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中国在世贸组织新回合农业谈判中的立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03 10:33:00

    2001年11月,世贸组织启动新一轮贸易谈判“多哈发展议程”。  

  按多哈新一轮谈判确定的时间表,2003年3月31日前,世贸组织各成员对农业方案改革模式应该达成框架协议,但是由于分歧过大,加上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协议无法如期达成。  

  2003年3月18日,世贸组织农业谈判委员会主席哈宾森提出了草案第一修改稿(以下简称“哈宾森草案”),相比其在2003年2月提出的原方案,并无太大改变。总之,该草案没有得到任何成员的支持。  

  欧盟表示,其愿意削减的幅度要小,而出口大国如澳大利亚则希望在更短时间内取消发达成员支付给农民的补贴。日本总体支持欧盟,希望保留农业补贴,并希望高度保护其国内大米市场,避开竞争。  

  发展中成员尽管个体的声音微弱,但作为一个整体,利益也不容忽视。中国和印度认为,针对发达成员农业补贴的措施还不够有力,这使发达成员的农产品可以低于成本倾销,致使发展中成员的农民无法与之竞争。多哈工作计划强调的重点是发展。目前传出的信号是,发展理念已经被抛弃。印度代表曾在总理事会会议上表示,如果发展问题边缘化,多哈发展议程的其他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企图以不同的速度推动多哈工作计划中的不同工作,将导致这个一揽子计划分裂。  

  中国农业部在呈交世贸组织的提案中主张,鉴于入世时已作出很大承诺,新成员不在本轮谈判中作出新的承诺。但“哈宾森草案”要求新成员一样要作出新承诺,给予两年的过渡期。克罗地亚、约旦等其他刚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也表示,为符合入世要求,它们已作出重大改革,短期内不可能再进行一系列削减。能否联合其他新成员一起坚持不作进一步承诺,将是中国谈判的重中之重。  

  中国提出,将粮食进口配额的计算口径,按商品粮来统计即减去农民自己消费部分。中国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粮食至少60%以上用于自身的消费,只有30%进入流通领域,如果改用商品粮口径来计算我国的粮食进口配额,则配额数量只相当于原来计算方式的1/3。有关专家指出,这一建议如获通过,将非常有利于缓解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压力。  

  专家指出,世贸组织新一轮农业谈判在贸易自由化方向上的推进,无疑有利于扩大中国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但是,如发达国家不削减其高额农业补贴,中国面临的仍然是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本轮谈判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打击农产品高额补贴。由此,农业部的提案建议,将出口信贷也作为补贴的一种形式,一并削减。另一举措是和发展中成员一起酝酿了"特别保障措施”以应对这种高额补贴。特别保障措施的宗旨是,当影响国计民生的农产品(需在减让表中标注)受到发达成员高额补贴的损害时,可以启动特别保障措施应对。   

  专家表示,中国的策略是用灵活手段保护大宗农产品(主要是粮食),放开其他农副产品的市场准入。在出口补贴问题上,中国在入世时就承诺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因为中国财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在农业补贴上增加投入,有限的财力可能将增加对种植大宗农产品的农民的收入支持上,一直在酝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方案就是一个政策标志。   

  专家认为,世界经济不景气,欧盟、日本等国的改革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将会加大谈判的难度,并进一步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哈宾森草案”现有的框架模式不会影响近期中国的农业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