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对奥地利出口前景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8-09 21:35:00
奥地利是个既进口又出口服装的国家。奥国产服装年销售额14亿多美元,其中近90%依赖于出口。奥2000年进口服装约29.3亿欧元,比1999年增加2.4%。2001年前11个月,奥进口服装29.8亿欧元,同比增长8.8%。在奥进口服装中,高档时装占半壁江山,主要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中低档服装(含休闲装)多来自匈牙利、捷克、土耳其、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国。因去年经济不景气,德、意高档服装对奥出口不畅,销售额未能增加,但仍占奥服装进口35%的市场份额。匈、捷的中低档服装对奥出口多以加工贸易为主,市场份额近30%。同期来自印尼、土、孟等国的服装虽有增无减,但所占市场份额较少,均在5%以下。奥国产服装占其本国服装市场的份额只有6%。
中国服装对奥出口以中低档和休闲装为主。据奥方统计,2000年中国服装及辅料对奥出口达2.33亿欧元,增长15%。据奥联邦统计局不完全统计,2001年1-11月,中国对奥服装出口约2.25亿欧元,同比增长3.5%;同期奥还从香港进口服装8000多万欧元,同比增长5.1%。从1999-2001年,中国服装对奥出口平均以8%的速度增长,市场占有率约为7.6%。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服装对奥出口可望继续增加原因有二:
首先,2002-2004年,欧盟将逐步取消对中国服装的进口配额限制,市场准入条件的改善必将激活奥当地市场对中国服装进口的需求。我国服装价格便宜,货源充足,这始终是巩固和加大市场价额的突出优势所在。
其次,随着欧盟的东扩,匈、捷等国服装对奥出口将失去后劲,中国服装出口面临新的机遇。近年来,东欧服装出口之所以发展较快,其比较优势除在地缘上与奥国毗邻,运输方便以外,价格低廉亦是重要因素,尤其是人工费用及税收水平一般低于奥国内水平的50%,特别适合奥商界开展境外来料加工业务。但匈、捷等国目前所具有的价格优势将在加入欧盟后与其他欧盟国家趋于一致,从而使奥商从匈、捷进口服装或搞来料加工业务再无大利可图。
以上是中国服装扩大出口的有利因素。但为切实增强中国服装出口的综合竞争力,今后中国还须注意提高服装出口质量。从奥服装进口商的反应来看,目前虽然中国服装出口质量较前有所提高,但与东欧国家相比,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仍然较低。中国出口服装质量的突出问题是:一是面料处理如染色、柔软性及特种性能的工艺处理不过关,质量不稳定;二是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有的全棉质地服装包括针织服装在内,预缩处理不达标,洗涤后即出现严重变形的现象;三是服装设计与款式不能紧跟欧洲消费者的爱好及流行趋势。
奥从中国进口服装的有关配额被纳入欧盟统一分配计划,没有额外的限制措施,在质量标准的要求上与德国类似,并与德国工业标准化组织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由于奥是欧盟成员国,其有关对纺织品和服装质量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检验标准已有80%与欧盟及国际技术标准接轨。
由于奥服装业对出口依赖性较强,且主销市场是欧盟,故对中国服装逐步扩大向欧盟出口深表忧虑,担心中国凭借低廉的价格优势侵蚀其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奥服装业为增强其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一方面强烈要求欧盟修改普惠制税法,减少对亚洲服装面料的进口关税,进而降低在东欧国家开展来料加工的生产成本,以达到与中国服装出口进行抗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新一轮的WTO谈判中积极呼吁反对国际贸易壁垒,力求改善奥服装出口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奥服装对其他国家包括向亚洲国家出口的市场比例。
中国服装对奥出口以中低档和休闲装为主。据奥方统计,2000年中国服装及辅料对奥出口达2.33亿欧元,增长15%。据奥联邦统计局不完全统计,2001年1-11月,中国对奥服装出口约2.25亿欧元,同比增长3.5%;同期奥还从香港进口服装8000多万欧元,同比增长5.1%。从1999-2001年,中国服装对奥出口平均以8%的速度增长,市场占有率约为7.6%。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服装对奥出口可望继续增加原因有二:
首先,2002-2004年,欧盟将逐步取消对中国服装的进口配额限制,市场准入条件的改善必将激活奥当地市场对中国服装进口的需求。我国服装价格便宜,货源充足,这始终是巩固和加大市场价额的突出优势所在。
其次,随着欧盟的东扩,匈、捷等国服装对奥出口将失去后劲,中国服装出口面临新的机遇。近年来,东欧服装出口之所以发展较快,其比较优势除在地缘上与奥国毗邻,运输方便以外,价格低廉亦是重要因素,尤其是人工费用及税收水平一般低于奥国内水平的50%,特别适合奥商界开展境外来料加工业务。但匈、捷等国目前所具有的价格优势将在加入欧盟后与其他欧盟国家趋于一致,从而使奥商从匈、捷进口服装或搞来料加工业务再无大利可图。
以上是中国服装扩大出口的有利因素。但为切实增强中国服装出口的综合竞争力,今后中国还须注意提高服装出口质量。从奥服装进口商的反应来看,目前虽然中国服装出口质量较前有所提高,但与东欧国家相比,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仍然较低。中国出口服装质量的突出问题是:一是面料处理如染色、柔软性及特种性能的工艺处理不过关,质量不稳定;二是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有的全棉质地服装包括针织服装在内,预缩处理不达标,洗涤后即出现严重变形的现象;三是服装设计与款式不能紧跟欧洲消费者的爱好及流行趋势。
奥从中国进口服装的有关配额被纳入欧盟统一分配计划,没有额外的限制措施,在质量标准的要求上与德国类似,并与德国工业标准化组织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由于奥是欧盟成员国,其有关对纺织品和服装质量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检验标准已有80%与欧盟及国际技术标准接轨。
由于奥服装业对出口依赖性较强,且主销市场是欧盟,故对中国服装逐步扩大向欧盟出口深表忧虑,担心中国凭借低廉的价格优势侵蚀其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奥服装业为增强其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一方面强烈要求欧盟修改普惠制税法,减少对亚洲服装面料的进口关税,进而降低在东欧国家开展来料加工的生产成本,以达到与中国服装出口进行抗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新一轮的WTO谈判中积极呼吁反对国际贸易壁垒,力求改善奥服装出口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奥服装对其他国家包括向亚洲国家出口的市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