诉报告也将很快提出。”
甘特说,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纺织行业已经失去了27万1千个工作机会。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在过去两年急剧增加。2002年,来自中国的产品增长117%。 在今年头五个月,从中国的进口又增长114%。毫无疑问,中国货已经严重伤害了美国的纺织业。甘特要求行政当局动用美中贸易谈判中达成的关于保障措施的条款,对中国进口产品施加限制。
所谓保障措施条款是美国和中国在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达成的。这个条款的目的是在通过关税减让、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给予缔约国境内的产业正常发展提供保护。也就是说在缔约国某个行业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启动的一个安全阀门,对这个行业的进口产品施行限制。
[GLEN RAVEN公司]副总裁艾伦•甘特强烈要求国会对白宫行政当局施加压力,启动保障措施条款。甘特说:“站在我身后的有众议员也有参议员,还有产业界的代表。我们带着共同的诉求来到一起。”
*保护美国产业,两党无分歧*
会议的发起者霍华德•考布尔对行政当局过份强调自由贸易而忽视公平贸易的政策提出了批评。
考布尔议员说:“这不是一个党派之间的问题。民主党控制的行政当局和共和党控制的行政当局都在贸易问题上犯了错误。他们强调自由贸易,实际上却忽视了公平贸易的意义。在签署的所有贸易协定中都没有关于公平贸易的内容,这令人奇怪。保障措施条款放在那儿不是用来装璜门面的,而是要在市场受到严重干扰的时候使用的。”
*人民币币值低估是元凶*
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议员们认为,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都是人为的,是不公平的。人民币锁定美元的汇率制度是造成这种不公平竞争的主要因素。来自纺织品大州北卡罗莱纳州的议员卡斯•巴伦杰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巴伦杰说:“人们要知道,中国货币是与美元挂钩的。美元贬值,照理说,我们的竞争力应当更强。在使用欧元和英镑以及其它货币的地区情况是这样的。但是只要跟中国有联系的地方,美元贬值,人民币也贬值。他们老是锁定美元。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个动议。中国的货币被低估40%到50%。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货币升值这么多,他们的商品还会有这么大的竞争力吗?”
*美中竞争条件悬殊*
来自南卡的议员林赛•格拉姆和来自新泽西州的议员威濂•帕斯克莱尔都指出,除了人民币汇率被操纵之外,中国产品的不公平竞争力还来自两个因素,一是中国没有有效的劳工保护制度和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中国公司可以任意压低工人的工资,可以不管环保要求。他们指出,美国公司在这些方面都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它们不可能把工人的工资压低到每小时50美分。美国公司在目前美中贸易的竞争不敌中国并不是因为中国人聪明,美国人笨蛋,而是两国公司参加竞争的基础差别太大。帕斯克莱尔议员情绪激动地说:
帕斯克莱尔说:“去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了117%。很快我们这里就什么都生产不了了。你认为我是在开玩笑吗? 回头看看过去20年的情况,美国失去了多少制造业工作?经济循环所指示的方向在哪里?在没有任何劳工法、环境法的情况下,中国有能力彻底消灭美国的某些经济领域。”
帕斯克莱尔说,去年美国失去了近300万个就业机会,240万个在制造业,其中有很多是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中国的影响比经济衰退的影响还大。它不是一年发生一次,而是天天都在发生。帕斯克莱尔表示:“我们已经不能够容忍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了,我们要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的制造业、纺织业、家具业、小工具行业等。面临中国纺织业的强大竞争,美国纺织业日前向白宫行政当局提出申诉报告,要求启动美中WTO协定中的保护条款,重新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立配额。这个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将对美中两国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美纺织业提出申诉报告*
上个星期,美国纺织行业集体行动向美国总统和美国商务部等有关机构提出申诉报告,强烈要求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重新设立进口配额。申诉报告提出,美国应该动用美中WTO协定中的贸易保护条款,限制中国在针织布、晨衣、手套和胸罩四大类的进口,以保证美国纺织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自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美国取消了对这些产品的进口配额。据美国纺织业的统计,在过去的两年中,在这四类产品方面,中国对美出口已经从4.8亿平方英尺猛增到40亿平方英尺,上涨了8.3倍。与此同时,中国在美国29种纺织服装产品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从9%增长到45%。
*美纺织业人士信心十足*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纺织业的申诉成功,美国政府将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口施行新的配额制度,这将很可能引起新一轮美中贸易战。美国纺织业提出的这个申诉报告有多大可能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呢?
