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产业用纤维工业发展现状概述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1-18 12:16:00
我国台湾省产业用纺织品工业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台湾产业用纤维的产量一直无法与一般用纤维的产量相比,一方面是市场需求迟迟未打开,另一方面是厂商起步时间较晚,研发投入不足所致,反观欧美相关生产厂商已经投入生产数十年。加之,产业用纤维消费市场所强调的品质与信誉更胜于价格竞争,故台湾厂商在打入市场之初,会远比欧美厂商艰巨得多。
近几年来,台湾产业用纤维的实际出口情形,每年约为21亿元新台币(进口值大约是8亿元新台币),仅占每年出口250亿元新台币纺织纤维产品的8%左右,并且产品的平均单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显示出台湾化纤产业在产业用纤维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不甚理想。事实上,台湾化纤产品的出口绝大多数是一般用纤维,在产业用纤维方面的产量相当稀少,尤其是现今市场上在产业用纤维原料的取得,更是必须依靠外国进口,故在价格与品质方面皆无法有效掌握,所生产者也大多属于“一般使用等级”之产业用纤维,归咎最终原因是上游特殊原料的取得不易所致。而目前台湾厂商也正在大力开发产业用纤维,产业用纤维的特性为小量多规格与异业结合,适合台湾厂商开发,弹性纤维则可争取大品牌来台下单。台湾的个别下游织造企业也在生产运动用、地工用、工业用及防护用等产业用纺织品。
根据相关报导说,全球产业用的纺织品市场量约720亿美元,且逐年成长,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随着纤维使用领域的比例分析,台湾在家饰及产业用的比例偏低(衣着∶家饰∶产业用仍以8∶1∶1),未来也许将调整为6∶2∶2;并将台湾纺织相关产品之年产值由新台币5500亿元,提升至2010年年产值8000亿元。
目前,按照台湾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人力成本高涨的现状看,台湾势必要朝高附加价值产品市场发展,即必须致力于高单价、具有特殊机能或者在生产技术上具有可遏止竞争厂商进入之障碍者。台湾产业用纤维工业研发与发展目标就是致力发展台湾成为亚洲地区产业用纤维之质、量与研究发展的重要阵地;推动产业创新产品机制的运作,并且产品生产以朝向多元化、高科技化、高附加价值的方向发展,加强台湾现有具生产产业用纤维之厂商的上、下游整合及各制程协力厂商的配合发展;加强与国际顶尖厂商之技术合作或产销体系的配合以及将尊重人类生产环境作为起点,致力于运动与休闲用纺织、卫生保健用纺织品,以及各式复合机能产品的研发。
近几年来,台湾产业用纤维的实际出口情形,每年约为21亿元新台币(进口值大约是8亿元新台币),仅占每年出口250亿元新台币纺织纤维产品的8%左右,并且产品的平均单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显示出台湾化纤产业在产业用纤维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不甚理想。事实上,台湾化纤产品的出口绝大多数是一般用纤维,在产业用纤维方面的产量相当稀少,尤其是现今市场上在产业用纤维原料的取得,更是必须依靠外国进口,故在价格与品质方面皆无法有效掌握,所生产者也大多属于“一般使用等级”之产业用纤维,归咎最终原因是上游特殊原料的取得不易所致。而目前台湾厂商也正在大力开发产业用纤维,产业用纤维的特性为小量多规格与异业结合,适合台湾厂商开发,弹性纤维则可争取大品牌来台下单。台湾的个别下游织造企业也在生产运动用、地工用、工业用及防护用等产业用纺织品。
根据相关报导说,全球产业用的纺织品市场量约720亿美元,且逐年成长,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随着纤维使用领域的比例分析,台湾在家饰及产业用的比例偏低(衣着∶家饰∶产业用仍以8∶1∶1),未来也许将调整为6∶2∶2;并将台湾纺织相关产品之年产值由新台币5500亿元,提升至2010年年产值8000亿元。
目前,按照台湾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人力成本高涨的现状看,台湾势必要朝高附加价值产品市场发展,即必须致力于高单价、具有特殊机能或者在生产技术上具有可遏止竞争厂商进入之障碍者。台湾产业用纤维工业研发与发展目标就是致力发展台湾成为亚洲地区产业用纤维之质、量与研究发展的重要阵地;推动产业创新产品机制的运作,并且产品生产以朝向多元化、高科技化、高附加价值的方向发展,加强台湾现有具生产产业用纤维之厂商的上、下游整合及各制程协力厂商的配合发展;加强与国际顶尖厂商之技术合作或产销体系的配合以及将尊重人类生产环境作为起点,致力于运动与休闲用纺织、卫生保健用纺织品,以及各式复合机能产品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