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服装企业:一心二用情非得已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1-30 12:22:00
   近日,记者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获悉,国内不少知名服装企业(如杉杉、报喜鸟、中服、雅戈尔等)纷纷两条腿走路:即一边做着自有品牌,一边做起了洋品牌在国内的总代理。
  然而,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服装业有80万至90万个服装品牌,却没有一个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自己还没有长大,却要为别人做“嫁衣”;既做生产商,又做经销商,中国服装品牌企业为何选择一心二用的道路?
  代理洋品牌利润高、风险小
  中服集团是国内服装行业较大的上市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品牌Gucci和韩国Mille品牌的中国总代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服集团曾创立了“天宫”、“中服”、“特米尔”、“北天鹅”等几个服装品牌,然而这些品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自创品牌太艰难。过去国内市场相对封闭还创不出名牌,现在加入世贸组织了,国外服装名牌将大举进入,困难更大。”中服董事长方玉根深有感触地表示。据悉,中服以后将转向自创品牌和代理国外品牌并举,而且三五年内不会花大投资去做自有品牌。
  事实上,随着关税的逐年降低,国外服装品牌必然会涌入国内,尤其是在中高档服装市场。方玉根分析认为,自创品牌风险较大,做不好的话,上千万元的投资很容易变成库存;而代理洋品牌,实行特许加盟,只需加盟商拿钱来提货,经营风险较小;而且还可以利用名牌效应,较容易地打开市场。他透露,中服与Gucci的合作,虽然中服借用了其商标,但产品完全由自己设计生产;而且中服只需第一年支付10万美元的商标使用费外,其余所有经营利润都可归入自己囊中,吸引力可见一斑。
  显然,在做品牌还是要利润的市场对决方面,中服选择了收效更快、风险更小的代理方式。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近年来在国内服装界屡有大手笔运作的汉帛集团。
  汉帛集团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9月巨资赞助世界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但鲜为人知的是,汉帛还是三大国际品牌“HAILIVES”、“HEMPEL”和“JPR”的中国总代理。汉帛集团总裁张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在国内做品牌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中国的国际性品牌。汉帛目前拥有自己的外贸加工基地,每年的出口额达到900万美元,并不是没有实力做自己的品牌,而是机会还没有成熟,即使现在做了,不出5年也会被淘汰。在他看来,与其走弯路冒风险,还不如先从代理洋品牌做起,在学习中成长。
  据张建民透露,汉帛在今后5年之内,还会代理20个国际品牌。按常理来讲,没有一个企业是甘愿长久地“为他人做嫁衣”的,除非它确实已经在这条路上尝到了甜头,而且还准备尝更多的“甜头”。
  显然,无论中服还是汉帛,都应划归此类。但一个不可回避的疑问就是:与洋品牌的甜头相比,自创品牌的“甜头”真是那么难尝吗?  
    在“拿来主义”中练内功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开发创新和设计能力十分薄弱,适应世界个性化市场不足。虽然出口数量增长,但创汇额却未有增长。尤其是化纤产品在开发创新方面与国外相距甚远,服装则基本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低,盈利能力有限;如果说我国低档纺织品和服装在国际市场上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话,依靠进口棉纱、染料或直接进口面料打造的中高档纺织品和服装,在生产成本、创新设计等方面则均明显处于竞争劣势”。盘点中国纺织行业加入世贸组织后一年来的情况,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如是说。
  其实,国内服装企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软肋,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法兰诗顿”是来自法国的一个著名国际休闲品牌,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日,国内服装新贵报喜鸟集团宣布成为这个百年品牌的国内总代理。而在此之前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报喜鸟才刚刚成为国际纺织服装业界领袖、意大利著名纺织服装公司玛佐托品牌的国内总代理。为何接二连三地做起了“洋品牌”的代理?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将全球化,即使我们不引进来,这些洋品牌自已也会进来,还不如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些国际品牌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操作方法,少走弯路”。
  “国内、国际市场的地理界限在日渐打破,如果我们的服装企业不能熟悉和掌握国际市场的潮流,不能掌握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么我们的国内市场也很难保住,所以要守,但更要攻,是以功为守,首先要国际化,然后才能更好地稳固国内市场,再去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认为,国内服装企业必须有策略地“练内功”,才能在未来多变的国际市场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另一服装巨头———杉杉,也在进行着这样的主动选择。据悉,杉杉目前也已经拥有了三个国际品牌的代理权。杉杉老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杉杉代理洋品牌,主要想通过与国际顶级品牌公司联合,直接引进国际化品牌,这是杉杉服装板块国际化多品牌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
  事实上,面对国际一体化竞争的格局,服装企业只有正视这种竞争,然后在压力之下主动向别人学习,把自己的研发与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去,才能够在未来保住市场,否则关门造车永远不能达到国际的水平,也会被动地一点点浪费这个市场空间的。
  两条腿走路只是权宜之计
  做OEM还是做品牌?其实一直是困扰中国服装企业的经营选择。茉织华,这是中国最大的服装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做OEM生意,据悉其生产规模、技术设备、盈利及创汇能力等在国内服装行业均处于老大地位,而且利税连续7年居服装行业第一。但其品牌远未及雅戈尔、杉杉、报喜鸟等远近闻名。
  如今,国内的这些知名服装品牌却退后一步去代理洋品牌(其实就是做OEM),并不惜与自己原有的品牌形成竞争,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到底能走多远呢?
  汉帛的张建民认为,一定要认清目前国内服装工业的现状,虽然我们的服装加工工艺一流,但高档面料和新面料都依赖进口,而且服装设计水平低下,这两个方面的致命“软肋”足以造成国内服装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距。这些品牌企业采取两条腿走路,两条腿不一样长,如何能走好?如何能走远?
  外经贸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则认为,企业就是企业,从自身生存和发展出发,完全有理由选择代理别人的品牌还是生产经营自己的品牌。如果企业选择放弃原有品牌而代理洋品牌,这也许是退后一步的做法。然而后退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退是为了进,是为了增强实力。人们不能只看企业眼前的做法,而要看到该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暂时放弃品牌没什么,数年后企业实力强大了,还可以再创建自己的新品牌。
  这一看法得到了来自当事企业的印证。中服股份方玉根承认,代理洋品牌,主要是为了休养生息,中服最终还是要做自己的品牌,但要等到学到了真本事以后。报喜鸟的吴志泽在不同的场合也表达了“拿来是为了利用”的相近意思。
  也许从长远来看,品牌企业代理洋品牌,确实可以使自己能更快地了解国际时尚的变化规律,掌握国际营销理念的动向,并在此基础上让自己成长起来;但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似乎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