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服装业宏观环境面临“五化”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0-16 07:39:00
李如成:
  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
  现在“雅戈尔”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营销渠道。没有这个渠道,“雅戈尔”维持不了今天的发展。不过,对市场渠道的细分也很关键,因为品质都趋同化了。还有优秀的营销队伍,也是一个核心竞争力,什么东西都是靠人去做的,人是第一生产力。有一批忠于“雅戈尔”企业、忠于“雅戈尔”文化的营销队伍,是“雅戈尔”不断发展的保证。为什么“雅戈尔”会发展这么快?一个是渠道,一个是营销队伍,因为这是其他企业不可能马上取代的,也是不容易模仿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凝聚力、号召力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企业要造就一个这样的团队,不是一两年就能建立起来的。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横向联营时代,“雅戈尔”是竞争大的品牌;中外合资时代,是利用了国外的影响力;上市时代,结合了“雅戈尔”人的创新精神和资本扩张。也就是说,每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都在变化,不过有些东西还是始终如一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体系,不是专指某个强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力的结果。
  (摘自《雅戈尔》)主持人点评:“雅戈尔”是服装界屈指可数的领军型企业,它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很关心。作为“雅戈尔”的掌门人,李如成的思路是清醒的,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是永恒的,所谓“势异则备变”。不妨分析一下近年来“雅戈尔”的棋局———别的企业都在倡导“个性化”,“雅戈尔”却反其道而行之,奉“规模化”为圭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是耶?非耶?“兵无定法”,让市场去评说吧,此种胸襟,几人能够呢?
  曾圣忠:
  温州女装路在品牌经营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研究而制定出来的目标,才是切合企业今后真正发展的方向。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女装企业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品牌型、批发型和加工型。就温州女装整体而言,我个人认为,它今后更适合走一条品牌发展道路。原因很简单,就温州女装与目前国内女装批发业起步较早的广州相比,它不占任何优势!大家都知道,搞批发靠的是一种快速的反应机制,而温州在服装的面、辅料上都居于广州的下游。也就是说,广州有了温州才可能有,我们比他们慢半拍!再说加工业,我们与那些大型纯加工型企业相比,他们长年做外贸订单,甚至成为国际顶级品牌的加工点,不论是规模、设备、专业化程度,我们都相形见绌!
  所以,相对而言,我认为,温州女装今后的发展,更适合走一条品牌经营的道路。尽管我们比起国内女装品牌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比如上海、深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应该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摘自《温州服装》)主持人点评:曾圣忠是温州好日子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分析温州女装的现实处境和发展方向,不虚美,多忧患,是很值得赞赏的。做企业最难的是什么?是有一个理性的战略观。一位老板说得好:做企业要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尽管“好日子”已经是温州女装业的翘楚,曾圣忠依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听听他的一番感言,有如读“服装版”的《华为的冬天》。
  恶性竞争不容忽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服装总产量44.94亿件,其中梭织服装产量22.88亿件,针织服装产量21.62亿件。但是从全国来看,实际上小的针织厂很多,全社会总产量里针织服装已经大于梭织服装,服装总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32%,梭织服装产量增长了8.07%,针织服装产量增长了14.56%。
  从增长的幅度来看,目前情况下,针织服装生产增长比梭织要快,梭织已经有四五年时间都是非常平稳的发展,甚至有一些稍稍下降,针织相对快一些。各类服装中增幅最高的是羽绒服,去年羽绒服产量比较低,今年1~6月同比增长33.2%,增长幅度最低的品类是童装。西服上半年累计增长11.45%,这在近年来也是比较高的增幅,增幅比较大的都是基数比较低的地区,如陕西、重庆、四川、新疆等,但这也可以说明一种倾向,在偏远地区,西服的生产还是在增长的。另外在主要产地里,增幅比较大的就是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浙江的西服增长是40.59%,这个增幅在以往西服产量上也是比较少见的,福建是35.76%,这两个地区从绝对量上在全国是领先的。
  从今年整个发展状况来看,1、2月份服装生产量是历年最高的,到3月份以后服装产量开始下滑。但是即使在下滑的过程中4、5、6这三个月产量也均超过了2002年同期。2002年本身也是服装行业比较好的一年,2003年上半年虽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产量都超过了2002年同期。
