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价格突然上涨原因浅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2-29 11:21:00
近日,由于PTA上游原料PX价格的突然上涨以及国内部分地区货源紧张,生产企业库存减少等诸多因素,使国内PTA市场如同注入一针“强心剂”,从而也刺激了本该还有下降空间的PTA产品止跌回稳。现笔者综述一下PTA上涨的根本原因,仅供业内人士予以参考!
一、由于美国声称伊拉克向联合国递交的有关大规模杀伤武器报告有违安理会决议,美对伊发动战争的危险骤然增加也促使油价上扬。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正在急剧上涨,纽约市场行情一度突破每桶32美元,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导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进一步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委内瑞拉石油业的罢工已进入第23天,政府和反对派的态度仍然强硬。委内瑞拉大罢工爆发以来,它的石油生产和出口急剧下降,原油日产量目前已减少90%,从罢工前的约300万桶降至不足30万桶。与此同时,伊拉克防空部队于23日击落一架美军无人侦察机,美伊关系更趋紧张,使国际市场对中东局势的担忧加剧。
以上事实的出现,从而也带动了石脑油与PX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强势上扬。目前石脑油的价格已经大幅上涨到310美元/吨(CFR日本)、PX的市场平均价格也为585美元/吨,而PX现货价格也上升到了580美元/吨(FOB韩国)。受上游原料PX价格上涨的影响,使PTA生产企业与中间商找到了一个因成本高而必须抬高PTA价格的理由,毕竟PX现货价格在短短一个星期里就上升了60美元/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理由。
PTA生产厂预计2月亚洲合同价将高于1月亚洲合同价,1月货平均报价为530美元/吨(CFR中国L/C90天),可下游用户却希望以515美元/吨(CFR中国L/C90天)的价格成交。本来国内许多PTA下游用户还指望着1月份BP珠海工厂35万吨/年的PTA新产能与厦门翔鹭90万吨/年的新产能投放到了市场后,会使PTA价格从5600元/吨的价位上再向下探底,这样,下游用户就可以在明年春天来临之前进上一批便宜而实惠的原料留待今后慢用。没想到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PTA非但没有继续按照下游的意愿下跌,反而使外盘报价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其市场平均价由12月上旬的520美元/吨(CIF中国 L/C 90)上升到了535美元/吨(CFR 中国 L/C 90天),上升幅度为15美元/吨;国内江浙、华北一带PTA的市场平均价格已经上升到了5900元/吨。如此一来,直接导致了下游聚酯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十方聚酯”报价如果不稳住,就会出现聚酯企业大面积生产亏损的严重后果。
二、2003年一季度,亚洲地区PX生产企业因停车检修以及新装置不能按时开车等原因,将导致亚洲地区PX紧缺,例如,日本明年2月份两家主要PX生产厂计划内检修,这两家厂是三菱瓦斯化学位于Mizhshima的35万吨/年的PX厂和Tonen化学位于清水的28万吨/年的工厂,美国也至少有3家PX主要生产商也计划大约于2003年2月份停产检修;另外,韩国LG Caltex公司位于Yeochun的扩容PX产能的投产时间推迟,LG Caltex本来预计于1月份将产能从70万吨/年扩容至105万吨/年。然而,基建工人断断续续的罢工已经迫使该项扩容产能推迟到明年4月份或5月份开工。
PX的紧缺必将导致PTA因原料供应不足而减产。加之,由于2003年1季度将有80万吨/年的新PTA产能投产,预测2003年第1季度亚洲PX现货供应将趋紧张。有一点要提醒诸位,那就是根据笔者负责新PTA生产装置的朋友说(在此不便说出生产厂家),他们的新PTA装置并没有真正满负荷运行,因为新装置生产出的产品时常出现质量问题,为了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只好是开开停停的,因此,估算后市PTA生产量时就不能拿产能作为尺码来预算了。当然,2003年以后PTA产能肯定会比PX增加得多,这一点不可否认,肯定导致PX市场资源将日趋紧张,下游PTA生产企业应该早有心理准备才是。到时候PX的价格将定位很高,而下游PTA与上游PX价差就该按照市场需求量大小而论了。
其实,下游采购PTA原料的聚酯厂家最近比较集中,例如,仪征化纤股份公司预定的11.8万吨的PTA产品正在陆续到港,本来上个月一些国内大的聚酯行业还打算等PTA的价格下行触底时,再考虑着大批量集中采购明年一季度聚酯产品所需的原料,谁知后来由于PTA出现了小反弹的行情,使得部分聚酯企业“欲购不能”,只好暂时观望数日再说。现在,倘若有的聚酯企业再不尽快采购PTA原料,就会导致“无米下锅”的窘况出现,因此,卖方也有了惜售的心理。
三、2003年初将有部分PTA装置进行检修,例如,上海石化以及台湾东帝士石化等地的装置正待检修。因此这几天国内有的中间商正在到处寻找货源,而部分PTA生产企业还是希望明年1月份的结算价能够比今年12月份高。再者就是诸如在12月份,济南正昊和浙江一聚酯企业的两套装置投产,合计产能在30万吨/年以上;在明年上半年,还有慈溪正邦和桐昆三期等装置将会投产,合计产能也将达到30万吨/年以上,等等。下游一些聚酯企业的准备投产,必将在这个时候一次性采购足大量的原料,留待于今后使用,这也是造成原料紧缺与价格上涨的一个必然因素。
