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哈哈镜面之外的中国经济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0-20 20:29:00
尽管安德森认为中国不会重新修订宏观经济法例,但他同时预期,在工资水平、外汇汇率和货币的监管规定等方面,中国将会与世界其他地区接轨。
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经济的观察者,当心你的眼前是否不知不觉被放上了哈哈镜,看到的都是扭曲了的画面。高盛亚洲的研究部主管胡祖六认为,这是近年关注中国经济人士的多发症。他说:“对中国经济的评论,有种种言过其实的说法,国外有些看法过分乐观了,而国内有些看法则又太悲观。”
在和同事乔纳森·安德森联名推出的“关于中国和世界的五大神话”系列报告中,胡祖六准备“校正”这些偏差。报告的前三部分问世后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轰动,上周,安德森在香港推出了报告的第四部分。此前,胡祖六和安德森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就中国经济中一些惹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澄清”,提供了一份高盛版本的中国经济X光片。
对第四个中国神话的破译
在报告的第四部分,破译了“结构性失衡导致国内外普遍出
现通货紧缩现象”的神话。针对海外舆论对中国“输出通缩”的指责,安德森反驳说:“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并没有推低制造部门的价格水平,毋宁说,(中国对海外)主要的影响集中在传统工业和轻工业部门。即便在这些领域,影响也比我们预期的小得多,因为其他低工资的亚洲竞争者付出的代价并非不可承受。”
尽管安德森认为中国不会重新修订宏观经济法例,但他同时预期,在工资水平、外汇汇率和货币的监管规定等方面,中国将会与世界其他地区接轨。
把“中国威胁论”的调子唱得最高的是日本,其中一个核心主题是,中国出口的扩大抢走了它的高科技饭碗,这都是因为人民币太疲弱,刺激了出口,因此人民币应该升值,日元应该贬值。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担忧,在东南亚也流传甚广。
安德森认为,这些说法不能成立。他说:“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确实很快,但至今仍不是高科技净出口国家。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来料加工和零部件产品,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的企业把最后几个环节转来加工后再出口,很大部分是重复计算,增值部分很少。扣除这些因素后,中国出口增长不可能超过四小龙。”
安德森说:“加工贸易出口大约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50%,而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出口。目前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其实是服装和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而不是日本、韩国等大肆宣扬的高科技产品。”他认为,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遵循着比较优势原则,这是经济学的根本原则。在这一点上,中国也并不是一个例外。
胡祖六说:“历史表明,一个经济体的崛起,并不必然会以牺牲邻国发展为代价。很多美国人担心,中国会成为第二个日本,数年间就会用潮水般的产品攻陷美国市场。
我告诉他们,中国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因为她的经济不是出口导向的,而是主要依靠庞大的内需在支撑,过去数年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也是以刺激和扩大内需为主。”
他惋惜地说:“未来10年,中国将会以其庞大的内需成为世界经济的巨大推动力量。不过今天,很多人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把目光聚集在中国出口所带来的竞争上,这是很可惜的。”
财政危机来临?