美国纺织业对他们这个行动的成功前景感到有相当的信心。美国著名纺织品制造商[GLEN RAVEN公司]总执行长兼[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副主席艾伦•甘特(ALLEN GANT)在国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他们的信心。
甘特说:“我们已经要求国会对行政当局施加影响,采用保护机制,限制中国进口。你们可以看到我身后站着的人,参议员、众议员都来到一起,纺织行业的人也来到一起。”
甘特还表示,“我们得到了国会的有力支持,我们和商务部已经讨论过。我认为商务部已经准备采取行动了。”
《纽约时报》报道说,商务部官员已经表示,要审理纺织业提出的申诉,如果调查显示,中国违反了WTO协定,美国就会对这四类产品设立配额。
*埃肯森的三条理由*
然而华盛顿的一些贸易专家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久,而且在没有明显违反双方协定或者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美国如果重新使用贸易保护主义这面不光彩的旗子,不仅会伤害美国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努力,而且会引发美中之间的贸易战,甚至影响到两国的外交关系。布什政府目前在北韩问题、反恐问题等许多方面都需要中国的合作,所以他们认为这项议案得到行政当局批准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美国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专家旦尼尔•埃肯森则认为,虽然纺织业的申诉报告并没有提供多少新的证据说明中国的进口商品扰乱了美国市场,但美国纺织业的诉求依然很有成功的可能。埃肯森列举了三个主要根据。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埃肯森说:“很不幸,负责监督工作的美国政府机构并不是以‘客观’而著称的机构。通常涉及贸易保护措施的案例,如反倾销案等,都是由比较客观的国际贸易委员会处理的。它们在调查和处理问题的时候都比较客观。但这次是由与纺织业有亲密关系的‘纺织协定落实委员会’(CITA)负责调查的,这可能对中国不利。”
埃肯森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是,美国大选将在明年开始。布什行政当局出于大选的需要很可能在美中贸易方面采取某些行动,以迎合国内对制造业萎缩、就业机会流失等问题的不满情绪,争取选票。
第三个理由,埃肯森表示,是所谓保护措施条款本身是中国政府接受的。当初中国为了加入世贸组织,减少世贸成员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威力的担忧而特别表示,同意它们在感到国内纺织品市场受到中国商品严重冲击的时候采用保护措施。埃肯森说,这个条款并不是WTO的通用规则,只是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而设立的。美国政府可以不经过WTO和其它方面的同意就施行。美国如要这样做,中国方面在WTO程序 方面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对美国进行报复。所以埃肯森认为,在目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美国政府比较有可能诉诸“保护措施”来缓解美国纺织业对中国冲击的抱怨。
*中国也并非无力招架*
虽然中国没有直接有效的反制措施,但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还是有办法对美国的做法做出回应,比如增加针对美国公司的反倾销诉讼等。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界对美国纺织业的行动做出了迅速的反应。[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周末表示:“取消配额、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是世贸组织的根本宗旨和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已经一体化的商品重新设限,有悖世贸组织提倡的公平贸易原则”。声明希望美国政府不要采取任何有损双边关系的限制措施。”
美国纺织业呼吁美国政府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纺织品的冲击下,美国的这个行业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整个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但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能够缓解美国纺织业的就业问题吗?
