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进入全面发展新时期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1-11 12:48:00
中国纺织业进入全面发展新时期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杜钰洲
党的十五大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署,此后中国纺织工业经历了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产业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动纺织工业产业技术进步为中心任务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考虑到纺织工业的特殊地位和国有企业在改革调整中遇到的突出困难,首先确定将纺织行业作为全国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经过全行业干部职工历时三年的艰苦努力,突破口战役终获巨大成功。全国共淘汰近1000万锭落后装备,分流安置约120万名职工,同时通过鼓励兼并、规范破产、资产重组,核销了约400亿元的历史债务,使一批扭亏无望的困难企业安全退出,妥善处理了大量历史积累的问题。围绕调整产品结构,国家采取财政贴息支持企业以面料为突破口的技术改造,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使中国纺织工业国有经济经三年改革调整,从1997年全行业亏损73亿元转变为全行业扭亏为盈。2000年国有纺织工业全行业实现利润67亿元。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纺织工业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得到充分发展,行业结构布局得以明显改善,效益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实践证明,从1998年开始的纺织工业的大规模调整的本质不是行业性萎缩,而是走向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全社会对纺织工业投资力度逐年增强,从1998年到2001年,四年间全行业固定投资达711亿元,纺织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的比重从1997年的2.68%上升到2001年的3.31%,其中技术改造占投资的比重从55.4%上升到66.8%,促进了生产力进步;中国纺织工业的纤维加工总量已占世界1/4。2001年,中国化学纤维年产量达到841.5万吨,比1997年增长82.57%;纱产量达760万吨,比1997年增长35.43%;服装产量达228亿件,比1997年增长66.83%。第二是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明显增强,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001年达532.8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16.96%,占世界比重从13.39%上升到14.61%。用出口竞争力系数(即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评价,中国服装业竞争力系数始终保持在93%以上,居世界最高水平。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系数从1997年的5.95%逐年上升,2001年为14.67%,2002年前三季度已达到21.33%;纺织品及服装一般贸易比重从1999年52%上升到今年前三个季度的60%,其中纺织品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67.5%;第三是纺织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逐步提高,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始终占全国各行业之首。据统计,1997年纺织工业贸易顺差322.25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比重是79.89%,到2001年纺织工业实现贸易顺差395.6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225.42亿美元的175.49%,2001年纺织工业仅净出口值就占当年全国GDP(按当年支出法统计)的3.36%,这是其他行业无可替代的特殊贡献。第四是国企深化改革和战略性改组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与1997年相比,国有企业户数从4758户减至3153户,亏损企业从2117户下降到1228户,资产负债率从81.9%降至68.66%,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从417万人下降到257万人;与此同时,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2%,工业增加值增长48.24%。到2001年全行业经济结构出现较大变化,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收资本达873.96亿元,比1997年增长34.62%。中国纺织工业多种经济成分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01年底,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纺织工业企业实收资本2606.23亿元,其中国家资本比重从1997年的31.96%降至20.69%,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资本从25.05%上升到30.56%,其他经济成分资本从42.95%上升到48.75%。纺织工业在党的十五大以来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为纺织工业取得新的大发展打下了稳固基础,争取到有利时机。
党的十六大是规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性会议。党的十六大将给中国纺织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毫无疑问,国民经济的持续调整发展,使衣着、装饰和产业三大类产品的国内需求稳步、大幅提高。占世界人口1/5的巨大国内消费市场和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1/4的巨大纺织要素市场,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在新时期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升级最有利的国内条件。二是我国加入WTO后,出口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01年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设限国家的比重只占全部出口额的23%左右,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前三个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到设限国家金额达108.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7%,占总出口的比重已提高到24.24%,而美国公布的今年前三个季度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却是下降了2.11%。从2005年起全面取消配额限制后,约占世界进口总量60%的原来设限市场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增长空间。三是经济全球化将为发挥中国劳动力优势开辟更有利的外部环境。纺织工业将通过扩大市场增加就业,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纺织工业在世界各国都是扩大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浙江省的调查发现,浙江省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有3000多户,就业人数81万人,而规模以下企业为25万户,吸纳就业达140多万人。这种结构在东部沿海有一定代表性。实践证明,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纺织工业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将持续为GDP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四是技术进步水平与产业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提高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关键。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将为中国纺织工业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扩大国际交流,提供更好的条件。国内高新技术产业水平的迅速提高,各行各业的协调发展,将为纺织工业扩大国内外市场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比任何时候都有利的基础条件。
现在中国纺织工业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不要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坐失良机。今年1—9月化纤产量达715万吨,比上年增长21.27%,产销率从上年96.22%提高到98.49%;纱产量达到581万吨,比上年增长15.4%,产销率从上年94.75%上升到99.3%。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4.42%,利润总额达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6%,纺织工业出口449.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4%,其中一般贸易增长22.96%,贸易顺差增长15.88%。目前,纺织工业技术改造进入新的高增长期,1—9月进口先进技术装备达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8%,今年全年有可能超过3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内纺织设备制造业也在加速进步,已引起世界各国纺织业的高度重视,1—9月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4.52%。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且已被世界公认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工业投资市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吸引力正在成为跨国资本争夺的焦点。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当今世界仅仅依靠劳动力资源的利润空间在逐年缩小,在今后的五至十年中,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是成本、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中国劳动力优势的放大效应。因此,行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争夺技术制高点,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提高产业竞争力事关中国纺织工业在新时期的前途和命运。与技术进步相联系,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引进来走出去,都要围绕提高竞争力这个中心。