胡祖六们实际上是在左右开弓。在反驳上述对中国经济“过分乐观”的评论的同时,他们又开始腾出手来,试图为国内外一些对中国经济“过分悲观”的看法进行“纠偏”。
9月17日,所罗门美邦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担忧中国的财政状况是否正在脱轨。所罗门美邦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说:“今年1至7月,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了10.7%,而同期财政支出增速则为18.7%。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今年的财政赤字将占GDP的4.3%,而不是预计的3%。”
如果政府高层决心维持预算规定的赤字目标,选择并不多,只有增加税收、压缩投资,或两者双管齐下,这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显得越来越必要。而实现原定政策目标的努力,无论对国企还是私企都会造成影响,只会削弱它们的增长动力,减少其资本开支。
“在我们看来,现在是到退出5年前实行的政府大规模投资的政策的时候了。但潜在的伊拉克战争,又可能对增长造成冲击,迫使政策再次扩大开支。”黄益平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将会导致财政危机。但就中国而言,财政危机的更大风险,则来自解决银行重组和养老金问题所带来的可能欠账。”
胡祖六的看法不同:“1998年以来,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功不可没。财政赤字恶化,会否造成潜在的危机呢?未必。”
他的理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相加,几乎都会超过GDP的100%,日本光是显性债务就已经超过了GDP的140%。“而中国的显性债务加上隐性债务(主要是银行坏账)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欠账,刚刚占到了GDP的100%,相对而言并不是很可怕的。”胡祖六说,“我们并不认为,中国的财政赤字会在中长期内恶化。”
银行与股市
在另一篇报告里,黄益平担心,中国是否正在进入一轮银行危机。“中国的银行是亚洲最脆弱的,需要尽快采取修补措施,以免促发一场银行危机。”黄益平说,“我们相信,目前的改革措施需要更多协调努力,而至少部分拆分一些大型银行,也有其必要性。”
胡祖六对银行问题也显得非常小心。“如果我晚上睡不着觉,那肯定是因为中国的银行,因为坏账实在大得吓人。”他说,“但银行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的。目前讨论银行问题,解决眼前的坏账并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产生坏账的原因。”
在银行坏账导致金融风险累积的情况下,会否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胡祖六说:“银行问题不解决,累积起来的风险肯定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全面冲击,股市也在劫难逃。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股市崩盘和经济低迷,就是肇祸于银行危机。”
去年下半年,胡祖六在香港发表评论说,内地股市只有大约“一打”上市公司值得投资,引起轩然大波。因此一接触股市话题,他马上变得极为谨慎。
他说:“有人说我刻意唱衰股市,其实我并没有这个能力。当中国股市的市盈率高达70倍时,股价确实已经和基本面没有多大关联。现在,我比以前要乐观一些了。
因为去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势向下,而我们股市的价格仍然高企,你是无法看好的。而今年的宏观经济比去年已有很大改善,股市的价格也比去年显得更合理了一些。现在我是审慎的乐观。”
他认为,资本市场目前应是一个调整和巩固的时期。如今散户一直对股市信心不足,这其实也有些“非理性的悲观”。
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经济的观察者,当心你的眼前是否不知不觉被放上了哈哈镜,看到的都是扭曲了的画面。高盛亚洲的研究部主管胡祖六认为,这是近年关注中国经济人士的多发症。他说:“对中国经济的评论,有种种言过其实的说法,国外有些看法过分乐观了,而国内有些看法则又太悲观。”
在和同事乔纳森·安德森联名推出的“关于中国和世界的五大神话”系列报告中,胡祖六准备“校正”这些偏差。报告的前三部分问世后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轰动,上周,安德森在香港推出了报告的第四部分。此前,胡祖六和安德森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就中国经济中一些惹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澄清”,提供了一份高盛版本的中国经济X光片。
对第四个中国神话的破译
在报告的第四部分,破译了“结构性失衡导致国内外普遍出
现通货紧缩现象”的神话。针对海外舆论对中国“输出通缩”的指责,安德森反驳说:“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并没有推低制造部门的价格水平,毋宁说,(中国对海外)主要的影响集中在传统工业和轻工业部门。即便在这些领域,影响也比我们预期的小得多,因为其他低工资的亚洲竞争者付出的代价并非不可承受。”
尽管安德森认为中国不会重新修订宏观经济法例,但他同时预期,在工资水平、外汇汇率和货币的监管规定等方面,中国将会与世界其他地区接轨。
把“中国威胁论”的调子唱得最高的是日本,其中一个核心主题是,中国出口的扩大抢走了它的高科技饭碗,这都是因为人民币太疲弱,刺激了出口,因此人民币应该升值,日元应该贬值。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担忧,在东南亚也流传甚广。
安德森认为,这些说法不能成立。他说:“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确实很快,但至今仍不是高科技净出口国家。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来料加工和零部件产品,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的企业把最后几个环节转来加工后再出口,很大部分是重复计算,增值部分很少。扣除这些因素后,中国出口增长不可能超过四小龙。”
安德森说:“加工贸易出口大约占了中国出口总额的50%,而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出口。目前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其实是服装和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而不是日本、韩国等大肆宣扬的高科技产品。”他认为,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遵循着比较优势原则,这是经济学的根本原则。在这一点上,中国也并不是一个例外。
胡祖六说:“历史表明,一个经济体的崛起,并不必然会以牺牲邻国发展为代价。很多美国人担心,中国会成为第二个日本,数年间就会用潮水般的产品攻陷美国市场。
我告诉他们,中国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因为她的经济不是出口导向的,而是主要依靠庞大的内需在支撑,过去数年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也是以刺激和扩大内需为主。”
他惋惜地说:“未来10年,中国将会以其庞大的内需成为世界经济的巨大推动力量。不过今天,很多人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把目光聚集在中国出口所带来的竞争上,这是很可惜的。”
财政危机来临?
