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行业今年一季度开局良好但潜藏隐患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17 11:44:00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我国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变价产值、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8%、26.7%,利润增长81.8%,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23.3%。在3月中下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和针织内衣博览会上,其供需形势表现出2003年全行业良好的景气趋势。但在一季度的行业经济运行中也潜伏着不利因素,特别是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已有所表现。因此,急需行业上下冷静分析市场走势和行业存在的问题,统一各方认识,确立相应对策。
影响今年全行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 伊拉克战争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对国内纺织出口与生产形成负面影响。
随着伊拉克战争爆发,全球贸易与投资增长推后复苏,并对国际旅游、航空、保险等领域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使今年世界经济景气度下降,对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影响较大,竞争将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也将进一步抬头,在三月下旬有些企业的出口订单已明显减少,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速有可能放缓,对全年行业经济增长制约性增大,如浙江纺织大县绍兴1~3月向中东国家纺织品出口比去年同期缩减近50%。此外,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多轮上涨,仅1~2月进口各种生产化纤的原料(占国内总需求量2/3)的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8.92%,进口化学纤维价格上涨20.32%,加上国内外经销商囤积和炒作,使国内的聚酯、化纤乃至织造企业成本加大,化纤企业开工率已从2月底的90%下降到3月底的58%,暴露出我国化纤原料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
◎ 国内棉花价格过高,相当一批下游企业难以承受。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升,目前329级国内价格已达13400元/吨,比年初上涨21.8%,高于国际棉花A指数约500元~600元,而棉纱价格只比年初上升15.5%,棉布价格只比年初上升10.8%,最近纱布价格进一步下跌,虽经国家调控和进口棉平抑,近来国内棉价有一定回落,但仍落后于棉制品的降价幅度,导致纱布企业3月份以来开工不足,库存增加。
◎ 一般性生产加工能力过速增长,先进生产力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现。
2000年以来,我国内需和出口都出现了对纺织工业有利的发展时机,用于技术改造和发展先进加工能力的投资大幅增加,2000~2002年三年仅进口先进纺织机械就达到79亿美元,年均增长43.3%,对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指出,国内仍有相当多的投资项目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设备,如杂牌FA502、FA503细纱机。今年1~2月份行业生产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大幅上升,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档产品和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一些企业创新意识淡泊,技术改造投入微薄,工艺落后,产品单一,高消耗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加上一些老纺织基地和中西部地区改革调整还有很多困难,使得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采取有力措施,实现质量和效益高增长的好局面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因素,争取今年实现质量和效益高增长的好局面,必须在认清行业形势基础上,采取坚决措施,增强应变能力,大力扭转投资方向,加大先进生产力建设力度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并以引导开拓国内消费领域,扩大内需,弥补国际市场可能出现的需求不足。为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2003年工作重点,提出“技术装备年”、“家用纺织品年”、“产业用纺织品年”三项行业性调整思路。
“技术装备年”是全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先进生产力建设的基础性措施。一是引导企业把投资重点从低水平铺摊子转向技术进步、装备更新和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投资项目上来,组织协调国内纺机及相关产业,加速提高成套先进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放开对引进先进纺纱设备和先进装备零部件进口的限制性措施,以提高纺织高端产品比重。二是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三是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服务、自律措施。四是进一步修订淘汰落后纺机产品目录。
“家用纺织品年”是适应小康社会人民消费新的增长领域--家居热点,开辟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一是弘扬现代纺织品家居文化,细分市场,引导消费,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扩大出口。二是提升家用纺织品生产企业的集群效应,总结推广浙江宁波、海宁、余杭,江苏海门叠市桥等产业集群和市场互动的经验,提升家纺基地的产业水平。三是提高家用纺织品研发和设计水平,培育设计专业队伍,加强中介服务。
“产业用纺织品年”是以开拓纺织品在相关产业(农业、水利、交通、汽车、卫生、建筑、军工等)的应用领域,作为纺织经济新的增长点。具体措施是:重点提升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技术;组织企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对建筑膜结构和防水材料、土工材料、工业过滤材料、农作物新型覆盖材料、卫生材料等开展联合实验,共同开发;推广规范的应用措施与制定相应质量标准,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在开展“技术装备年”、“家用纺织品年”、“产业用纺织品年”三项工作的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2003年还将在中西部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推动奥运经济、开拓海外市场等领域,继续在产业咨询、国内外市场拓展、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和区域克服困难,引导全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力争全年行业运行取得较好的结果。
