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中印两国的丝绸情结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6-27 06:46:00
中印两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都有悠久的丝绸生产历史。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丝绸输出国,印度是中国丝绸出口最大市场。
  中国和印度都是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国的蚕丝生产也都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印度蚕丝生产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西方的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是生丝的故乡,印度的蚕丝业是在公元前140年由中国丝绸之路经新疆传到印度。印度学者则持不同看法,认为根据印度历史文献的记载,早在公元前,在西喜马拉雅山脚下就有蚕业的实践,并且印度与古罗马和希腊一度曾有过繁荣的蚕丝贸易。历史学家们对印度丝绸的起源持不同看法,难于得出一致的意见,但都反映了蚕丝业在印度历史悠久,而且看来与中国的传播是分不开的。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桑树终年长叶,全年都能养蚕。印度也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适于发展蚕丝生产。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印度的蚕丝业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入印度。1600年英国殖民者成立东印度公司,随后又在印度的马德拉斯试验发展蚕丝业,以供应英国和欧洲丝绸厂对蚕丝的需求,但未取得成功。19世纪60年代,法国和意大利的蚕桑生产受到微粒子病的严重摧残。欧洲的一些丝绸厂转而寻求印度的蚕丝供应,因此,在1867至1868年印度蚕丝出口一度达1113吨。后来,由于印度本国蚕病的蔓延,以及日本和中国的蚕丝进入世界市场,印度的蚕丝业开始衰退,出口量减少,并且逐步转而依靠进口蚕丝以满足本国织绸业的需要。
  在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下,印度蚕丝生产一直处于很低水平。1947年印度独立时,生丝年产量只有800吨。政治上的独立为印度蚕丝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印度独立后,政府重视发展蚕丝业。1949年印度国会通过成立中央蚕丝局,归中央政府纺织工业部领导,负责对全国丝绸业的领导,进行统筹规划,对印度丝绸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印度重视对蚕桑生产的科研,改良本国的多化蚕种,发展并推广二化种,以提高生丝的单产和质量,取得明显进步。印度政府还积极争取外援,以加速本国蚕丝业的发展。在资金上得到瑞士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资助,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建设和提高科技水平。在技术上得到日本国际协力团(JICA)的大力援助。在中央蚕丝局的具体组织下,印度5个主要传统产区开展“全国蚕丝工程”,取得明显效果。
  半个世纪以来,印度蚕丝生产逐年稳步增长,大体每十年翻一番。1950年为1214吨,1978年为3475吨,1988年为9300吨,2000年为15214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21.4%,居世界第二位。50年来印度蚕丝产量增长12.5倍,并逐年稳步增长,这在世界各国丝绸发展史上是少有的。
  印度的蚕丝生产基本上是农村家庭作坊式的。养蚕依靠广大农民,一般每户拥有半英亩到一英亩土地。栽桑养蚕是广大贫困农村地区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印度的缫丝以手工缫丝为主。打线丝厂也主要是小型工厂,以适应手工织绸机的用丝需要。印度的丝织物60%是由手工织机生产的。政府鼓励发展分散经营的手工缫丝与织绸,以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据印度纺织部统计,丝绸业为7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国内丝绸消费逐年增长是促进印度蚕丝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印度的丝绸产品中,85%供应国内市场,出口仅占15%。丝绸产品的品种很多,主要是民族服装用的“莎丽”,约占国内丝织品的90%。出口的丝绸产品中,相当部分是供应移居在中东、美国、欧洲各地的印度侨民。据估计,印度海外侨民总数达1500万人。在国外的印度妇女,大多有穿着丝绸“莎丽”的习俗与爱好。这些人是印度出口丝绸的主要消费者。
  印度本国产主要是多化丝。这种丝质量较差,因此每年需要进口强力较好的二化丝及丝线,作为手工织机的经线和电动织机的用丝。印度国内丝绸消费逐年增长,目前每年生丝需求量为2.3万吨左右,其中国内供应量为1.6万吨,其余7000吨依靠进口。目前印度生丝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是半个世纪以来丝绸生产和国内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十年来,中国和印度丝类贸易发展迅速。1991年我国对印度出口丝类895吨,金额为3225万美元;1996年为3745吨,金额为7585万美元;2002年为10643吨,金额为1.6亿美元。近十年来,我国对印度丝类出口数量增长了十多倍。现在我国是印度丝类最大供应国,印度是我国丝类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2002年对印度出口数量占当年我丝类出口总量的40.6%。双方已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贸易伙伴关系。
  这种关系的形成,首先基于印度国内对生丝需求的增长。印度本国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必须转向进口;另一方面,只有中国才有供应能力满足印度的需要。
  近十来年,我国丝类出口价格逐年下跌。今年上半年跌至每公斤13美元的历史低水平。生丝低价对进口国家固然可以降低进口成本,获得经济实惠,但是对本身也有大量蚕丝生产的印度来说,又担心低价的进口丝冲击本国的蚕丝生产。因此,印度政府决定对我国丝类进口征收反倾销税,今年进口关税由过去的25%提高到45%左右,这对我国丝类向印度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除生丝贸易外,中国还对印度的蚕桑培植、改良品种等方面进行技术交流,提供援助。印度在丝绸发展上雄心勃勃,在其第10个五年计划(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指标中,生丝年产量目标为31000吨(其中二化丝10500吨)。若实现这一目标,印度蚕丝就可自给有余,不需要进口。印度的自然条件适于栽桑养蚕,劳动力充裕,生产成本低,政府加以大力支持,增加投资,并积极争取外援,蚕丝生产可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按照计划数量,印度国内市场可能消化不了全部国产生丝,必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近年来,印度在国际丝绸市场上十分活跃,2001年底,与国际丝绸协会共同在印度班加罗尔市举办了第23届国际丝绸大会,取得很好影响。因此,从战略观点看,今后在国际市场上,印度可能成为我国丝绸出口强有力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