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上市公司四种发展模式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2-19 12:09:00
从1992年纺织行业第一家公司上市至今,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4种:
主业扩张型。这类公司处在成长期,产品市场空间较大,本身产能尚未达到经济规模,表现为股本规模相对偏小,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主营收入与利润同步增长。事实上纺织板块中这类公司并不多,鲁泰A、杉杉股份、江苏阳光、美尔雅、茉织华B等公司主业经历了高速成长,但一些公司在上市前已走完了这一阶段。一些公司在上市初期着重于发展主业,或者至少是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发展主业,但结果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主业投资回报率极低,造成上市后比上市前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要么改变募集资金投向或者索性把钱存入银行不用。
目前主业扩张效果最好的办法是上市公司用募集资金购买大股东已经产生效益的资产,一是可以避免新项目的投资风险;二是当年就可以产生收益。因此大股东的支持至关重要。如华源发展、华源股份、维科精华,增发新股的申达股份、龙头股份、华联控股(原深惠中)、经纬纺机,粘胶行业的吉林化纤、湖北金环、九江化纤等,是纺织板块中为数不多的主业扩张型增长的公司,都实现了主营收入与利润同步增长。
多元投资型。这类公司一般处于成熟期,产品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或竞争激烈,主业的产能已达到经济规模,要素投入后的边际收益递减并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即利润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主营收入的增长。此时公司为了保持持续增长,就必须进行多元化投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多元化投资一般应考虑向本身主业的上下游延伸或向相关行业延伸,即纵向发展或横向发展,这样有利于公司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使投资项目获得成功的概率加大。当然在谨慎抉择的前提下,也不排除参股一些其它高利润行业。
纺织板块中多元化投资较成功的有华茂股份、雅戈尔、益鑫泰的参股金融证券业;华联控股、龙头股份、申达股份、维科精华、德臣股份的向主业上下游延伸;上实联合、南山实业、浙江富润、宝丽华的多元化投资等。
借壳重组型。这类公司重组前的特点是股本规模偏小,主业难以持续经营,亏损或负债额较大。通过新股东借壳重组,使劣质资产完全置换,公司进入全新的领域,由此获得快速发展。此种方式本不应属于公司发展的模式之一。但对于一只股票来讲,公司经过脱胎换骨般的重组后,业绩往往呈几何级数的高速增长,股票也就被公认为高成长股票了。
事实上,这批重组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纺织板块中的绩优股。目前纺织板块中属“壳”资源的公司仍较多,如ST凯地、ST黔凯涤、北京中燕、联华合纤、云维股份、康赛集团、幸福实业、民丰实业等。
一般借壳重组要取得“凤凰涅”式的成功,就须要让新的大股东入主,从而改变主业。因此控股之争是重组成功与否的关键。
逐步置换型。与借壳重组型类似,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是公司的经营状况尚好,至少是没有到达难以为继的地步。在实际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股东还有一些较好的资产能够与上市公司进行置换,一般属“保配”型置换。即对于业绩尚未达到配股资格线,而经过部分资产置换就能使业绩达到配股资格的公司,控股股东都在乐此不疲地实施此种方式。“保配”型置换属于权宜之计,一般很难使上市公司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类是新的大股东入主后,对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进行小规模的、多次的置换,以达到提升业绩,甚至于改变主业的目的。随着资产的农步置换而逐步改变主业,从而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纺织板块中的福建福联、鼎球实业、浙江天然、琼海德、海虹控股、远东股份等许多公司,都在原主业尚存的条件下,由大股东不断置入新资产,而逐步进入新的领域。
主业扩张型。这类公司处在成长期,产品市场空间较大,本身产能尚未达到经济规模,表现为股本规模相对偏小,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主营收入与利润同步增长。事实上纺织板块中这类公司并不多,鲁泰A、杉杉股份、江苏阳光、美尔雅、茉织华B等公司主业经历了高速成长,但一些公司在上市前已走完了这一阶段。一些公司在上市初期着重于发展主业,或者至少是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发展主业,但结果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主业投资回报率极低,造成上市后比上市前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要么改变募集资金投向或者索性把钱存入银行不用。
目前主业扩张效果最好的办法是上市公司用募集资金购买大股东已经产生效益的资产,一是可以避免新项目的投资风险;二是当年就可以产生收益。因此大股东的支持至关重要。如华源发展、华源股份、维科精华,增发新股的申达股份、龙头股份、华联控股(原深惠中)、经纬纺机,粘胶行业的吉林化纤、湖北金环、九江化纤等,是纺织板块中为数不多的主业扩张型增长的公司,都实现了主营收入与利润同步增长。
多元投资型。这类公司一般处于成熟期,产品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或竞争激烈,主业的产能已达到经济规模,要素投入后的边际收益递减并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即利润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主营收入的增长。此时公司为了保持持续增长,就必须进行多元化投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多元化投资一般应考虑向本身主业的上下游延伸或向相关行业延伸,即纵向发展或横向发展,这样有利于公司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使投资项目获得成功的概率加大。当然在谨慎抉择的前提下,也不排除参股一些其它高利润行业。
纺织板块中多元化投资较成功的有华茂股份、雅戈尔、益鑫泰的参股金融证券业;华联控股、龙头股份、申达股份、维科精华、德臣股份的向主业上下游延伸;上实联合、南山实业、浙江富润、宝丽华的多元化投资等。
借壳重组型。这类公司重组前的特点是股本规模偏小,主业难以持续经营,亏损或负债额较大。通过新股东借壳重组,使劣质资产完全置换,公司进入全新的领域,由此获得快速发展。此种方式本不应属于公司发展的模式之一。但对于一只股票来讲,公司经过脱胎换骨般的重组后,业绩往往呈几何级数的高速增长,股票也就被公认为高成长股票了。
事实上,这批重组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纺织板块中的绩优股。目前纺织板块中属“壳”资源的公司仍较多,如ST凯地、ST黔凯涤、北京中燕、联华合纤、云维股份、康赛集团、幸福实业、民丰实业等。
一般借壳重组要取得“凤凰涅”式的成功,就须要让新的大股东入主,从而改变主业。因此控股之争是重组成功与否的关键。
逐步置换型。与借壳重组型类似,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是公司的经营状况尚好,至少是没有到达难以为继的地步。在实际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股东还有一些较好的资产能够与上市公司进行置换,一般属“保配”型置换。即对于业绩尚未达到配股资格线,而经过部分资产置换就能使业绩达到配股资格的公司,控股股东都在乐此不疲地实施此种方式。“保配”型置换属于权宜之计,一般很难使上市公司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类是新的大股东入主后,对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进行小规模的、多次的置换,以达到提升业绩,甚至于改变主业的目的。随着资产的农步置换而逐步改变主业,从而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纺织板块中的福建福联、鼎球实业、浙江天然、琼海德、海虹控股、远东股份等许多公司,都在原主业尚存的条件下,由大股东不断置入新资产,而逐步进入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