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落后只是过程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7-16 21:12:00
我国的纺织业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身定位为生产普通服装与普通面料,特征是:廉价--出口--纺织弱国的反复循环之中。因为廉价,所以质量一般,但产量大。可是人们所说的高级纺织品却与之绝对相反:纺织强国--面料价高--单个品种产量少,品种多,总体利润高(即:少批量、多品种)。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之一是出口造成的。出口创汇是我们纺织企业的核心任务,因为可以赚取大量美元,这恰恰满足了欧美的低端市场,欧美人对低档品的需求,由我们来完成。因为产量大,虽然单价利润少,但是总额利润也很可观。这种格局,现在看来不应做大的改变,因为以江浙、闽、粤的纺织业情况来看,局面还是可以的。而在此种经济规律下,何谈有什么面料设计师呢?都是按国外定单即客样来生产,以接大单为荣。何来创新?
原因之二是我国的国家标准使然。国标的思想是既要促进我国的纺织工业发展,又要保护现有的纺织企业。标准出发点是纺织企业本身,而不是服装需求者。恰是保护的思想阻碍了纺织业的发展,好象是保护了自己,实际上是把自己给套住了,没有高级面料生产者以自己达到中国国标为荣,这真是我们纺织业的悲哀!我认为,应该再出一套高标准,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制订,简化评分标准(现在的标准定等比较繁杂,服装企业不易掌握),由纺织行业协会推广,鼓励众多企业以使用优秀标准为荣。这就好象质量达到老国标一等品是考试60分,刚刚及格,好企业应该应向优秀标准发展,以提高自身信誉和知名度。
原因之三是经济状况与人文环境的问题。现在大陆面料厂家的经营思想是最终赚钱与否,企业有生产精品意识的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仅仅以产量大为荣,重视定单大的所谓大客户,也许这些大客户只不过是外国超市的供应商。再有,我们中国在多数人以简洁大方为荣,以奢侈豪华为不齿,这样怎么能愿意生产高档面料呢?何况高档面料投入大,风险大,前期准备时间长,绝非一年半载所能成功的,没有至少五六年的积累是不可能有什么成果的。这种客观环境,使得我国不易产出高档面料。出新、出奇是时装所必需的,面料何尝不需呢?可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中西部的,几个有这样意识的呢?
高档纺织品与现代化大工业的矛盾
评论家们和时装企业总爱提少批量,多品种是发展趋势,多么多么有前途,可是这和现代化工业是相悖的。纺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很奇特--既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总存在的矛盾。所以美国几乎没有什么面料生产厂家,欧洲除了意大利以外也是差不多的情况。高级时装一般产量不会太大,否则怎么叫做高级呢?其质量要求高,花色多,是高级小作坊式地生产,有品牌,惟有这样才能满足要求。但这种情况还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要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进口纺织品的结构,就会发现进口品种有品种多,单个品种数量少,以高级为主的特点。再有,高档时装有崇洋的心理,若没有这种奢华、虚浮的光环怎能称得起是高档时装呢?所以我国需要永远进口高级面料。结论就是我们不必有这种生产不了高级面料着急的心态。
对企业来讲,是接大单,还是接新特的品种呢?真是两难之中,实际情况一般企业宁愿接大单,也不十分情愿开发新东西,眼前利益使然、规模化使然。
若说纺织为夕阳工业,我们不必发展了,那难道让其他亚洲国家去赚钱?若要发展的话,必需有投入,那纺织业倒象正午产业!
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交货快,世界上独一无二,盛泽数量在每色几千米以内的化纤绸定单当天就可以交货!别国谁也比不了!江浙、闽、粤的发展得好,但就是新品种跟进的速度参差不齐,环境污染大。毛精纺、真丝、麻类有一定水平。(高档棉、化纤类急需提高)。
今后我国的纺织面料会在中档品种上有巨大的成就,市场也会很有前途。没有明确的市场商品定位,必然会亏损。当然,在认清自己商品的市场定位基础上,我国肯定会战胜韩国、台湾地区的。我们自然是纺织强国。
原因之一是出口造成的。出口创汇是我们纺织企业的核心任务,因为可以赚取大量美元,这恰恰满足了欧美的低端市场,欧美人对低档品的需求,由我们来完成。因为产量大,虽然单价利润少,但是总额利润也很可观。这种格局,现在看来不应做大的改变,因为以江浙、闽、粤的纺织业情况来看,局面还是可以的。而在此种经济规律下,何谈有什么面料设计师呢?都是按国外定单即客样来生产,以接大单为荣。何来创新?
原因之二是我国的国家标准使然。国标的思想是既要促进我国的纺织工业发展,又要保护现有的纺织企业。标准出发点是纺织企业本身,而不是服装需求者。恰是保护的思想阻碍了纺织业的发展,好象是保护了自己,实际上是把自己给套住了,没有高级面料生产者以自己达到中国国标为荣,这真是我们纺织业的悲哀!我认为,应该再出一套高标准,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制订,简化评分标准(现在的标准定等比较繁杂,服装企业不易掌握),由纺织行业协会推广,鼓励众多企业以使用优秀标准为荣。这就好象质量达到老国标一等品是考试60分,刚刚及格,好企业应该应向优秀标准发展,以提高自身信誉和知名度。
原因之三是经济状况与人文环境的问题。现在大陆面料厂家的经营思想是最终赚钱与否,企业有生产精品意识的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仅仅以产量大为荣,重视定单大的所谓大客户,也许这些大客户只不过是外国超市的供应商。再有,我们中国在多数人以简洁大方为荣,以奢侈豪华为不齿,这样怎么能愿意生产高档面料呢?何况高档面料投入大,风险大,前期准备时间长,绝非一年半载所能成功的,没有至少五六年的积累是不可能有什么成果的。这种客观环境,使得我国不易产出高档面料。出新、出奇是时装所必需的,面料何尝不需呢?可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中西部的,几个有这样意识的呢?
高档纺织品与现代化大工业的矛盾
评论家们和时装企业总爱提少批量,多品种是发展趋势,多么多么有前途,可是这和现代化工业是相悖的。纺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很奇特--既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总存在的矛盾。所以美国几乎没有什么面料生产厂家,欧洲除了意大利以外也是差不多的情况。高级时装一般产量不会太大,否则怎么叫做高级呢?其质量要求高,花色多,是高级小作坊式地生产,有品牌,惟有这样才能满足要求。但这种情况还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要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进口纺织品的结构,就会发现进口品种有品种多,单个品种数量少,以高级为主的特点。再有,高档时装有崇洋的心理,若没有这种奢华、虚浮的光环怎能称得起是高档时装呢?所以我国需要永远进口高级面料。结论就是我们不必有这种生产不了高级面料着急的心态。
对企业来讲,是接大单,还是接新特的品种呢?真是两难之中,实际情况一般企业宁愿接大单,也不十分情愿开发新东西,眼前利益使然、规模化使然。
若说纺织为夕阳工业,我们不必发展了,那难道让其他亚洲国家去赚钱?若要发展的话,必需有投入,那纺织业倒象正午产业!
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交货快,世界上独一无二,盛泽数量在每色几千米以内的化纤绸定单当天就可以交货!别国谁也比不了!江浙、闽、粤的发展得好,但就是新品种跟进的速度参差不齐,环境污染大。毛精纺、真丝、麻类有一定水平。(高档棉、化纤类急需提高)。
今后我国的纺织面料会在中档品种上有巨大的成就,市场也会很有前途。没有明确的市场商品定位,必然会亏损。当然,在认清自己商品的市场定位基础上,我国肯定会战胜韩国、台湾地区的。我们自然是纺织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