*限制中国进口救不了美国一个工作*
据劳工部的统计,在过去的两年中,美国纺织服装业减少了大约27万个就业机会,占全行业就业总数的四分之一。[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 (AMTAC)”认为,纺织服装业工作机会大量减少跟中国在这个领域对美国出口急剧增加有密切关系。美国业内人士对纺织业失业问题日益恶化反应强烈,这是促使它们要求美国政府动用贸易保护机制,限制中国对美进口行动主要原因之一。究竟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会不会改善美国纺织业的就业状况呢?华盛顿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埃肯森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既使美国政府批准了纺织业提出的申诉报告,决定对中国进口纺织品重新设立配额,这也不会帮助纺织业多保留下一个就业机会。
埃肯森说:“我们在纺织服装产品方面施行配额、征收高关税已经有四十年了。虽然有这样的保护,但这个行业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个行业的生产程序采用新技术日益广泛,也就是说,机器正在取代人。第二是,保护措施所要保护的这些行业现在并不在美国。受到制裁影响的四类服装产品中有三个都不在美国。纺织业提出这个动用保障措施的案子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纺织业的一些客户。”
埃肯森表示,这些客户分布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拉美国家。具体说是墨西哥和其它中美洲国家。美国纺织业担心的是,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充斥美国市场会影响到这些客户的生意,进而减少这些客户对美国纺织业产品的需求。
*中国产品对美国就业威胁巨大*
对于埃肯森的说法,美国纺织业人士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华盛顿协调人`前商务部副助理部长奥古斯丁•坦迪罗认为,中国纺织品进口对美国同业的就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冲击是非常突出的。
坦迪罗说:“除非我们的申诉报告获得批准,否则我们还要失去数十万个工作机会。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拥有巨大优势,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在贸易政策中得到反应。第二是中国不仅在挤压美国公司和美国工人,而且在把其它许多国家的商品供应商挤出美国市场。”
坦迪罗说,拿中美州、加勒比海地区为例。那里的生产厂家都购买美国生产的纱线和织布。中国在这两年里已经打破了美国市场的稳定。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中美洲的服装生产厂家将走向破产。那里有一百万工人在使用美国提供的原料为美国市场生产服装产品。这对美国纺织业的风险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坦迪罗还表示,中国进口产品所影响的不光是美国南卡罗莱纳等纺织区的就业市场,而且影响到中美洲和世界其它跟美国存在密切经贸关系的地区。
主张扩展自由贸易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专家埃肯森不赞成通过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来保护美国公司利益的做法。他认为,中国在美国市场份额的扩大并不是从美国公司手中夺取的,而是亚洲等国家把纺织服装生产转移到中国的结果,并没有影响美国的利益。相反,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好处。所以,埃肯森认为,美国纺织业要求限制中国进口来保护自身利益的做法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世界各地跟美国利益息息相关*
曾经担任[美国纺织贸易行动联盟]负责人的坦迪罗指出,埃克森代表的这种观点与实际的贸易状况不符。他表示,中国对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坦迪罗说:“在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实现了117%的增长。中国在美国的市场占有份额扩大了一倍多。其中绝大部份是在取消配额的29类产品中。出口增加部份96%都来自这29类产品。中国对美服装出口额外增加了四亿平方米。与此同时,美国公司损失了两亿平米,世界其它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也减少了两亿平米。很明显,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平等分享了中国造成的痛苦。”
曾经担任负责监督调查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的[落实纺织协定委员会]主席的坦迪罗强调说,中国取代外国生产厂家的同时也给美国产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中美洲地区,甚至非洲地区的服装生产厂家的损失对美国息息相关。
美国与中国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的纠纷反映了两国间竞争环境、竞争水平存在巨大差别。这种差别应当如何看待,是属于公平贸易的范畴,还是不公平贸易的表现?
*生产、工作加速迁往中国*
美国巴尔蒂摩市附近一家生产办公室设备的公司[费罗斯有限公司] (FELLOWES INC)最近决定,将它旗下生产纸箱的子公司搬迁到中国,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都很有诱惑力。这家生产纸箱的公司是[商业皱纹纸箱公司 ](COMMERCIAL CORRUGATED INC)的最大客户,占皱纹纸箱公司年销售额的百分之三十。[商业皱纹纸箱公司]总裁约翰•保莱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纽约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阿尼万•班纳吉(Anirva Banerji)指出,这类美国公司迁移到中国的例子在最近两年大幅度增加了。
班纳吉说:“特别是在最近一、两年,制造业工作搬迁到中国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我们知道这个趋势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这不稀奇。稀奇的是,最近两年转移的速度大大加快。”
*不公平竞争:专制的产物*
美国纺织业在中国的全面竞争压力之下感到喘不过气来。纺织业的领袖人物以及南方纺织地区的国会议员最近在首都华盛顿的一次集会时表示,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中国享有的竞争优势不是来自市场经济,而是来自专制体制。
