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杜钰洲对中国纺织工业的3点建议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16 11:03:00
纺织工业在中国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一直发挥着支柱性作用,现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新阶段,纺织工业仍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的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750万吨,是1980年的5.5倍,已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1/4以上;全行业销售总值大约18500亿元,创造增加值大约4000多亿元;全社会纺织工业从业人数大约1500万人,是1980年的3.5倍。2002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2.36万户,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46%首次突破1亿元;利润总额增长24%,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36亿元。晦关统计20旧2年全行业出口创汇达到617亿美元,比2001年提高15.66%,贸易顺差达到47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9.84%,是2002年全国贸易顺差303.5亿美元的156.2%。纺织品的投资比重从1999年51.9%提高到68.1%。
   纺织工业的好形势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和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九五计划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在纺织工业改革时期采取了重大调整政策。纺织国有企业经过1998年到2000年3年的改革调整,压缩淘汰近1000万落后棉纺锭,下岗分流安置120万职工,企业公司化改革和兼并破产,实现资本多元化,核销历史债务,重点技术改造,1999年整体扭亏为盈。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极大地调动了纺织工业在中国的发展活力。2001年,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实收资本中.国家资本占20%,集体及法人资本占33.22%,规模以下非国有企业,从业人数约占行业总人数的一半,出口交货值大约占全行业的1/3,全国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纺织品服装市场20多个,对开发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的发展动力。目前全行业国内市场的份额大约占总销售量的72%。
   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新时期,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首先,人民衣着消费不仅是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目的,而且是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动力。
   1949年全国人均只有7尺布(农民人均5尺),缺衣少穿。经过30年艰苦创业,建立了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人均布产量达到34尺,基本解决了缺衣少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2年达到人均45尺布,1983年结束了凭票供应历史,中国转入纺织品买方市场,在199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消费、出口大国,2002年人均布产量达到75尺(25米)。现在纺织品衣着时尚成为中国大众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由于纺织品服装质量品种与价格之比大幅提升,促进了衣着领域共同富裕程度最高。2001年西部12省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值的59%,而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到全国平均量的99%。全国农民衣着消费支出虽然只占城市的1/3,但由于农民衣着实惠价格远低于城市,实际农民消费量已占一半以上。从1995年以来,乡村人口每年减少1100万左右,转入城市消费,在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新阶段,经济增长带来对衣着消费更大的需求。
   第二,纺织工业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具有更大的支柱作用。
   改革开放20年来,纺织工业累计创汇5635亿美元,累计贸易顺差4136亿美元,是同期全国贸易顺差1870亿美元的2.2倍。随着纺织服装自由贸易体制回归,我国纺织工业贸易差增长局面将保持相当长的时期,对中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以上海为例,上海全市2001年进出口逆差56.45亿美元,同年上海纺织工业出口顺差54.91亿美元,2002年上海纺织工业出口顺差6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3%。
  第三,纺织工业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仍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根据对九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和部门投入产出流量分析,纺织工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是1.933,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超过部门影响力系数平均值19个百分点。
   纺织工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特殊意义。纺织工业消耗中国约600万吨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涉及近1亿农村人口的生存。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决定着农村纤维种植业的前途。
   纺织工业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对浙江省调查,2001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3000多户,70%在村镇,从业98万人,而规模以下企业25万户,从业140多万人,基本在村镇。2001年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4582元,是全国平均数的1.94倍,目前在东部沿海省市形成一批县或县级市区域纺织产业基地和以某类产品为主的产业集群城镇。一个镇就会有几千户企业逐步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生产,都有很强的活力。
   纺织工业进步为机电行业和新兴产业提供了大市场,2002年纺织工业进口装备达35亿美元。产业用纺织品高新发展为水利、交通、建筑、农业等行业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其中化纤无纺布技术用于农作物覆盖将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防冻、防过晒、防公害,控制紫外线、防结露、透气、延长生长期,发展绿色农业,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纺织工业加工新时期的重要作用,提出三点建议:
   1、希望新一届政府对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给予更大的重视和支持。提高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希望有关部门把纺织工业产业提升列入科技教育及信息化、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政策导向的重要目标之一。使骨干企业的纤维材料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开发研究能力普遍上升一个新台阶。如果在这方面落后了,那么所谓劳动力资源优势必将在纺织技术进步中不断削弱,难以摆脱国际打工地位。
   2、希望新一届政府对纺织国有企业主要是中西部老纺织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支持,这些地区的纺织工业对西部大开发意义重大,困难也最突出,尤其在加入WTO后,时间十分紧迫,另外对全国纺织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政策性引导和支持。这类企业是新时期纺织工业的主体,需要在金融担保、技术和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给予政策性支持。 
  3、希望新一届政府重视产业协会作用,确定产业协会在开放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大力培育和引导,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必要的改革性扶持。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参与全球化意义的中介组织,发挥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辅相成的社团组织作用,加强对行业的自我服务与自律,加强产业对内对外的开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