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国际直接投资的全球新趋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0-16 16:50:00
    联合国贸发会议 9 月 17 日在全球发布了《 2002 年世界投资报告》。本文在参考了报告中的大量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 , 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一、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中的作用 
    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 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成长起来 , 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 并对世界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贸发会议《 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分析表明 , 近年来 ,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明显加快 , 国际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张 , 从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其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 FDI 流量、存量、销售额、生产总值、雇员以及出口等指标 , 均可看出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目前 , 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 65 万家 , 共拥有约 85 万家国外分支机构。 2001 年 , 跨国公司外国分支机构的雇员大约有 5400 万 , 而在 1990 年只有 2400 万。 2001 年跨国公司的全球销售额约为 19 万亿美元 , 是同期全球出口额的两倍多。 在 1990 年 , 两者的数值大致相当 , 这种情况表明跨国公司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已经明显高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 。 在同一时期 ,FDI 存量从1.7 万亿上升到 6.6 万亿。目前 , 跨国公司的外国分支机构分别占全球 GDP 的十分之一和全球出口的二分之一。如果考虑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非股权联系 ( 例如 , 国际分包、技术许可和合约制造商 ) 活动的价值 , 跨国公司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更高。 
    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 , 受到许多因素的推动 , 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因素 : 其一是政策自由化 : 开放市场并允许各种 FDI 和非股权安排。由于跨国公司 FDI 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因此 , 如何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FDI,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外资政策的主要目标。在 2001 年 ,71个国家的 FDI 法律出现了 208 项修改 , 其中超过 90% 是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吸引 FDI 的流入。另外 ,2001 年又有 97 个国家签订了 158 个双边投资协定。截止到 2001 年底 , 协定总数达到 2099 个。 同样 ,2001 年各国签订了 67 个新的双重征税协定。各种区域和双边的投资协定 , 为维护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利益提供了可靠保证。 
    第二个推动因素是技术的迅速变化导致成本和风险的上升 , 对企业来说开发世界市场以分担这种成本和风险是必要的。另外 , 由于运输和通讯成本的下降 , 极大地降低了公司间的通讯和联络成本 , 使跨国公司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组合 , 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 根据效率要求 ,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一体化经营 , 极大地促进了跨国公司的效率寻求型 FDI 。 
    第三个推动因素是日益加剧的跨国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过去 50年里 , 关税的持续降低以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 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竞争 , 促使跨国公司寻求新的方式提高效率 , 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 并转移特定的生产活动以降低成本。这种加剧的竞争还导致新的国际生产形式出现 , 包括新的所有权和合约安排。 
    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与区域分布 
    2001 年 , 全球 FDI 流入和流出量急剧下降, 分别为 7351 亿 美元和 6217 亿美元。与去年相比 , FDI 流入总量下降 51%, 流出总量下降 55%, 这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在 2000 年出现创纪录的 13 万亿美元之后 , 十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的第一次下降现象。 