胡祖六们实际上是在左右开弓。在反驳上述对中国经济“过分乐观”的评论的同时,他们又开始腾出手来,试图为国内外一些对中国经济“过分悲观”的看法进行“纠偏”。
9月17日,所罗门美邦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担忧中国的财政状况是否正在脱轨。所罗门美邦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说:“今年1至7月,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了10.7%,而同期财政支出增速则为18.7%。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今年的财政赤字将占GDP的4.3%,而不是预计的3%。”
如果政府高层决心维持预算规定的赤字目标,选择并不多,只有增加税收、压缩投资,或两者双管齐下,这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显得越来越必要。而实现原定政策目标的努力,无论对国企还是私企都会造成影响,只会削弱它们的增长动力,减少其资本开支。
“在我们看来,现在是到退出5年前实行的政府大规模投资的政策的时候了。但潜在的伊拉克战争,又可能对增长造成冲击,迫使政策再次扩大开支。”黄益平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将会导致财政危机。但就中国而言,财政危机的更大风险,则来自解决银行重组和养老金问题所带来的可能欠账。”
胡祖六的看法不同:“1998年以来,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功不可没。财政赤字恶化,会否造成潜在的危机呢?未必。”
他的理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相加,几乎都会超过GDP的100%,日本光是显性债务就已经超过了GDP的140%。“而中国的显性债务加上隐性债务(主要是银行坏账)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欠账,刚刚占到了GDP的100%,相对而言并不是很可怕的。”胡祖六说,“我们并不认为,中国的财政赤字会在中长期内恶化。”
银行与股市
在另一篇报告里,黄益平担心,中国是否正在进入一轮银行危机。“中国的银行是亚洲最脆弱的,需要尽快采取修补措施,以免促发一场银行危机。”黄益平说,“我们相信,目前的改革措施需要更多协调努力,而至少部分拆分一些大型银行,也有其必要性。”
胡祖六对银行问题也显得非常小心。“如果我晚上睡不着觉,那肯定是因为中国的银行,因为坏账实在大得吓人。”他说,“但银行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的。目前讨论银行问题,解决眼前的坏账并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产生坏账的原因。”
在银行坏账导致金融风险累积的情况下,会否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胡祖六说:“银行问题不解决,累积起来的风险肯定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全面冲击,股市也在劫难逃。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股市崩盘和经济低迷,就是肇祸于银行危机。”
去年下半年,胡祖六在香港发表评论说,内地股市只有大约“一打”上市公司值得投资,引起轩然大波。因此一接触股市话题,他马上变得极为谨慎。
他说:“有人说我刻意唱衰股市,其实我并没有这个能力。当中国股市的市盈率高达70倍时,股价确实已经和基本面没有多大关联。现在,我比以前要乐观一些了。
因为去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势向下,而我们股市的价格仍然高企,你是无法看好的。而今年的宏观经济比去年已有很大改善,股市的价格也比去年显得更合理了一些。现在我是审慎的乐观。”
他认为,资本市场目前应是一个调整和巩固的时期。如今散户一直对股市信心不足,这其实也有些“非理性的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