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天然纤维时代来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2-31 14:24:00
化学纤维面料的品质在不断改进与提高,近10年中一些仿天然纤维的化纤面料的某些性能有超过天然纤维的趋势。
天然纤维面临挑战
如果评论当今世界服装面料的品质,一般认为毛纺织物中英国的老牌产品最好,其次是西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和日本;丝织品仍然是中国丝绸、日本的和服面料享有盛名,但法国、意大利的丝绸面料更适合时装的需要;就天然纤维素纤维而言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量很高,但多半是中低档廉价品,日本、西欧、美国则生产一些高档棉麻织品;再生纤维中早期西欧的醋酯纤维织物品质优良,近期的Tencel纤维也享有盛名;合纤面料中日本的“新合纤”占绝对优势,韩国、中国台湾、西欧也有一些较佳产品。不同种类纤维的面料相比较,天然纤维面料的品质相对稳定,化学纤维面料的品质在不断改进与提高,近10年中一些仿天然纤维的化纤面料的某些性能有超过天然纤维的趋势,所以国外某些大的合纤企业声称“现在已进入超天然纤维的时代”。
实际上,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天然纤维一直独霸高档服装面料市场,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织物由于其热湿舒适性、手感、光泽和外观等性能差,常常充当低档廉价产品的角色。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日本的新合纤、欧美的细旦纤维制品问世,合纤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开始改变,一些涤纶仿丝、仿毛产品的手感与外观酷似丝、毛织物,而且其洗可穿性、颜色优于天然纤维,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涤纶产品才开始挤入高档服装面料市场,新型涤纶产品的市场价卖到普通涤纶产品的数倍.1994年日本女外衣面料消费量的60%为“新合纤”。天然纤维因此受到冷落,澳洲羊毛、中国蚕丝滞销的原因均在于此。
新合纤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以后,涤纶产品在服装面料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各国在涤纶改性方面投入的力量最多,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第一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大分子结构,如加入亲水基团;第二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纱线结构。目前,第一方面还没有获得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但第二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日本的新合纤就是一个标志。“新合纤”是世界公认的当代化纤面料的“精品”。所谓新合纤,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几家大的合纤公司相继推向市场的一大类风格新颖优美、手感柔软蓬松、外观华贵高雅的全涤纶长丝或以涤长丝为主的服装面料,是纱布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中巧妙复合了化纤、纺织、染整各领域技术进步成果后的产物。由于它们与传统涤纶面料的手感硬板、不活络、表面蜡状感、热湿舒适性差等性能截然不同,获得了“新合纤”的美称。国内有时将新合纤统称为涤纶差别化纤维织物。
在人类追求高生活质量的时代,新合纤不仅提供了优良的手感与外观,而且创造出传统纤维没有的新颖风格,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所以得到迅速发展。
新合纤的技术手段可以概括为:利用细纤维创造柔软、滑糯手感,用粗纤维获得织物的硬挺度,利用异收缩纤维及变形加工方法获得织物的蓬松性或丰满度,利用异形截面纤维创造优美的光泽,利用纤维表面形态的微细变化消除织物的表面蜡感并改善染深色性,利用腐蚀性后整理加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光泽性能。
功能性纺织品将大行其道
1996年以后日本合纤企业又开始向市场推出轻质保暖、轻质清凉、吸汗不湿、防雨透气、吸热保温、抗紫外线、隔离病毒等形形色色的功能性服装面料,这些面料既保持了20世纪90年代初新合纤的优良风格与手感,又具有一些天然纤维所没有的特殊功能。目前国内仍将这类面料称为新合纤面料。从发达国家向化纤产品的科研投入看,估计未来几年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型优质功能性面料。
多数功能性涤纶纺织品的关键技术是巧妙利用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纤维堆砌结构。随着合纤性能的提高,发达国家对天然纤维也提出了类似的功能性要求,如要求西服轻质防雨,不合要求时大型服装店就拒绝销售。目前日本毛西服面料多半采用防雨整理,制造商在尽力降低面料、里料、辅料重量的同时,在垫肩等辅料上也作打洞处理。总之,制造者不断推出新性能产品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消费者不断向产品提出新的要求。服装面料更新换代周期短、速度快,1994年以后日本的新合纤开始滞销,正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功能性涤纶纺织品。