  目前全行业有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倾向就是恶性竞争。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产能力的急速扩张。在这个行业中,企业整合的周期越来越短,服装行业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很激烈,2002年服装行业发展势头很好,2003年虽然在非典打击下有一些问题,但从增长的量上看依然很好,这就诱发了行业的快速扩张。如今各地都在建服装厂,工业园区也很多,有的男装企业原来做西服的,现在增加了衬衫,包括商务休闲等产品,扩张速度很快;有一些小企业在迅速增长,因为投资少、见效快,其他行业转产和调整的时候都加入服装行业里,前后道工序都在往里挤。过去服装行业是每隔4、5年就会有一次生产能力的膨胀,膨胀以后就会造成行业里竞争的升级,企业会重新洗牌、重新组合,现在这种周期已经缩短到两年,企业扩张速度超过了市场需求,所以服装行业面临新的整合。目前行业中有一些企业,在浙江地区很明显,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自己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年初建厂、年末关停的企业在全国也为数不少,这些企业在出口经营上只有一些短期盲目性的策略,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某类产品大量涌入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所以我们非常希望企业发展前,要切实注重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投资的可行性研究,要有一种创新的机制,在投资的时候要注意规避风险,认真总结长远的市场战略,这对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今年行业里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服装产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如果想提高我认为是很难的,因为服装经营成本上升很快,年递增速度是10%,这里面除了劳动力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外还有很多因素,现在的订单小批量、多品种,返单率很低,而且企业在二次创业或者在做加工自创品牌的时候生产费用再次加价。
  宏观环境的“五化”
  今后服装行业的发展,从宏观环境上看面临“五化”。首先就是市场的国际化。从国际化来讲,世界市场的壁垒将冲破;从比较优势来看,产业要具有竞争力,会冲入世界任何一个局部市场,已经无所谓国际与国内市场的区别了。当一个世界危机发生以后,都会对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个影响在过去没有市场国际化的时候相对小一些,今后会相对大一些。任何资源都会被世界产业共有,特别反映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应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业的布局和分工。
  其次是技术信息化的特点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大规模应用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里。这次非典期间行业信息化做得比较好,也得到了很多收益。比如用电子商务,凭借互联网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将过去单个竞争转为工业链的竞争。这些技能在企业应用的时候都需要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也是现代化服装管理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再次是市场差别化。今后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整个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特别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候,这种改变的状况,尤其是产品的特殊性,就产生了市场的差别化和产品的个性化。市场差别化主要表现在一个是观念的差别化,就是说每个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的色和形都有自己的偏好;再一个是质量差别化,个性化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不同质量所带来的价格差异和追求;还有一个是文化差别化,体现在消费者对产品不同文化存在的差异的认同,也体现在产品品牌的价格上,充分体现产品市场和服装市场个性化、差别化和多元化的统一特征。
  另外,行业发展就是产品国际化的问题。现在是多民族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服装产品实际上没有国界没有区域,是大众化的或者个性化的,所以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优质的服务形象取胜国际市场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了。服装现在不单纯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一种文化的消费品。文化应该是服装产品的生命。我认为技术可以复制,但是文化是不能够抄袭的。我们最近在浙江和广东调查时就发现,广东服装在全国产量是最大的,但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传统的文化,传统的工艺技术和现代时尚相结合的产品。在潮州以及周边地区,潮绣有很多方式,而且生产基地都是分散在一家一户的。现在他们惟一的优势就是通过当地的传统工艺和现代时尚相结合,使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包括在国内一些地方可以长期具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在注意国际潮流的年轻化和环保化的同时,一定要发扬东方文化的优势,这是培育中国产品能够大举进攻国际大市场的一个根本。
  最后一点就是产品的个性化。服装是一种张扬消费者个性化的产品,包括应该体现出情绪的变化,或者是说着装个体对服装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形成一种对服装多种演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