中国纺织工业在20世纪的竞争优势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将要用事实证明:在党的十六大方针指引下,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杜钰洲
党的十五大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署,此后中国纺织工业经历了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产业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动纺织工业产业技术进步为中心任务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考虑到纺织工业的特殊地位和国有企业在改革调整中遇到的突出困难,首先确定将纺织行业作为全国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经过全行业干部职工历时三年的艰苦努力,突破口战役终获巨大成功。全国共淘汰近1000万锭落后装备,分流安置约120万名职工,同时通过鼓励兼并、规范破产、资产重组,核销了约400亿元的历史债务,使一批扭亏无望的困难企业安全退出,妥善处理了大量历史积累的问题。围绕调整产品结构,国家采取财政贴息支持企业以面料为突破口的技术改造,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使中国纺织工业国有经济经三年改革调整,从1997年全行业亏损73亿元转变为全行业扭亏为盈。2000年国有纺织工业全行业实现利润67亿元。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纺织工业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得到充分发展,行业结构布局得以明显改善,效益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实践证明,从1998年开始的纺织工业的大规模调整的本质不是行业性萎缩,而是走向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全社会对纺织工业投资力度逐年增强,从1998年到2001年,四年间全行业固定投资达711亿元,纺织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的比重从1997年的2.68%上升到2001年的3.31%,其中技术改造占投资的比重从55.4%上升到66.8%,促进了生产力进步;中国纺织工业的纤维加工总量已占世界1/4。2001年,中国化学纤维年产量达到841.5万吨,比1997年增长82.57%;纱产量达760万吨,比1997年增长35.43%;服装产量达228亿件,比1997年增长66.83%。第二是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明显增强,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001年达532.8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16.96%,占世界比重从13.39%上升到14.61%。用出口竞争力系数(即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评价,中国服装业竞争力系数始终保持在93%以上,居世界最高水平。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系数从1997年的5.95%逐年上升,2001年为14.67%,2002年前三季度已达到21.33%;纺织品及服装一般贸易比重从1999年52%上升到今年前三个季度的60%,其中纺织品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67.5%;第三是纺织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逐步提高,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始终占全国各行业之首。据统计,1997年纺织工业贸易顺差322.25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比重是79.89%,到2001年纺织工业实现贸易顺差395.6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225.42亿美元的175.49%,2001年纺织工业仅净出口值就占当年全国GDP(按当年支出法统计)的3.36%,这是其他行业无可替代的特殊贡献。第四是国企深化改革和战略性改组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与1997年相比,国有企业户数从4758户减至3153户,亏损企业从2117户下降到1228户,资产负债率从81.9%降至68.66%,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从417万人下降到257万人;与此同时,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2%,工业增加值增长48.24%。到2001年全行业经济结构出现较大变化,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收资本达873.96亿元,比1997年增长34.62%。中国纺织工业多种经济成分得到较快发展,截至2001年底,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纺织工业企业实收资本2606.23亿元,其中国家资本比重从1997年的31.96%降至20.69%,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资本从25.05%上升到30.56%,其他经济成分资本从42.95%上升到48.75%。纺织工业在党的十五大以来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为纺织工业取得新的大发展打下了稳固基础,争取到有利时机。
党的十六大是规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性会议。党的十六大将给中国纺织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毫无疑问,国民经济的持续调整发展,使衣着、装饰和产业三大类产品的国内需求稳步、大幅提高。占世界人口1/5的巨大国内消费市场和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1/4的巨大纺织要素市场,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在新时期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升级最有利的国内条件。二是我国加入WTO后,出口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01年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设限国家的比重只占全部出口额的23%左右,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前三个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到设限国家金额达108.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7%,占总出口的比重已提高到24.24%,而美国公布的今年前三个季度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却是下降了2.11%。从2005年起全面取消配额限制后,约占世界进口总量60%的原来设限市场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最重要的增长空间。三是经济全球化将为发挥中国劳动力优势开辟更有利的外部环境。纺织工业将通过扩大市场增加就业,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纺织工业在世界各国都是扩大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浙江省的调查发现,浙江省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有3000多户,就业人数81万人,而规模以下企业为25万户,吸纳就业达140多万人。这种结构在东部沿海有一定代表性。实践证明,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纺织工业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将持续为GDP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四是技术进步水平与产业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提高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关键。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将为中国纺织工业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扩大国际交流,提供更好的条件。国内高新技术产业水平的迅速提高,各行各业的协调发展,将为纺织工业扩大国内外市场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比任何时候都有利的基础条件。
现在中国纺织工业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不要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坐失良机。今年1—9月化纤产量达715万吨,比上年增长21.27%,产销率从上年96.22%提高到98.49%;纱产量达到581万吨,比上年增长15.4%,产销率从上年94.75%上升到99.3%。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4.42%,利润总额达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6%,纺织工业出口449.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4%,其中一般贸易增长22.96%,贸易顺差增长15.88%。目前,纺织工业技术改造进入新的高增长期,1—9月进口先进技术装备达2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8%,今年全年有可能超过3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内纺织设备制造业也在加速进步,已引起世界各国纺织业的高度重视,1—9月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4.52%。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且已被世界公认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工业投资市场。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吸引力正在成为跨国资本争夺的焦点。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当今世界仅仅依靠劳动力资源的利润空间在逐年缩小,在今后的五至十年中,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是成本、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中国劳动力优势的放大效应。因此,行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争夺技术制高点,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提高产业竞争力事关中国纺织工业在新时期的前途和命运。与技术进步相联系,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引进来走出去,都要围绕提高竞争力这个中心。
中国纺织工业在20世纪的竞争优势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将要用事实证明:在党的十六大方针指引下,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