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变化在不经意间发生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12-02 15:53:00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跋涉,中国人终于跨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 

  一年过去了。我们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到底品尝到了什么? 

  涉“世”一年,是苦是甜? 

  一年来,人们至少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苦有甜。正如入世前的“利弊”之争,本次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是苦多甜少还是甜多苦少?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开局平稳”是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的评价。 

  石广生说:“过去许多方面是受到歧视的,因为你不是世贸组织成员。”现在如果发生贸易争端,中国可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解决贸易争端,比如说,对于美国的钢铁保护措施,中方就完全可以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来跟它进行斗争。石广生认为,这些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必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谈及甜与苦,石广生仍沿用了“机遇与挑战”的说法————机遇和挑战是长期的效应及结果,不可能当年就有很大的效应。  “中国经济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十分乐观。他说,到目前为止,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比预期好,多数指标的表现预示着中国经济正从政府政策主导经济增长的阶段向政府政策和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跨越。  

  如果说石广生和邱晓华的评价着眼于宏观,偏重于理性分析,那么今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将把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世人的面前: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今年1至10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002.6亿美元,增长19.7%;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 

  ————境外投资者对华投资持续增加。今年1至10月中国实际吸收外资4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5%,全年吸引外资将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已在中国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近400家。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9%。 

  未苦先甜的是汽车业。一年来,这个被公认为“受冲击最大的行业”并未像人们预测的那样遭受风吹霜打,国产车产销两旺的繁荣和进口车迟迟不至的冲击波,让汽车商多少有点喜上眉梢; 

  农业是最令人担忧的产业。可是一年过去了,预言中那种对中国农产品的严重冲击并未发生,反而做了20多年粮食净进口国的中国竟然一跃变成了粮食净出口国。忧喜转换的确有些出人意料; 

  最富戏剧性的是银行业。一年来,这里成为最激烈的战场:外资银行跑马圈地、花旗收费、“爱立信倒戈”、中国银联整合、四大国有银行力降不良贷款,拼杀中,中资银行初尝竞争之涩。对于银行间的“战争”,人们却乐于隔岸观火,毕竟更多的竞争将带来更好的服务; 

  最真切地品尝到加入世贸组织之苦的可能是温州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和国内的DVD生产企业,一个“CR法案”,一个“6C联盟”,着实是两粒不好下咽的苦果…… 

  政府践诺,做得如何?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来,中国政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全面履行承诺”,在十六大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的话语短促有力、掷地有声。 

  在市场准入方面,中国政府严格履行了加入世贸的承诺:自今年1月1日起,大幅下调了533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降低为12%。其中工业品的平均关税由14.7%降低到11.3%,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由18.8%降低到15.8%,取消了粮食、羊毛、棉花、化肥等8类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 

  进一步开放了服务贸易市场。审批外资进入银行、保险以及分销领域的步伐明显加快,并相继制定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外资通信企业管理规定、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外资旅行社管理条例等涉及服务领域的法律法规。 

  今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实际吸收外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 

  全面实施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完成了世贸组织知识产权理事会对中国加入WTO以来执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加入议定书有关承诺的审议工作。在投资领域,完成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法律及实施细则的修订,修订和公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全面、积极、建设性地参与了世贸组织各项活动。中国先后派遣了20多个谈判小组到日内瓦,参加了有关议题的谈判筹备工作,提出了中方的立场。作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中国还积极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一起共同寻求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利益平衡,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根据WTO透明度原则,自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WTO正式成员起,外经贸部门通报咨询系统就开始对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的信息提供咨询,咨询问题将在30个工作日内得到答复。据统计,目前已经收到来自各国驻华使馆、中外企业和个人的书面咨询200多件。今年9月13日,外经贸WTO咨询网正式运行。 

  中国不折不扣履行承诺的努力有目共睹。而政府转变职能的转变是其中的核心。 

  “加入世贸组织受冲击最大的是政府”,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所遭遇的挑战和人们对政府借力改革的期望。 

  2002年11月4日,首批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正式向社会公布。  

  短短一年里,国务院近30个部门已清理法规2300多件,其中废止830件,修订325件;已废止、停止执行或修改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 

  更能表现政府转变职能决心的是,垄断行业的改革重组。 

  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终于一分为二,其垄断时代宣告结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四大综合电信商共同竞争的格局正式形成。 

  2002年10月11日,民航重组尘埃落定,重组后形成的六大集团彻底地割断了与民航总局的隶属关系,成为“自主经营”企业。  

  前任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说,“中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是一个负责任的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新任总干事素帕猜说,“中国至今所做的一切符合加入WTO承诺。” 

  企业下海,是福是祸? 