影响今年全行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 伊拉克战争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对国内纺织出口与生产形成负面影响。
随着伊拉克战争爆发,全球贸易与投资增长推后复苏,并对国际旅游、航空、保险等领域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使今年世界经济景气度下降,对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影响较大,竞争将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也将进一步抬头,在三月下旬有些企业的出口订单已明显减少,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速有可能放缓,对全年行业经济增长制约性增大,如浙江纺织大县绍兴1~3月向中东国家纺织品出口比去年同期缩减近50%。此外,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多轮上涨,仅1~2月进口各种生产化纤的原料(占国内总需求量2/3)的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8.92%,进口化学纤维价格上涨20.32%,加上国内外经销商囤积和炒作,使国内的聚酯、化纤乃至织造企业成本加大,化纤企业开工率已从2月底的90%下降到3月底的58%,暴露出我国化纤原料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
◎ 国内棉花价格过高,相当一批下游企业难以承受。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升,目前329级国内价格已达13400元/吨,比年初上涨21.8%,高于国际棉花A指数约500元~600元,而棉纱价格只比年初上升15.5%,棉布价格只比年初上升10.8%,最近纱布价格进一步下跌,虽经国家调控和进口棉平抑,近来国内棉价有一定回落,但仍落后于棉制品的降价幅度,导致纱布企业3月份以来开工不足,库存增加。
◎ 一般性生产加工能力过速增长,先进生产力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现。
2000年以来,我国内需和出口都出现了对纺织工业有利的发展时机,用于技术改造和发展先进加工能力的投资大幅增加,2000~2002年三年仅进口先进纺织机械就达到79亿美元,年均增长43.3%,对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指出,国内仍有相当多的投资项目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设备,如杂牌FA502、FA503细纱机。今年1~2月份行业生产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大幅上升,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档产品和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一些企业创新意识淡泊,技术改造投入微薄,工艺落后,产品单一,高消耗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加上一些老纺织基地和中西部地区改革调整还有很多困难,使得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采取有力措施,实现质量和效益高增长的好局面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因素,争取今年实现质量和效益高增长的好局面,必须在认清行业形势基础上,采取坚决措施,增强应变能力,大力扭转投资方向,加大先进生产力建设力度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并以引导开拓国内消费领域,扩大内需,弥补国际市场可能出现的需求不足。为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2003年工作重点,提出“技术装备年”、“家用纺织品年”、“产业用纺织品年”三项行业性调整思路。
“技术装备年”是全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先进生产力建设的基础性措施。一是引导企业把投资重点从低水平铺摊子转向技术进步、装备更新和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投资项目上来,组织协调国内纺机及相关产业,加速提高成套先进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放开对引进先进纺纱设备和先进装备零部件进口的限制性措施,以提高纺织高端产品比重。二是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三是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服务、自律措施。四是进一步修订淘汰落后纺机产品目录。
“家用纺织品年”是适应小康社会人民消费新的增长领域--家居热点,开辟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一是弘扬现代纺织品家居文化,细分市场,引导消费,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扩大出口。二是提升家用纺织品生产企业的集群效应,总结推广浙江宁波、海宁、余杭,江苏海门叠市桥等产业集群和市场互动的经验,提升家纺基地的产业水平。三是提高家用纺织品研发和设计水平,培育设计专业队伍,加强中介服务。
“产业用纺织品年”是以开拓纺织品在相关产业(农业、水利、交通、汽车、卫生、建筑、军工等)的应用领域,作为纺织经济新的增长点。具体措施是:重点提升水刺、纺粘等先进工艺技术;组织企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对建筑膜结构和防水材料、土工材料、工业过滤材料、农作物新型覆盖材料、卫生材料等开展联合实验,共同开发;推广规范的应用措施与制定相应质量标准,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在开展“技术装备年”、“家用纺织品年”、“产业用纺织品年”三项工作的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2003年还将在中西部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推动奥运经济、开拓海外市场等领域,继续在产业咨询、国内外市场拓展、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和区域克服困难,引导全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力争全年行业运行取得较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