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宰纺织命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2-16 12:26:00
创新是现代生产力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企业生产力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一切都围绕着创新。
纺织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重新审视创新的必要性、深层探索创新的根基、努力寻找创新的灵感,对于全面提高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意义非凡。
面料———创新的关键
面料是中国纺织品服装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瓶颈。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进口面料数量逐年增长,以中高档化纤面料为主,特别是涤纶差别化长丝面料进口量很大。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孙瑞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缩小国产面料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完成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时代的转变,除了从宏观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创新和品牌战略。
他认为,目前提高国产面料档次和水平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联合开发不够,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没有改变技术“跟随”状态;三是相关政策不完善。因此,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不断地进行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
近年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牵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流行面料”工程为引导纺织企业建立产品开发和营销创新体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中国流行面料”工程创立了代表中国纺织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群体性品牌FabricsChina。最初这一项目被命名为“纺织产品创新开发体系”,实质上,从最开始就把创新作为最核心内容,不局限于某些产品的开发,而是带动一批行业优秀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开发机制,对应国际采购商的需求和国际流行趋势,指导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目的也不在于把单个企业的产品卖出去,而是强调形成一种合力,在共同开发的基础上制造品牌效应,使FabricsChina不仅代表流行趋势,也代表质量标准,提供给国际采购商的不仅是“madeinchina”,同时也是信心的保证。
市场———创新的土壤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说,产品开发设计是一种对未来市场的投入,也是对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也是一种风险投入,因此对市场的洞察力是产品设计的灵魂,是产品开发的先导。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流行趋势研究部主任李斌红说,通过连续八届的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不难发现,企业送来的作品创新含量越来越高,成衣化倾向也有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产品采用很好的原料、很先进的创新工艺,组织结构也很复杂的产品,可是服装设计师和消费者却不一定接受得了。这就存在一个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需求契合的问题。
谈到企业产品创新在由创意阶段向市场化阶段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时,李斌红说,创新是以对市场的判断为导向,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消费者本身又以社会背景作为大的载体,因而创新应当以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进入设计人员创新意识的状态。纺织设计人员需要学会从与纺织品不相干的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而不仅仅是以组织结构和原料等为依据。目前我们的纺织工程师立足于创造和设计的生活构成相对比较贫乏,造成设计人员在灵感来源上的不足。最重要的是,产品开发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设计师有了很好的灵感就能完成很好的作品,这也是纺织品创新较之服装设计创新难度较大的地方。服装设计师可以在小小的工作室里完成作品,而纺织品创新则需要在原料、纺纱、织布、染整到成品的全过程中,通过企业有机的管理形成良性循环。这无疑对企业及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创新的主体
创新之于企业生存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共识,而人才作为创新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却一直未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目前,国内的面料设计师数量很少,水平也令人不甚满意,企业对他们也不太重视。服装设计师可以一夜走红,版型师为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倚重,待遇很高;面料设计人员与之相比,既无名又少利,因而一直从业者寥寥。另外,面料设计是实践性很强、“工”与“艺”结合异常紧密的学科,要求设计人员既懂生产流程、纤维特性,又熟悉染料、精通美术,这也是高级面料设计师缺乏的一个原因。
据了解,不少企业虽然设备换代了,厂房漂亮了,但面料设计师的地位和工作环境并没有多少改变。一些企业将设计人员囿于工厂的小天地,设计人员没有机会跑市场,更不用说出国考察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设计教育模式也不能适应当今快速的产业需求,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莘莘学子的创造性。
谈到企业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时,孙瑞哲说,企业设计开发人员综合素质较差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我国纺织企业开发设计人员普遍存在对流行趋势理解的误区。国外的开发设计人员能够根据色彩等流行趋势确定产品开发方向,而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解读流行趋势时,往往缺乏与产品的对应性。为此,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明年将加强对企业设计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流行趋势和开发管理的系统培训,引导他们树立真正迎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意识。
此外,激发设计人员的创新荣誉感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孙瑞哲说,面料设计大赛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其目的是为了唤起业界对面料设计开发的关注,同时建立一个业界专有人才培养机制。在地区间、企业间、跨国间仿造盗版现象屡禁不止的今天,鼓励原创意识,在纺织院校中培养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原创队伍,是纺织产品创新走向良性循环的不竭源泉。