    流向发达国家的 FDI 从 2000 年 123 万亿美元降到 2001 年的 5031 亿美元 , 流向发展中国家的 FDI 从 2000 年 2380 亿美元下降到 2001 年的 2048 亿美元。在 FDI 的流出方面 , 情况基本相同。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经济变弱 , 特别是世界三大经济体的衰退 , 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国并购价值下降。 2001 年跨国并购总值仅有 5940 亿美元 , 是 2000 年的二分之 一。跨国并购的案件数量也在下降 , 从 2000 年的 7800 起下降到 2001 年的 6000 起。超过 10 亿美元的跨国并购从 175 起下降到 113 起 , 其 总值也从 8660 亿美元下降到 3780 亿美元。 
    从世界范围来看 ,FDI流入量的下降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 发达国家下降的幅度比较大 , 达到 59%, 而发展中国家仅下降了 14%, 流入中东欧的 FDI 整体上保持稳定。在全球 FDI 流入量 7351 亿美元中 , 5031亿美元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 204 亿美元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270 亿美元流向中东欧转型国家和地区。2001 年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在全球 FDI 流入流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28% 和 4%, 而在前两年这两个比例的平均值是 18% 和 2% 。流入 49 个最不发达国家的 FDI 仍然很少 , 分别只占流向发展中国家的 FDI 的 2% 和全球 FDI 总流量的 0.5% 。 
     2001 年 FDI 的下降主要与发达国家有关。这些国家的 FDI 流出、流入量在 2000 年达到顶峰以后 , 均急剧下降了一半以上 , 分别降到 5810 亿美元和 5031 亿美元。美国仍保持了其作为最大 FDI 接受国的地位 , 但流入量减少过半 , 下降到 1240 亿美元。尽管其 FDI 流出量下降了 30%, 美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国 , 欧盟国家再次成为其 FDI 流入流出最大的合作伙伴。然而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国作为美国 FDI 目的地的重要性上升了 , 这部分是由于花旗集团对 Ba-namex( 墨西哥 ) 的收购。在 FDI 流入方面 , 跨国并购仍是主要进入模式 , 其中德国电信公司 (Deutsche Telekom) 对 VoiceStream Wireless Corp 的 294 亿美元的收购 , 是 2001 年全球最大的跨国并购交易。 
    2001 年欧盟的 FDI 流入和流出量均下降了大约 60%, 分别下降到 3230 亿美元和 3650 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与并购有关的 FDI 的下降。流入英国和德国的 FDI下降最多 , 而流入法国、希腊和意大利的 FDI 却有所上升。在 FDI 的流出方面下降幅度更大 , 仅有的例外是爱尔兰、意大利和葡萄牙。和前几年一样 ,FDI 流出主要是跨国并购。法国成为这一地区最大的 FDI 流出投资国 , 其后是比利时和卢森堡。区域内的 FDI 占欧盟总 FDI 的份额上升。 
     其他西欧国家 FDI 的发展基本类似 , 瑞士占这些国家 FDI 的75% 。在其他发达国家中 , 日本 2001 年的 FDI 流出有所增长 , 而其国内投资和 FDI 流入出现下降 ,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持续的经济衰退。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那些与亚太地区经济联系较密切的国家相对加 拿大受美国的影响较小 , 加拿大的 FDI 流入下降了 60% 。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 FDI 下降主要集中在较少的几个东道国或地区。 特别是在阿根廷、巴西和香港 ,FDI流入量的下降达到 570 亿美元。非洲的 FDI 流入从 2000年的 90 亿美元上升到 2001 年 170 多亿美元 , 但增长的这 80 亿美元主要是几个在南非和摩洛哥的大型FDI 项目。非洲接受的 FDI 仍然很少 , 只吸收了全球FDI 流入的2%, 但相对于其经济规模 , 流入非洲的 FDI 量与其他发展中地区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 
    流人非洲的 FDI 的部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尽管一半以上的 FDI 流向了初级部门 , 特别是石油部门 , 在过去两年里 , 流入服务业 ( 诸如银行、金融和运输 ) 的 FDI 已经变得同样重要。这表明 , 在非洲的投资机会在逐步扩大。 
    流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 FDI, 从 2000 年的 1340 亿 美元下降到 2001 年的 1020 亿美元。这种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流向香港的 FDI 大幅度下降所致 , 香港流入的 FDI 在 2000 年达到创纪录的 620 亿美元后 ,2001年下降了 60% 。因此 , 如果不包括香港 ,2001 年流入这一地区的 FDI 仍相当于 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最高水平。流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FDI 基本停滞 , 但流入南亚和中亚的 FDI 有显著增长 , 分别增长了 32% 和 88% 。 亚太地区在全球 FDI 流入中所占比重从 2000 年的 9% 上升到 2001 年的大约 14% 。 
    在这种整体趋势下 , 各经济体在 2001 年的表现并不一致。中国成为亚太地区和整个发展中世界中最大的 FDI 接受国 , 印度、哈萨克、新加坡和土耳其在它们各自的区域内都是重要的 FDI 接受国。近年来 , 东盟各国吸收的 FDI 水平有所下降 ,2000-2001 年流入这一区域的 FDI 年均只有 120 亿美元 , 是其 1996-1997 年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2001 年发展中亚洲国家的 FDI 流出大约是 320 亿美元 , 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 , 这主要因为该地区最大的投资者香港的 FDI 流出下降所造成的。 
