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反倾销给我们带来什么?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3-07 08:52:00

统一的、公平的、自由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是各国(地区)生产者的追求目标。无论是以前的关贸总协定,还是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都要求减少各种贸易壁垒,以促进自由贸易。由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手段构成的各国贸易救济机制正逐渐在解决国际贸易摩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利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1997年我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出台以来,截至2002年底,我国反倾销共立案22起(其中复审案件1起),保障措施1起,涉及钢铁、化工、轻工等行业,挽回经济损失约200亿元人民币。据国家经贸委的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反倾销新立案10起,按各类产品年销售收入计算,高达592亿元人民币。 

  反倾销维护了我国公平竞争的秩序 

  倾销是一种不正当的价格竞争手段,也是一种国际贸易间的价格歧视。倾销者的目的就是挤垮或扼杀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对手,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已有的21起反倾销案件实际情况表明,倾销行为严重干扰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如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产业,2000年反倾销立案前,由于进口产品倾销,扰乱了市场秩序,市场行情持续下跌,国内同类产品企业被迫纷纷加入价格战中,价格下跌一半左右。许多企业为求生存,不得不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两个产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亏损面均超过60%,经营陷入恶性循环。2001 年,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两个产业同时立案进行反倾销以后,有效遏制了被调查产品的倾销,稳定了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和销售渠道,价格回升了30%到40%,接近正常水平。2001年,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和242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5.0%和24.1%;2002,年产量分别达到449万吨和282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2.6 %和15.6%。 

  反倾销保证了我国社会的稳定 

  反倾销实践证明,国内产业受到进口倾销产品损害之后,下岗职工增加,失业率提高。采取反倾销措施以后,各产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失业率普遍降低,职工就业增加。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作出最终裁定的案件涉及的6个产业失业率平均下降3个百分点。2002年3月份以前立案到目前未作出终裁的案件涉及的12个产业失业率平均下降两个百分点。聚脂薄膜产业1999年立案反倾销,1998年失业率为6%以上,1999年失业率不到3%,2002年只有 1%,目前不足1%。己内酰胺产业2001年立案反倾销,2002年失业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苯酐产业2002年3 月6日立案反倾销,2002年失业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反倾销维护了我国产业经济的安全 

  从我国对外反倾销案件来看,每一个案件所涉及的产品产值或销售收入数额巨大,大大高于国际上单个反倾销案件涉及的平均贸易额1亿美元的水平。丙烯酸酯是个新兴的小产业,我国已有的三家企业,近几年每年产值逾两亿多美元,超过国际平均水平1倍以上。大的产业如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每年产值分别达40多亿和30多亿美元。尤其是农产 品、农药、化肥、石油、化工、机电、轻纺等大宗产品,我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地和消费市场之一,经济意义和对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要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在对尖端技术、高科技产业的控制力方面。邻苯二酚技术是我国经过三个“五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历时十多年研制开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不能生产该种产品时,进口价格每吨9万多元人民币;在我国研制成功试生产时,进口产品价格立即降到4万多元,接近成本;在我国企业批量生产时,进口价格降到两万多元,使我国企业陷入绝境。2002年 3月1日反倾销立案前,企业已经濒临倒闭。反倾销立案后,设备开始运转,产品销售价格第一次上升到成本以上,企业才出现转机,一个高新技术幼稚产业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反倾销带动了国内产业的升级 

  以化纤行业为例,在反倾销启动以前,中韩化纤业界的竞争基本局限于商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化纤及其下游制品的贸易上;反倾销以后,韩国就更加注意和加大了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了对中国化纤特别是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领域的投资。现已基本形成从商品市场的竞争逐渐转移到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上来的良好局面。对中国化纤聚酯和涤纶 市场影响最大的韩国HUVIS公司,在与四川聚酯有限公司达成扩建22万吨涤纶短纤的协议后,还将陆续投资7个前、后道配套项目,总投资约为6亿美元。 

  反倾销唤醒了我国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和幼稚产业,将极易遭受外国进口产品的冲击。以抢占市场、垄断经营为目的的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势必会对国内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损害。 

  提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是企业,而前些年,我国企业主动申请反倾销调查的屈指可数。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企业开始熟悉游戏规则,面对国外商品的进口冲击,拿起了反倾销武器大胆叫阵自卫,自我保护意识有了很大提高。1997 年至2002年共立案的22起中,去年一年就占了10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中国企业拿起反倾销武器,使国际社会近年来对我进行反倾销调查案件的数量有所减少,反倾销裁定也趋向公平。 

  反倾销机遇与挑战并存 

  伴随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退出历史舞台,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将成为中国政府维护公平贸易、保护产业经济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全球贸易和投资萎缩的大背景下,我国不但平稳度过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而且外贸进出口和吸引外资的良好态势已超出预期。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尚存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及有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中的一些特殊条款,如专门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特殊保障条款和15年内对中国可以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等规定,也将使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工作面临的国际法律和贸易环境更为复杂。今后国际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斗争还会出现较为激烈的局面,未来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