纺织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重新审视创新的必要性、深层探索创新的根基、努力寻找创新的灵感,对于全面提高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意义非凡。
面料———创新的关键
面料是中国纺织品服装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瓶颈。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进口面料数量逐年增长,以中高档化纤面料为主,特别是涤纶差别化长丝面料进口量很大。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孙瑞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缩小国产面料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完成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时代的转变,除了从宏观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创新和品牌战略。
他认为,目前提高国产面料档次和水平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联合开发不够,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没有改变技术“跟随”状态;三是相关政策不完善。因此,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不断地进行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
近年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牵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流行面料”工程为引导纺织企业建立产品开发和营销创新体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中国流行面料”工程创立了代表中国纺织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群体性品牌FabricsChina。最初这一项目被命名为“纺织产品创新开发体系”,实质上,从最开始就把创新作为最核心内容,不局限于某些产品的开发,而是带动一批行业优秀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开发机制,对应国际采购商的需求和国际流行趋势,指导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目的也不在于把单个企业的产品卖出去,而是强调形成一种合力,在共同开发的基础上制造品牌效应,使FabricsChina不仅代表流行趋势,也代表质量标准,提供给国际采购商的不仅是“madeinchina”,同时也是信心的保证。
市场———创新的土壤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说,产品开发设计是一种对未来市场的投入,也是对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也是一种风险投入,因此对市场的洞察力是产品设计的灵魂,是产品开发的先导。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流行趋势研究部主任李斌红说,通过连续八届的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不难发现,企业送来的作品创新含量越来越高,成衣化倾向也有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产品采用很好的原料、很先进的创新工艺,组织结构也很复杂的产品,可是服装设计师和消费者却不一定接受得了。这就存在一个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需求契合的问题。
谈到企业产品创新在由创意阶段向市场化阶段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时,李斌红说,创新是以对市场的判断为导向,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消费者本身又以社会背景作为大的载体,因而创新应当以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进入设计人员创新意识的状态。纺织设计人员需要学会从与纺织品不相干的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而不仅仅是以组织结构和原料等为依据。目前我们的纺织工程师立足于创造和设计的生活构成相对比较贫乏,造成设计人员在灵感来源上的不足。最重要的是,产品开发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设计师有了很好的灵感就能完成很好的作品,这也是纺织品创新较之服装设计创新难度较大的地方。服装设计师可以在小小的工作室里完成作品,而纺织品创新则需要在原料、纺纱、织布、染整到成品的全过程中,通过企业有机的管理形成良性循环。这无疑对企业及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创新的主体
创新之于企业生存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共识,而人才作为创新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却一直未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目前,国内的面料设计师数量很少,水平也令人不甚满意,企业对他们也不太重视。服装设计师可以一夜走红,版型师为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倚重,待遇很高;面料设计人员与之相比,既无名又少利,因而一直从业者寥寥。另外,面料设计是实践性很强、“工”与“艺”结合异常紧密的学科,要求设计人员既懂生产流程、纤维特性,又熟悉染料、精通美术,这也是高级面料设计师缺乏的一个原因。
据了解,不少企业虽然设备换代了,厂房漂亮了,但面料设计师的地位和工作环境并没有多少改变。一些企业将设计人员囿于工厂的小天地,设计人员没有机会跑市场,更不用说出国考察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设计教育模式也不能适应当今快速的产业需求,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莘莘学子的创造性。
谈到企业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时,孙瑞哲说,企业设计开发人员综合素质较差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我国纺织企业开发设计人员普遍存在对流行趋势理解的误区。国外的开发设计人员能够根据色彩等流行趋势确定产品开发方向,而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解读流行趋势时,往往缺乏与产品的对应性。为此,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明年将加强对企业设计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流行趋势和开发管理的系统培训,引导他们树立真正迎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意识。
此外,激发设计人员的创新荣誉感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孙瑞哲说,面料设计大赛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其目的是为了唤起业界对面料设计开发的关注,同时建立一个业界专有人才培养机制。在地区间、企业间、跨国间仿造盗版现象屡禁不止的今天,鼓励原创意识,在纺织院校中培养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原创队伍,是纺织产品创新走向良性循环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