来自南卡罗莱纳州的参议员林赛•格拉姆说:“我们失去市场份额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作用。我们失去市场份额是因为共产党专制制度欺骗的结果。中国出口的钢铁产品低于成本,现在又出口纺织品也低于成本。无论你多么精明,无论你在公司投资多少,你总归赢不了,因为你的对手能做到的,你做不到。”
美国纺织业目前正在大力进行游说活动,促使行政当局认识到中国拥有的巨大的不公平竞争优势正在给美国纺织业带来严重的威胁,敦促美国政府动用美中WTO协定中关于保障措施的条件恢复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配额制度。美国商务部前负责纺织事务的副助理部长奥古斯丁•坦迪罗指出,中国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专制制度。
坦迪罗说:“中国是个国家控制的经济体。所以政府拥有的财产和补贴的具体方式与纺织服装行业的公司实际的支出之间关系非常非常不明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政府补贴。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可能的。再一个问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被低估百分之四十,就等于把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百分之四十。这样的竞争怎么会公平呢?第三是中国的劳工标准和环保要求都非常低,从而造成极低的工资成本和环保费用。这也是美国公司无法与之竞争的。”
对于因中国政府与企业之间产权关系不明晰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政府补贴,以及劳工和环保问题,美国产业界和学术界都认为是存在的。但是他们在应当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方面观点不一。产业界希望借助行政手段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而学术界倾向于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的问题。华盛顿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专家丹尼尔•埃肯森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也正在逐步发展。政府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和劳工、环境标准较低的问题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和提高。采用限制贸易的做法并不能够加快这些问题的解决。
*抓住机遇,加大中国投资*
分歧较大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埃肯森指出,美国制造业和纺织业的人士把美国有关行业的萎缩和疲软归咎于中国的竞争,特别是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的看法缺乏事实根据。他认为,既使人民币汇率调整了,美国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的问题也不会马上消失。美国的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大的调整,世界经济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埃肯森说,美国企业界应当适应新的形势,利用人民币实际币值高于表面币值这个机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埃肯森说:“还有人说,中国非法操纵货币。就我了解的情况,没有什么非法的行为。中国愿意自己的汇率保持在低水平。这确实给美国制造业带来了麻烦,但同时也给美国企业打开了大门。美国公司应该到中国投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房地产价格相对较低,工厂的价格也不太高。这再加上低廉的劳动成本,美国企业利用人民币汇率较低的时机扩大在中国生产,返销美国,利润应该会不错。” 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在纺织业的强大压力之下,有可能重新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施行配额限制。这种做法对美国正在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的努力以及WTO会有什么影响?
推动全球自由贸易是美国政府多年来不懈努力的一个目标。最近几年,美国为推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洲、拉美、中东和北非等地区的国家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关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美国先后和新加坡、智利、约旦等国家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另一方面,白宫行政当局又迫于本国产业界的压力而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比如给国内钢铁行业和农业提供补贴的行动就在国际上招来很大的非议。最近,美国纺织业联合行动,敦促政府限制中国的纺织服装进口,以挽救处境日益艰难的美国纺织业。
*贸易保护行动损害美国形像*
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的贸易专家丹尼尔•埃肯森认为,从纺织业的眼前利益而言,限制中国进口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从美国着眼的全球自由贸易的大目标来看,这个行动就是错误的,它不仅会损害美国的形像而且会影响美国推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埃肯森说:“行政部门总是自相矛盾的。贸易代表、总统和有关部长总是讲,‘贸易创造财富,不进行贸易的国家就不会发展。停滞则导致贫困,贫困又滋生恐怖主义。’所以我们应当促进贸易的发展。美国是这么说的,但同时,我们又提供补贴,又要保护纺织服装业。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纺织服装这类重要的行业感觉很强烈。美国保护自己的纺织服装业,它们会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了,甚至会威胁到多哈谈判的最后 成果。多哈谈判中各国都同意最终取消服装纺织行业的所有关税,如果美国自食其言,走回头路,就将破坏多哈谈判所取得的成果。”
埃肯森这位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也承认,由于中国在与美国谈判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已经同意关于保障措施的条款,所以如果美国照章办事,制裁中国,中国也无话可说。但是埃肯森认为,美国的行动将会引起世贸成员对保护主义的重新解释,在WTO内部引起负面的反应。