一、由于美国声称伊拉克向联合国递交的有关大规模杀伤武器报告有违安理会决议,美对伊发动战争的危险骤然增加也促使油价上扬。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正在急剧上涨,纽约市场行情一度突破每桶32美元,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导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进一步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委内瑞拉石油业的罢工已进入第23天,政府和反对派的态度仍然强硬。委内瑞拉大罢工爆发以来,它的石油生产和出口急剧下降,原油日产量目前已减少90%,从罢工前的约300万桶降至不足30万桶。与此同时,伊拉克防空部队于23日击落一架美军无人侦察机,美伊关系更趋紧张,使国际市场对中东局势的担忧加剧。
以上事实的出现,从而也带动了石脑油与PX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强势上扬。目前石脑油的价格已经大幅上涨到310美元/吨(CFR日本)、PX的市场平均价格也为585美元/吨,而PX现货价格也上升到了580美元/吨(FOB韩国)。受上游原料PX价格上涨的影响,使PTA生产企业与中间商找到了一个因成本高而必须抬高PTA价格的理由,毕竟PX现货价格在短短一个星期里就上升了60美元/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理由。
PTA生产厂预计2月亚洲合同价将高于1月亚洲合同价,1月货平均报价为530美元/吨(CFR中国L/C90天),可下游用户却希望以515美元/吨(CFR中国L/C90天)的价格成交。本来国内许多PTA下游用户还指望着1月份BP珠海工厂35万吨/年的PTA新产能与厦门翔鹭90万吨/年的新产能投放到了市场后,会使PTA价格从5600元/吨的价位上再向下探底,这样,下游用户就可以在明年春天来临之前进上一批便宜而实惠的原料留待今后慢用。没想到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PTA非但没有继续按照下游的意愿下跌,反而使外盘报价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其市场平均价由12月上旬的520美元/吨(CIF中国 L/C 90)上升到了535美元/吨(CFR 中国 L/C 90天),上升幅度为15美元/吨;国内江浙、华北一带PTA的市场平均价格已经上升到了5900元/吨。如此一来,直接导致了下游聚酯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十方聚酯”报价如果不稳住,就会出现聚酯企业大面积生产亏损的严重后果。
二、2003年一季度,亚洲地区PX生产企业因停车检修以及新装置不能按时开车等原因,将导致亚洲地区PX紧缺,例如,日本明年2月份两家主要PX生产厂计划内检修,这两家厂是三菱瓦斯化学位于Mizhshima的35万吨/年的PX厂和Tonen化学位于清水的28万吨/年的工厂,美国也至少有3家PX主要生产商也计划大约于2003年2月份停产检修;另外,韩国LG Caltex公司位于Yeochun的扩容PX产能的投产时间推迟,LG Caltex本来预计于1月份将产能从70万吨/年扩容至105万吨/年。然而,基建工人断断续续的罢工已经迫使该项扩容产能推迟到明年4月份或5月份开工。
PX的紧缺必将导致PTA因原料供应不足而减产。加之,由于2003年1季度将有80万吨/年的新PTA产能投产,预测2003年第1季度亚洲PX现货供应将趋紧张。有一点要提醒诸位,那就是根据笔者负责新PTA生产装置的朋友说(在此不便说出生产厂家),他们的新PTA装置并没有真正满负荷运行,因为新装置生产出的产品时常出现质量问题,为了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只好是开开停停的,因此,估算后市PTA生产量时就不能拿产能作为尺码来预算了。当然,2003年以后PTA产能肯定会比PX增加得多,这一点不可否认,肯定导致PX市场资源将日趋紧张,下游PTA生产企业应该早有心理准备才是。到时候PX的价格将定位很高,而下游PTA与上游PX价差就该按照市场需求量大小而论了。
其实,下游采购PTA原料的聚酯厂家最近比较集中,例如,仪征化纤股份公司预定的11.8万吨的PTA产品正在陆续到港,本来上个月一些国内大的聚酯行业还打算等PTA的价格下行触底时,再考虑着大批量集中采购明年一季度聚酯产品所需的原料,谁知后来由于PTA出现了小反弹的行情,使得部分聚酯企业“欲购不能”,只好暂时观望数日再说。现在,倘若有的聚酯企业再不尽快采购PTA原料,就会导致“无米下锅”的窘况出现,因此,卖方也有了惜售的心理。
三、2003年初将有部分PTA装置进行检修,例如,上海石化以及台湾东帝士石化等地的装置正待检修。因此这几天国内有的中间商正在到处寻找货源,而部分PTA生产企业还是希望明年1月份的结算价能够比今年12月份高。再者就是诸如在12月份,济南正昊和浙江一聚酯企业的两套装置投产,合计产能在30万吨/年以上;在明年上半年,还有慈溪正邦和桐昆三期等装置将会投产,合计产能也将达到30万吨/年以上,等等。下游一些聚酯企业的准备投产,必将在这个时候一次性采购足大量的原料,留待于今后使用,这也是造成原料紧缺与价格上涨的一个必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