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需要更多精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8-15 21:39:00
8月上旬,“大型苏杭丝绸、上海服装精品特价展销、展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来展销的企业多来自江、浙、沪,产品虽然以丝绸为主,但不止局限在丝绸领域,棉、麻、针织服装都不少。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年都要举办几次类似的展销,市民已经司空见惯了。但这次展会似乎比平时火暴,不大的展厅里挤满了190多个展位,接踵而来的顾客把通道挤得满满的,不少顾客携带大包、小包满载而出。
考察其热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价格低廉。这里的服装、丝绸产品(披肩、手绢等)都很便宜,几十元一件的居多。一位展商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产品价格原本不高。夏天即将过去,我们要把夏季的存货统统甩出去,不能把货压在手里,要尽可能地回笼资金,所以价格就更低了。实际上,这几天甩卖夏装的不止展销会一处,北京的不少商场甚至名牌时装企业所设的“店中店”都在搞。现在服装业竞争异常激烈,时装款式变换很快,企业还要抢占下一轮销售的份额,因此刚一过伏天,就要甩夏装。商厦尚且如此,何况展销会呢?一些消费者也是瞄准了这阵甩卖风才来选购的。由于展销会的服装高档货很少,来这里的以老年人居多,到处可见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商家针对这些消费者,推出了很多特型服装,号大或版型特殊,适合体态有些臃肿的老年人穿着,价格上也好商量,可以大幅度杀价。所以,本次展销才熙熙攘攘,分外热闹。
美中不足的是服装精品不多,特别是丝绸精品很少。这实际不是一个展销会的问题。在不少地方,包括丝绸的故乡——苏州、杭州,丝绸精品也不多,即使作为旅游产品推销也不太受欢迎。这主要是我国丝绸业长期以加工为主、缺少自己的品牌造成的。有一位展商表示,我们薄利多销,以量取胜。实际上,这不仅是丝绸零售商,也是生产商和外贸商的经营战略。薄利是事实,但能不能以此在竞争中取胜就很难说了。丝绸业巨子、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沈爱琴女士说:“丝绸是高档产品,必须经常熨烫,讲究保养,穿着的场合也受限制,是很贵族化的服装。”今年春节前后,唐装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实际也与丝绸的品质有关,丝绸服装是很难大众化的,应该以高、中档产品为主,不宜有太多的廉价货。业内专家、意大利的曼兹尼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大利服装企业虽然以几个人、十几个人的中小企业为主,但他们对产品工艺精益求精,十分重视品牌的创建与维护,企业和本国及法国的时装设计师联系密切,产品能体现世界的流行趋势,所以大受欢迎。意大利服装利润丰厚,名牌产品一件上万美元,利润率很高。而我们为别人加工衣服,或出口原料、粗加工产品,一件只赚1美元左右,需要卖几千件衣服才抵得上人家一件衣服的利润。
这次丝绸服装展会诚然搞得不错,但瞩目今后,在内销和外销市场,以量取胜的道路能走多久呢?在丝绸的故乡,在2000多年前就开辟了“丝绸之路”的古老国度,丝绸精品应当多起来。
考察其热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价格低廉。这里的服装、丝绸产品(披肩、手绢等)都很便宜,几十元一件的居多。一位展商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产品价格原本不高。夏天即将过去,我们要把夏季的存货统统甩出去,不能把货压在手里,要尽可能地回笼资金,所以价格就更低了。实际上,这几天甩卖夏装的不止展销会一处,北京的不少商场甚至名牌时装企业所设的“店中店”都在搞。现在服装业竞争异常激烈,时装款式变换很快,企业还要抢占下一轮销售的份额,因此刚一过伏天,就要甩夏装。商厦尚且如此,何况展销会呢?一些消费者也是瞄准了这阵甩卖风才来选购的。由于展销会的服装高档货很少,来这里的以老年人居多,到处可见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商家针对这些消费者,推出了很多特型服装,号大或版型特殊,适合体态有些臃肿的老年人穿着,价格上也好商量,可以大幅度杀价。所以,本次展销才熙熙攘攘,分外热闹。
美中不足的是服装精品不多,特别是丝绸精品很少。这实际不是一个展销会的问题。在不少地方,包括丝绸的故乡——苏州、杭州,丝绸精品也不多,即使作为旅游产品推销也不太受欢迎。这主要是我国丝绸业长期以加工为主、缺少自己的品牌造成的。有一位展商表示,我们薄利多销,以量取胜。实际上,这不仅是丝绸零售商,也是生产商和外贸商的经营战略。薄利是事实,但能不能以此在竞争中取胜就很难说了。丝绸业巨子、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沈爱琴女士说:“丝绸是高档产品,必须经常熨烫,讲究保养,穿着的场合也受限制,是很贵族化的服装。”今年春节前后,唐装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实际也与丝绸的品质有关,丝绸服装是很难大众化的,应该以高、中档产品为主,不宜有太多的廉价货。业内专家、意大利的曼兹尼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大利服装企业虽然以几个人、十几个人的中小企业为主,但他们对产品工艺精益求精,十分重视品牌的创建与维护,企业和本国及法国的时装设计师联系密切,产品能体现世界的流行趋势,所以大受欢迎。意大利服装利润丰厚,名牌产品一件上万美元,利润率很高。而我们为别人加工衣服,或出口原料、粗加工产品,一件只赚1美元左右,需要卖几千件衣服才抵得上人家一件衣服的利润。
这次丝绸服装展会诚然搞得不错,但瞩目今后,在内销和外销市场,以量取胜的道路能走多久呢?在丝绸的故乡,在2000多年前就开辟了“丝绸之路”的古老国度,丝绸精品应当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