*公平贸易重于自由贸易*
不过,美国纺织业人士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由贸易首先就应该是公平贸易。中国依靠专制体制而形成的竞争优势是非常不公平的。美国政府应当采取行动,迫使中国纠正这些问题。美国纺织贸易行动联盟负责人奥古斯丁•坦迪罗表示,美国纺织业要求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重新设立配额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
坦迪罗说:“世贸组织的建立就是要保护所有世贸成员的利益。不是只保护一两个成员。中国具有取代发展中国家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工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阻止非洲扩大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把加勒比海地区的厂家挤出美国市场。美中WTO协定中设立保障条款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因此我认为,如果美国动用保障条款的机制,不仅会得到世贸组织其它成员的欢迎,而且会得到它们的大力支持。因为它们都知道在中国的竞争面前它们和美国一样容易受到伤害。”
*美国纺织业忧心忡忡*
根据美中WTO贸易协定,美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取消了手套、晨裙、针织布和胸罩四类产品的进口配额,其它产品的进口配额将在2005年全部取消。美国纺织业报告说,配额全部取消之后,中国在美国服装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百分之75。
纽约时报引述美国纺织制造商研究所发言人卡斯•约翰森的话说,“我们担心美国政府不采取行动。在配额全部取消之后,中国的出口势头更强,那么美国的纺织业也就成为历史了。”
美国政府将在今年11月对纺织行业提出的制裁中国纺织品进口的建议做出决定。 美国的跨国公司纷纷将工厂迁往中国,这令那些制造业务基本都在国内的美国同行越来越愤懑。
虽然目前这种紧张状况主要是在贸易协会和其他行业团体中最为严重,但其政治色彩日渐浓厚,并可能蔓延到即将到来的大选和政治辩论中。
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因为国内公司紧揪的主要是跨国公司的这些行为,而这些公司往往又是它们最大的客户。它们声称,拥有互联网等完善的全球化工具的大公司正处于资金及技术向中国及其他低成本地区转移的浪潮中。这导致大量业务流失,而这些业务原先都会通过美国国内错综复杂的供应商和生产商网络渗透分布。这些美国本地公司惊呼,美国经济可能会被“掏空”。由于美国企业不断裁员--6月份失业率上升到了6.4%--这让局面更加恶化。
可以肯定的是,在某些问题上所有制造商是可以团结起来的,比如,它们普遍要求中国停止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锁定在一个水平上的做法,许多人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是一个人为的低水平汇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了40%,这使得中国产品在与同类美国产品竞争时具备了内在的优势。然而,尽管制造商们在这一问题上意见统一,布什政府似乎并不急于卷入此事。
除此之外,制造商们鲜有共识。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的贸易专家弗兰克•瓦尔格(Frank Vargo)表示,美国国内制造企业
(包括许多全国制造商协会成员)希望针对中国启动贸易保护机制。
但瓦尔格坚持认为这将是一个错误,阻碍贸易和消费价格提高将会损害美国经济。他补充表示,跨国公司并非认为美国应该坐视不管,它们只是不希望引起中国的报复。
瓦尔格称,这些跨国公司指出,中国不仅是一个竞争对手,而且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因此美国需要一个向前看的积极议程。
在全国制造商协会内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该协会曾试图利用一些统计数字来缓和一些成员的保护主义情绪,比如,他们指出美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相对较少。过去5年中,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年平均投资额为46亿美元,仅相当于其每年1,410亿美元海外投资总额的3.2%。
然而,这还不是事情的全貌。许多美国公司还从中国的工厂购买部件和制成品。事实上,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有90%以上并非出自美国投资所有的工厂。这就能解释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是如何增至1,250亿美元的,结果是给美国造成了1,03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美国对任一国家的最高贸易逆差。
国内制造商已经组织了诸如名为“拯救美国制造业”等的各种游说团体,“拯救美国制造业”以山姆大叔的形象为标志。最初为模具行业游说团体的“公平贸易制造商”的主席丹尼尔•杰普森(Daniel Jepson)称,现在他们意识到,大公司和中、小公司在目标和运作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因为大公司突破国界的能力要大得多。。
这场辩论给蒙上了爱国主义色彩。一个例证便是,杰普森领导的团体有一个“指导性原则”,即美国的贸易政策必须谨慎平衡扩大国际贸易和维持美国的自由、主权及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没什么可以争论的。但这些游说团体声称,这场全国性的辩论已过分地为代表跨国公司的院外活动人士所左右,而现在是他们发挥其政治力量的时候了。在这同一阵线上,康涅狄格州的制造商计划周五在该州举行集会,他们的旗号是:“美国的疯子”。
巴尔的摩纸板盒生产商Commercial Corrugated Corp.的总裁约翰•鲍利(John Pauley Jr.)称,该公司的客户群一直在缩小,因为这些客户认为在中国进行生产成本更低,所以都决定迁往中国。就在不久前该公司最大的一个客户还是一家由Fellowes Inc.所属的生产接线台的工厂,失去这个客户最终将使他1,000万美元的年销售额减少30%。
鲍利并没有单纯地指责像Fellowes这样的跨国生产商,他说,必须意识到这些公司也是被OfficeMax's和Office Depots逼迫才这么做的,这些连锁店不断要求生产商降价。
代表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合会(American Manufacturing Trade Action Coalition)的院外活动人士吉姆•绍勒特(Jim Schollaert)说,大公司正在遵循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付中国人薪水,但向美国人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