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商务部第一号公告:中国反倾销的两大变动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07 09:29:00


  3月30日,商务部发布了成立后的第一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四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聚氯乙烯(以下简称PVC)反倾销调查期限延长六个月。
  此案涉及总金额达到10.9亿美元的进口市场,被商务部公平交易局定性为“中国第二大反倾案”。
  商务部在其中的台湾企业问题上有很大突破———采取了另案处理,区分对待的办法。同时对跨国公司的裁决也更尊重WTO游戏规则。
  案子的背景是:中国计划未来5年共兴建年产能为170万吨的PVC生产线,产能增幅约占全球PVC新增产能的2/3。而中外企业应对之策的截然不同,也值得玩味。

  对台湾企业态度之变
  公告内容简单明了:“鉴于本案涉案公司较多,案件情况复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将本案的调查期限延长六个月,即截止日期为2003年9月29日。”
  简单的背后却是小心和重视。
  事情要追溯到2001年,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代表国内聚氯乙烯产业开始着手准备PVC反倾销调查申诉,2002年3月4日,正式向原外经贸部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要求对来自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四国和台湾地区的共48家企业的进口PVC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2年3月,原外经贸部受理了反倾销申请,正式立案调查。
  此案涉及台湾台塑和华厦海湾等台资公司。其中台塑作为全球第二大PVC生产厂家,2001年的产量为239.5万吨,(当年国内企业的总产量为280万吨。今年上海氯碱的产量为30万吨。)其每年对国内的进口量,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20%左右。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台湾地区作为单独关税区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如何处理其中关系,是个棘手问题,以前的类似活动中,都把台湾企业从名单中划去。
  在入世议定书中规定有“非歧视原则”,台湾作为单独关税区世贸组织成员,如果在此次立案中不将其列入,反倾销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在WTO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规定里,优惠待遇一旦给了第三方,就自动给了缔约对方。如果对台湾优惠和网开一面,显然也将无法对其他四国进行立案调查。
  为此,在立案受理的方式也很特别,在2002年3月29日正式受理四国驻华使馆人员代表他们各国企业的调查立案文件时,台湾方面的调查立案文件由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来接后代为转交。
  对于此次正式受理台塑等台湾企业的做法,国内WTO法研究专家认为,在对台关系中将政治与经贸关系分开处理,是一大进步。

  调查过程之变
  此次国家相关部门一反国外受理即作出初裁以保护国内产业的通用做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国内企业进行严格的反倾销问卷调查,在各道环节上力求“经得起推敲”。
  商务部公平交易局主要负责对外方企业进行审查,据相关人士介绍,核查工作做得非常细,“我们每一个数据都要经得起推敲,因为最后终裁不服,对方还可以到世贸组织进行申诉。”
  据称15家应诉企业的应诉材料堆满了商务部整整一个30平米大小的房间。代理律师经常在晚上接到咨询电话。商务部的一位官员也证实会经常加班。
  同样,商务部产业损害局在对国内企业———申诉方的核查也非常严格。首先是扩大国内上诉企业数量。原来这5家公司约占国内总产量30%的份额,但他们认为这个案子涉及面太大,为了保险起见,要求必须要有50%以上的企业(按国际惯例,一般产业损害调查立案标准是占国内产量的25%以上即可),为此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又召集了齐鲁石化、浙江巨化、东南电化、天津化工厂等4家参与,这9家企业每年产量占国内产量大约58%份额。
  在放发的反倾销调查问卷中,包括起诉主体资格、调查期内产品销量、销售价格、构成生产成本的要素(包括原料、人工成本、投料量、税收等)。同时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倒推式核查,其对核查工作之细、之严,专业程度之深远远超出了企业原先的想像。
  进驻企业的一般为一个工作组5人左右,其中包括商务部的官员和专业人员,一般要用到三天的时间,进驻企业后,要求凡是与此案有关各部门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都必须在家,随传随到,并且根据问卷,要查原始财务凭证和会计账目。细到连工资表和职工花名册都要进行核对。
  3月31日,商务部反倾销调查组到达福建对东南电化进行相关核查。截止3月29日,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完成8家企业的核查工作。
  据称商务部的初裁近期会有结果,因为分歧、争议之处颇多,为此双方都进入了“缄默期”,积极提交各种资料和数据。
  与中方相比,这些久经考验的跨国巨头们的应对相对要从容一些。
  据商务部公平交易局一负责人介绍,此次涉案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应诉十分积极,在规定的期限内,48家被诉企业中有15家参加应诉,并重金聘请国内外知名律师进行应诉。
  同时,台塑和日本企业也积极主动地与中国氯碱工业协会进行沟通和对话,并相继成为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氯碱网的会员单位。尤其是台塑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企业和行业协会传达一种善意:希望可以与内资企业共同营造一种良性的发展环境。
  日本行业协会则极力促成了2002年的中国氯碱行业企业访日行动。
  在2002年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前后,国内PVC市场价格明显呈现出一个先抬后降的走势。
  而中方企业在这方面则明显表现得被动许多。2002年4月,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了30多家行业企业到日本考察,日本PVC企业界对此十分重视,行业协会以及日本通产省的官员也都亲自出面接见,为当地企业争取同情。而国内的一些企业负责人在盛情之下,一些“客气话”被日本的企业用在了正式的申诉材料上作为证据用。
  受此打击后,这些企业开始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在外方纷纷利用舆论甚至市场交易时,国内企业只有被动防守,在协会的小圈子里打电话求证,却从不向市场主动澄清。

  【相关】
  纷争背后的利益

  纷争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据中国碌碱工业协会的态度会副秘书长张文雷介绍,PVC是一种塑料,全球销售额大约1500亿元。PVC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常生活、包装及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目前国内每年PVC需求市场的规模约260亿元左右。
  过去5年,中国PVC消费量的年综合增长率达14.5%。预计2007年以前,中国对PVC或VCM(PVC上游原料)消费量仍将以每年平均9%的增长率增加,而中国本身PVC产能年增率将仅为2.7%。因此,未来几年中国仍需大量进口PVC原料。
  而与此同时,国际其余各大PVC生产大国生产能力在其国内相对过剩,我国一直是这些企业消化过剩PVC生产能力的主要市场。以日本为例,2001年日本总产量为240万吨,日本国内的需求为150万吨,富余产量为90万吨。而中国则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中国还将计划未来5年共兴建年产能为170万吨的PVC生产线,产能增幅约占全球PVC新增产能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