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纺织处吴同兴:纺织总体形势可望好于去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6-04 10:47:00
国内外棉价基本接轨,有利于恢复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2001/2002年度新棉上市以来,国内外总体呈供大于求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本年度全国棉花产量532万吨,比上年增长20%;棉花消费量近500万吨,增长不大,当年产量已超过消费量。再考虑期初库存,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价格显著下降。在全球棉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国内外棉价已基本接轨。这对于恢复我国纺织工业比较优势、抵消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纺织行业效益是非常有利的。
加入WTO后,设限地区取消了部分配额限制,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提供了机遇。
2002年我国享受到ATC协议规定的第一、二、三阶段取消配额限制的好处,取消配额限制的类别约合出口额40亿美元,占我国对设限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3左右。另外,还可享受“额外增长率”和“灵活条款”方面的益处。 相关政策调整,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纺织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今年涉及纺织行业的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取消毛纺、化纤生产能力的宏观管理,棉花和羊毛进口由配额许可证管理调整为关税配额管理,聚酯切片、腈纶、涤纶进口由配额许可证管理调整为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棉纺细纱机、气流纺纱机由配额管理调整为自动进口许可管理随着关税水平等。纺织原料进口关税也有所降低。
国家将继续支持纺织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国债技改投资继续把纺织工业作为重点。加入WTO后,投资领域逐步开放,外资进入的步伐将加快,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加快技术引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不利因素全球经济衰退,使纺织出口面临更大压力。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0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2%,低于公认的经济衰退临界值2.4%的水平。特别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市场依赖,三大主销市场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纺织出口的影响更大。
加入WTO后,化纤业等竞争力不足的产业以及国有纺织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今年化纤长丝及纱线关税下降了4.2~7个百分点,合纤短纤下降6.4个百分点,腈纶短纤下降7.2个百分点,大部分化纤类机织物下降7个百分点。降低关税、取消配额后,聚酯切片、涤纶进口价与国内价基本持平,腈纶则要低于国内市场价。而目前国内市场价已经接近或低于化纤企业的成本价,化纤业效益显著下降,国有化纤企业已经濒临亏损边缘。国有纺织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
未来发展趋势
从影响今年纺织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看出,今年纺织经济形势有喜有忧,但总体形势可望好于去年。预计今年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增长10%;纺织品服装出口超过550亿美元,增长4%左右;利润接近300亿元,增长10%左右。
纺织工业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企业间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
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关键看竞争力,优势企业会越来越强,而劣势企业则可能更快地被淘汰。因此,应加强行业预警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充分利用WTO协定和国际规则,保护国内产业的正当权益。并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秩序,防止恶性竞争。
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势在必行。 纺织工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前后道相关产业利润将日趋平均化,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势在必行。 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国家将继续支持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最近,国家经贸委明确2002年国债技改项目投资重点:一是促进产业升级。二是加快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骨干企业,培育一批跨地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发展壮大的投资主体。三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业节能节水和污染治理。四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纺织行业作为国债技改4大重点投资行业之一,针对面料质量差、高档产品大量进口,纺织及印染后整理装备落后等问题,改造重点是提高化纤差别化率和增加高档纺织面料有效供给。继续对重点纺织企业中的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等主要工艺环节进行配套改造,最终达到增加高档面料30亿米;吨纤维创汇水平由1.5万美元提高到2万美元。精梳纱比例由目前的22%提高到40%,无梭布比例由25%提高到60%。印染行业先进设备比重由20%提高到40%。同时,大力提高化纤差别化率,高性能纤维比重由20%提高到45%以上。 纺织企业经营战略日趋多样化。
纺织企业将转变“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经营战略将日趋多样化。
一是市场多元化。纺织工业的增长将由主要靠出口拉动逐步转向由出口和国内消费共同拉动。纺织企业应注意到这一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战略,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重视开拓国内市场,尽快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出口方面,除了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外,将开拓俄罗斯、东欧、非洲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提高传统市场占有率,开拓东欧、非洲等新市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走出去",逐步实现“产品输出"向“产品和资本输出相结合"战略的转变。