  一只蝴蝶在太平洋上扇动翅膀,结果在巴西引起了一场风暴。这是物理学上所说的混沌理论。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个理论已将适用范围延伸到了经济生活。遥远的日内瓦的某次贸易谈判,就可能对中国西北偏僻村庄里农民的生活带来直接冲击。 

  与我国宏观向好不同的是,加入世贸才算真正下海的中国企业感受最深的是险滩密布。 

  “当‘中国制造’的名字越来越响亮时,中国研究机构应该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中国企业应该拿起WTO的武器保护自己,要准备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应对反倾销官司”,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大声疾呼。 

  两家钢铁企业对美“倾销”裁定的抗争大长中国企业的志气。今年5月,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后,美国商务部终于裁定马鞍山钢铁公司和潍坊钢管公司没有将其钢材“倾销”到美国市场,并许诺,今后这两家公司可不受任何约束地将其钢材出口到美国,无须交纳任何反倾销税。可就在几个月前,美国商务部还要求马钢为同类产品交纳153%的反倾销税。 

  加入世贸组织,弄潮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并非孤军奋战。 

  2002年11月4日,我国首次启动保障措施,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彩涂板、无取向硅电钢、冷轧不锈薄板(带)5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时间为3年。这是加入世贸后我国第一起利用保障措施来保护我国某个产业的案例,人们一致评价,它的启动对其他产业有着较强的示范作用。 

  然而事情总有叫人意想不到的一面,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这边钢铁企业刚刚松了一口气,那边却传来家电企业的不满之声。原来,城楼失火,殃及池鱼,钢铁保障措施一出,却使占镀锌板市场消量20%的国内家电行业面临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考验。而对一向竞争惨烈,以价格战求生存的大多数国内家电企业,莫说每台家电几十元钱的成本上升,即使是几元钱就足以改变其市场格局。难怪家电企业们都坐不住了,他们紧急呼吁:莫救了一个钢铁,反赔了一个家电…… 

  但不管怎样,自己教育自己最深刻。自我保护也好,政府保护也罢,短短的一年间,面对明滩暗礁,站在经济最前沿的中国企业也最能深切体会到这句“自古以来,福祸相依”的真谛。但如果涉过险滩的中国企业能由此找准自己的短处,真正接受“适者生存”的道理,学到“潮头抓鱼”的本领,上述一切又何尝不是一种收益呢? 

  百姓生活,变化在哪? 

  “加入世贸后,你感到了什么样的变化?”当我们拿着这个问题去询问时,没曾想,不少人的答案如出一辙:没感到什么变化。当然不可能每一个被问及的人都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里的“哼哼”那样否认和拒绝变化,那么这种共同感受从何而来呢? 

  由于缺少事件性,由于个体的差异,加入世贸组织后,发生在百姓身上的变化不像企业和政策那样来得明显。然而,潜移默化的心理变革更不容忽视。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仿佛一夜之间,培训热潮狂卷。 

  EMBA的学费虽然动辄十几万元,但报名者依然趋之若鹜;只需几万元就可读完的MBA更是炙手可热,报考人数已逾5万;报考各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更是打着滚儿朝上翻,在职研究生已成为人们知识回炉的主渠道。 

  培训热的背后,是人才需求态势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新名词是“个人竞争力”———具有国际化背景、熟悉世贸规则的人才热俏,能够提供此类教学的培训自然也火了起来。 

  人才竞争加剧是培训走热的另一成因。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竞争由“远距离”突变为“零距离”,猎头公司的频动鼓起了人们流动的愿望,唤醒了个体的危机意识和学习意识。伴着外商投资热潮涌动,2300万经过挑选的中国人流向了外企,其中不乏机关、国企的栋梁之才。 

  备受关注的是一项具有政府背景的培训计划。今年5月28日,“WTO专业人才培训工程”启动,这项由国家经贸委培训司批准、为期两年的“培训工程”将为中国企业建起一个WTO人才高地。 

  越过WTO的门槛,人们发现,培训之外的一些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变化也在不经意间发生。比如,外商投资的涌入,无疑给白领带来了大量的就业选择机会;现代零售业的开放,让质高价廉的物品更加丰富;现代金融业的开放,人们除了可以在中外资金融机构间进行更多选择之外,还可以更多地享受竞争带来的好处。 

  毕竟时间只有一年,我们还很难对加入世贸的效应做出定论。但总的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的正负效应均有所显现,积极效应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