天然纤维面临挑战
如果评论当今世界服装面料的品质,一般认为毛纺织物中英国的老牌产品最好,其次是西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和日本;丝织品仍然是中国丝绸、日本的和服面料享有盛名,但法国、意大利的丝绸面料更适合时装的需要;就天然纤维素纤维而言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量很高,但多半是中低档廉价品,日本、西欧、美国则生产一些高档棉麻织品;再生纤维中早期西欧的醋酯纤维织物品质优良,近期的Tencel纤维也享有盛名;合纤面料中日本的“新合纤”占绝对优势,韩国、中国台湾、西欧也有一些较佳产品。不同种类纤维的面料相比较,天然纤维面料的品质相对稳定,化学纤维面料的品质在不断改进与提高,近10年中一些仿天然纤维的化纤面料的某些性能有超过天然纤维的趋势,所以国外某些大的合纤企业声称“现在已进入超天然纤维的时代”。
实际上,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天然纤维一直独霸高档服装面料市场,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织物由于其热湿舒适性、手感、光泽和外观等性能差,常常充当低档廉价产品的角色。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日本的新合纤、欧美的细旦纤维制品问世,合纤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开始改变,一些涤纶仿丝、仿毛产品的手感与外观酷似丝、毛织物,而且其洗可穿性、颜色优于天然纤维,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涤纶产品才开始挤入高档服装面料市场,新型涤纶产品的市场价卖到普通涤纶产品的数倍.1994年日本女外衣面料消费量的60%为“新合纤”。天然纤维因此受到冷落,澳洲羊毛、中国蚕丝滞销的原因均在于此。
新合纤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以后,涤纶产品在服装面料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各国在涤纶改性方面投入的力量最多,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第一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大分子结构,如加入亲水基团;第二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纱线结构。目前,第一方面还没有获得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但第二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日本的新合纤就是一个标志。“新合纤”是世界公认的当代化纤面料的“精品”。所谓新合纤,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几家大的合纤公司相继推向市场的一大类风格新颖优美、手感柔软蓬松、外观华贵高雅的全涤纶长丝或以涤长丝为主的服装面料,是纱布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中巧妙复合了化纤、纺织、染整各领域技术进步成果后的产物。由于它们与传统涤纶面料的手感硬板、不活络、表面蜡状感、热湿舒适性差等性能截然不同,获得了“新合纤”的美称。国内有时将新合纤统称为涤纶差别化纤维织物。
在人类追求高生活质量的时代,新合纤不仅提供了优良的手感与外观,而且创造出传统纤维没有的新颖风格,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所以得到迅速发展。
新合纤的技术手段可以概括为:利用细纤维创造柔软、滑糯手感,用粗纤维获得织物的硬挺度,利用异收缩纤维及变形加工方法获得织物的蓬松性或丰满度,利用异形截面纤维创造优美的光泽,利用纤维表面形态的微细变化消除织物的表面蜡感并改善染深色性,利用腐蚀性后整理加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光泽性能。
功能性纺织品将大行其道
1996年以后日本合纤企业又开始向市场推出轻质保暖、轻质清凉、吸汗不湿、防雨透气、吸热保温、抗紫外线、隔离病毒等形形色色的功能性服装面料,这些面料既保持了20世纪90年代初新合纤的优良风格与手感,又具有一些天然纤维所没有的特殊功能。目前国内仍将这类面料称为新合纤面料。从发达国家向化纤产品的科研投入看,估计未来几年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型优质功能性面料。
多数功能性涤纶纺织品的关键技术是巧妙利用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纤维堆砌结构。随着合纤性能的提高,发达国家对天然纤维也提出了类似的功能性要求,如要求西服轻质防雨,不合要求时大型服装店就拒绝销售。目前日本毛西服面料多半采用防雨整理,制造商在尽力降低面料、里料、辅料重量的同时,在垫肩等辅料上也作打洞处理。总之,制造者不断推出新性能产品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消费者不断向产品提出新的要求。服装面料更新换代周期短、速度快,1994年以后日本的新合纤开始滞销,正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功能性涤纶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