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真的要与联合国采购擦肩而过?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8-16 11:47:00
首次在国内举办的联合国采购洽谈会尚有近百个展位无人问津。近5000家供应商盘踞的联合国采购名单上,中国仅有30家左右。
联合国送上门来的生意为什么受到如此冷遇?
首次在国内举办的联合国采购洽谈会尚有近百个展位无人问津。
记者从展会主办方了解到,今年10月21日至24日,这场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中国2002上海博览会将如期举办。届时,联合国采购司的官员要来与中国企业直接沟通,一万多种采购产品清单直接上网。博览会特意将1000个摊位中的一半留给中小企业,结果真正被中小企业认下的不足三分之一,至今还有近百个摊位虚位以待。
上海市小企业(贸易发展)服务中心国内经贸部部长刘为钢告诉记者,联合国采购有两大原则:发展中国家优先,中小企业优先。参与联合国采购,实际是叩开了属于企业的宝库之门———一旦成为联合国指定供应商,企业不仅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订单,还能获其金融支持:低息或无息贷款;联合国86个成员国的采购是通过联合国采购数据库寻找货源的,成为联合国指定供应商,是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捷径;无论在国内外生意场上,“联合国指定供应商”都是“特别通行证”,意味着诚信俱佳和有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名利双收的大好商机,却被国外企业处处抢先。据了解,联合国每年全球采购额达300亿美元,40%采购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即达20亿美元,中国供货仅占1亿美元;联合国采购供应商名目近5000家,中国仅30家左右,上海只2家。
是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吗?非也。
对照联合国采购原则,我国企业应该很有优势:最大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好而且价格有竞争力、地处亚洲靠近联合国受援国,便于就近采购。据与TIPS合作的上海市小企业(贸易发展)服务中心的数据表明,联合国直接从中国采购的产品虽不足其总金额的1%,但通过香港或其他国家地区转口的产品数高达20%。这一数字也证实我国完全有实力进入联合国采购系统。联合国此次排出“豪华”阵容“推销”自己:认购近百个摊位,出动七八十高官,目的就是想要中国企业认识到联合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买主,联合国欢迎中国企业。
商机近在眼前,我们的企业还犹豫什么?
记者了解到,其实江苏浙江地区的中小企业还是十分踊跃赴会的,浙江台州甚至希望将剩余的摊位全部拿下,只是占尽地利的上海中小企业却裹足不前,让人干着急。很多企业因为无法满足联合国采购最基本的条件————企业注册3年以上、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而被生生挡在了门外。
巧合的是,这两个最低要求恰恰是许多中小企业的软肋。
据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陈雅玉介绍,在我国,3年正是中小企业“关门”的高峰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三至五年内中小企业有一半会关门大吉,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需要花大钱出大力才能获得的质量、环境等国际论证常感心有余力不足,结果是,约95%的中小企业没有国际论证经历,真是“证”到用时方恨少。好在叫联合国采购一闹腾,这些天到服务中心来咨询国际论证的企业突然多起来了,也算是亡羊补牢了。
此外,国内企业对联合国采购“游戏规则”十分陌生,也直接导致了参与国际采购的失利。
举例说,联合国不希望讨价还价,于是报价习惯“高开低走”的中国企业被早早“淘汰出局”;再如,中国企业对小订单不屑一顾,大订单又无力按时完成,而联合国通常从小做起,几次合作后,才下大的订单;再如,中国企业常常货卖了,服务却不甚在意,让联合国不敢再接着与之打交道。当然,中国产品附加值低,联合国采购不全是低端产品,也是一个问题。如此种种错位很难让联合国采购满载而归。
博览会今年结束了明年就不会再开;联合国在二三年中将中国指定供应商“指定”至五百到七百家也就“适可而止”了。也许,此次博览会带给中小企业最大的震撼是,跨出第一步永远是最难的。
联合国送上门来的生意为什么受到如此冷遇?
首次在国内举办的联合国采购洽谈会尚有近百个展位无人问津。
记者从展会主办方了解到,今年10月21日至24日,这场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中国2002上海博览会将如期举办。届时,联合国采购司的官员要来与中国企业直接沟通,一万多种采购产品清单直接上网。博览会特意将1000个摊位中的一半留给中小企业,结果真正被中小企业认下的不足三分之一,至今还有近百个摊位虚位以待。
上海市小企业(贸易发展)服务中心国内经贸部部长刘为钢告诉记者,联合国采购有两大原则:发展中国家优先,中小企业优先。参与联合国采购,实际是叩开了属于企业的宝库之门———一旦成为联合国指定供应商,企业不仅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订单,还能获其金融支持:低息或无息贷款;联合国86个成员国的采购是通过联合国采购数据库寻找货源的,成为联合国指定供应商,是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捷径;无论在国内外生意场上,“联合国指定供应商”都是“特别通行证”,意味着诚信俱佳和有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名利双收的大好商机,却被国外企业处处抢先。据了解,联合国每年全球采购额达300亿美元,40%采购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即达20亿美元,中国供货仅占1亿美元;联合国采购供应商名目近5000家,中国仅30家左右,上海只2家。
是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吗?非也。
对照联合国采购原则,我国企业应该很有优势:最大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好而且价格有竞争力、地处亚洲靠近联合国受援国,便于就近采购。据与TIPS合作的上海市小企业(贸易发展)服务中心的数据表明,联合国直接从中国采购的产品虽不足其总金额的1%,但通过香港或其他国家地区转口的产品数高达20%。这一数字也证实我国完全有实力进入联合国采购系统。联合国此次排出“豪华”阵容“推销”自己:认购近百个摊位,出动七八十高官,目的就是想要中国企业认识到联合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买主,联合国欢迎中国企业。
商机近在眼前,我们的企业还犹豫什么?
记者了解到,其实江苏浙江地区的中小企业还是十分踊跃赴会的,浙江台州甚至希望将剩余的摊位全部拿下,只是占尽地利的上海中小企业却裹足不前,让人干着急。很多企业因为无法满足联合国采购最基本的条件————企业注册3年以上、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而被生生挡在了门外。
巧合的是,这两个最低要求恰恰是许多中小企业的软肋。
据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总经理陈雅玉介绍,在我国,3年正是中小企业“关门”的高峰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三至五年内中小企业有一半会关门大吉,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需要花大钱出大力才能获得的质量、环境等国际论证常感心有余力不足,结果是,约95%的中小企业没有国际论证经历,真是“证”到用时方恨少。好在叫联合国采购一闹腾,这些天到服务中心来咨询国际论证的企业突然多起来了,也算是亡羊补牢了。
此外,国内企业对联合国采购“游戏规则”十分陌生,也直接导致了参与国际采购的失利。
举例说,联合国不希望讨价还价,于是报价习惯“高开低走”的中国企业被早早“淘汰出局”;再如,中国企业对小订单不屑一顾,大订单又无力按时完成,而联合国通常从小做起,几次合作后,才下大的订单;再如,中国企业常常货卖了,服务却不甚在意,让联合国不敢再接着与之打交道。当然,中国产品附加值低,联合国采购不全是低端产品,也是一个问题。如此种种错位很难让联合国采购满载而归。
博览会今年结束了明年就不会再开;联合国在二三年中将中国指定供应商“指定”至五百到七百家也就“适可而止”了。也许,此次博览会带给中小企业最大的震撼是,跨出第一步永远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