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企业将因地制宜,找准市场定位,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不是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去创名牌,实力雄厚的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在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寻求优势;而一个普通的服装厂,可以选择作为其他企业的加工点,在加工质量和加工成本上寻求优势。再如有的企业实施多种经营战略,后道企业向前道延伸或前道企业向后道延伸,甚至跨出纺织;而有的企业则在某个专门领域甚至专门产品做精做细,成为市场拾缺者。采取适当的经营战略,“大而优”和“小而专”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
加入WTO后,设限地区取消了部分配额限制,为进一步扩大出口提供了机遇。
2002年我国享受到ATC协议规定的第一、二、三阶段取消配额限制的好处,取消配额限制的类别约合出口额40亿美元,占我国对设限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3左右。另外,还可享受“额外增长率”和“灵活条款”方面的益处。 相关政策调整,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纺织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今年涉及纺织行业的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取消毛纺、化纤生产能力的宏观管理,棉花和羊毛进口由配额许可证管理调整为关税配额管理,聚酯切片、腈纶、涤纶进口由配额许可证管理调整为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棉纺细纱机、气流纺纱机由配额管理调整为自动进口许可管理随着关税水平等。纺织原料进口关税也有所降低。
国家将继续支持纺织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国债技改投资继续把纺织工业作为重点。加入WTO后,投资领域逐步开放,外资进入的步伐将加快,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加快技术引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不利因素全球经济衰退,使纺织出口面临更大压力。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0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2%,低于公认的经济衰退临界值2.4%的水平。特别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市场依赖,三大主销市场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纺织出口的影响更大。
加入WTO后,化纤业等竞争力不足的产业以及国有纺织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今年化纤长丝及纱线关税下降了4.2~7个百分点,合纤短纤下降6.4个百分点,腈纶短纤下降7.2个百分点,大部分化纤类机织物下降7个百分点。降低关税、取消配额后,聚酯切片、涤纶进口价与国内价基本持平,腈纶则要低于国内市场价。而目前国内市场价已经接近或低于化纤企业的成本价,化纤业效益显著下降,国有化纤企业已经濒临亏损边缘。国有纺织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
未来发展趋势
从影响今年纺织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看出,今年纺织经济形势有喜有忧,但总体形势可望好于去年。预计今年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增长10%;纺织品服装出口超过550亿美元,增长4%左右;利润接近300亿元,增长10%左右。
纺织工业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企业间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
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关键看竞争力,优势企业会越来越强,而劣势企业则可能更快地被淘汰。因此,应加强行业预警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充分利用WTO协定和国际规则,保护国内产业的正当权益。并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秩序,防止恶性竞争。
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势在必行。 纺织工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前后道相关产业利润将日趋平均化,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势在必行。 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
国家将继续支持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最近,国家经贸委明确2002年国债技改项目投资重点:一是促进产业升级。二是加快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骨干企业,培育一批跨地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发展壮大的投资主体。三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业节能节水和污染治理。四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纺织行业作为国债技改4大重点投资行业之一,针对面料质量差、高档产品大量进口,纺织及印染后整理装备落后等问题,改造重点是提高化纤差别化率和增加高档纺织面料有效供给。继续对重点纺织企业中的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等主要工艺环节进行配套改造,最终达到增加高档面料30亿米;吨纤维创汇水平由1.5万美元提高到2万美元。精梳纱比例由目前的22%提高到40%,无梭布比例由25%提高到60%。印染行业先进设备比重由20%提高到40%。同时,大力提高化纤差别化率,高性能纤维比重由20%提高到45%以上。 纺织企业经营战略日趋多样化。
纺织企业将转变“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经营战略将日趋多样化。
一是市场多元化。纺织工业的增长将由主要靠出口拉动逐步转向由出口和国内消费共同拉动。纺织企业应注意到这一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战略,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重视开拓国内市场,尽快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出口方面,除了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外,将开拓俄罗斯、东欧、非洲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提高传统市场占有率,开拓东欧、非洲等新市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走出去",逐步实现“产品输出"向“产品和资本输出相结合"战略的转变。
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企业将因地制宜,找准市场定位,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不是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去创名牌,实力雄厚的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在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寻求优势;而一个普通的服装厂,可以选择作为其他企业的加工点,在加工质量和加工成本上寻求优势。再如有的企业实施多种经营战略,后道企业向前道延伸或前道企业向后道延伸,甚至跨出纺织;而有的企业则在某个专门领域甚至专门产品做精做细,成为市场拾缺者。采取适当的经营战略,“大而优”和“小而专”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