    流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FDI持续两年下降 , 这主要归因于流入巴西和阿根廷的 FDI 减少所致。在巴西 , 过去几年的私有化进程几乎停滞。在阿根廷 , 经济和金融危机阻碍了新的投资进入。由于美国花旗集团以 125 亿美元收购了墨西哥银行 (Bank Banamex), 使得墨西哥成为这一地区最大的FDI 接受国。拉美国家和地区的FDI 流出保持平稳 , 主要是流向该地区的其他国家。 
    49 个最不发达国家中 FDI 的绝对量很小 ,1998-2000 年间 , 最不发达国家吸收的 FDI 占其总投资的比例平均为 7%, 而对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 , 这一比例达到 13% 。但流入最不发达国家的 FDI高度集中 , 超过 90% 的投资方式是新建投资而不是跨国并购。2001 年 , 尽管世界总体经济放缓 , 但最不发达国家中吸收的 FDI 上升到了 38 亿美元 , 这主要是因为流入安哥拉的 FDI 显著增加所致。政府的发展援助仍然是流入最不发达国家的外部金融流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0 年 , 只有在 7 个最不发达国家 ( 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冈比亚、莱索托、缅甸、苏丹和多哥 ), 其 FDI 流入超过了双边政府发展援助 , 而且其中三个国家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国。2000 年 , 最不发达国家整体接受了 125 亿美元净值的双边和多边政府发展援助 , 这一数字在 1990 年是 168 亿美元。 
    2001 年 , 中东欧国家的 FDI 流 入 270 亿美元 , 流出 40 亿美元 , 基本保持 2000 年的水平。在这一地区的 19 个国家中 ,14 个国家的 FDI 流入出现增长 , 该地区占世界 FDI 总流入量的份额从 2000 年的 2% 上升到 2001 年的 3.7% 。 2001 年 , 中东欧国家的 FDI 流出略有下降 , 这是由于俄罗斯的 FDI 流出下降所致 , 俄罗斯的 FDI 流出占该地区的四分之三。 
    三、各国吸引跨国公司 FDI 的业绩与潜力比较 
    世界各国在利用 FDI 方面差别显著 , 未来进一步吸引 FDI 的增长潜力也不尽相同 , 为了衡量各国和地区这种业绩和潜力的差别 , 为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各国相对业绩提供实际依据 ,UNCTAD 分别采用流入 FDI 业绩指数和流入 FDI 潜力指数 , 衡量各国和地区在吸引 FDI 方面的业绩和潜力。 
    流人 FDI 业绩指数比较了一国占全球 FDI 的份额和其占全球 GDP 的份额。根据这种衡量方法与标准 ,1998-2000 年 , 发达世界整体上吸收的 FDI 与其 GDP 规模大致相当 , 其中欧盟的指数值最高 , 日本最低。从过去十年这一指数的变化来看 , 非洲出现了下降 , 拉丁美洲的指数显著提高。西亚和南亚在过去十年间指数值偏低。中东欧国家该指数值接近 1, 表明它们在全球 FDI 的份额基本等于其占全球 GDP 的份额。 
    第二个指数是吸引 FDI 的潜力指数 , 它是根据各国吸引 FDI 的潜力大小进行排序。该指数值是指一个国家 8 个变量分数的平均值。 所选择的8 个变量分别是人均 GDP 、实际 GDP 增长、出口占 GDP的比例、每千人电话线数、人均商业能源消耗、 R&D 支出占总国民收入的比例、高中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国家风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 所谓的业绩与潜力表现 , 都是基于对所有国家的排序归类 , 较高的 FDI 业绩是指业绩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上 , 相应地 , 较低 FDI 业绩是指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下。较高潜力国家是指潜力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上 , 与之对应 , 较低潜力是指潜力排名在所有国家的中点以下。 这样对各国的分类如下 : 
* 具有较高的 FDI 业绩和较高潜力的国家 :“领先国家” 。 
* 具有较高的 FDI 业绩和较低潜力的国家 :“高于潜力的国家”。 
* 具有较低的 FDI 业绩和较高潜力的国家 :“低于潜力的国家”。 
* 具有较低的 FDI 业绩和较低潜力的国家 :“表现低下的国家”。 
    1998-2000 年 , 有 42 个领先国家 , 即那些具有巨大潜力和显著业绩的国家和地区 , 包括法国、德国、 瑞典、瑞士和英国等工业化国家 ; 也包括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新加入者在内的亚洲“虎”; 以及阿根廷和智利等拉美国家; 还包括哥斯达黎加、匈牙利、爱尔兰和波兰等吸引 FDI 的新进入者。 
    高于潜力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那些不具备强大的潜力 , 但在吸引 FDI 方面做得很好的国家 , 它们中的大多数相对贫穷 , 并且缺乏强大的工业基础。巴西和中国就是处于这个群体。低于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许多经济富裕 , 工业化程度较高国家的和地区 , 但由于其政策偏好以及传统上较少依赖 FDI( 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早期阶段的中国台湾省 )、不利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和较弱的竞争力 , 因而在吸引 FDI 方面业绩较差。美国属于该类 , 一些资本相对富裕的发展中国家 ( 如沙特 ), 以及那些由于非股权形式的存在从而其 FDI 流量未能充分反映跨国公司参与程度的国家 , 以及那些主要依赖当地融资的国家 , 均被划入此列。 42 个表现低下的国家基本上是那些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 , 未能吸引到它们在全球 FDI 中预期份额的落后国家。 
    这两种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对于希望继续保持 FDI 重要接受国的领先国家来讲 , 如何保持它们在吸引 FDI 方面的竞争优势 , 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表现低下的国家 , 就需要从各方面改进它们的投资环境 , 以提升其在潜力指数中的位置。对于那些从表现低下走向高于潜力的国家和地区 , 需要迅速努力建立它们的竞争力 , 以保持其吸引投资者的优势。同样 , 对那些具有较高潜力但在吸引 FDI方面表现不佳的国家和地区 , 需要结合投资者的经营战略与考量因素 , 有针对性地付出努力 , 以提高它们现有的区位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