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传统民族服装:发展民族性任重道远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4-22 10:50:00
   有关专家指出,传统少数民族服装要走向市场,从“少数”成为“多数”,关键在于把民族性的精华部分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服饰,不仅做工精巧细致,而且在颜色搭配、款式构架上也颇有独到之处,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服装设计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高级服装设计师孙卓珍认为,从制作工艺来说,以前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全部使用手工制作,而且经常使用特色的蜡染、扎染等技术,染料也是用各种天然色素自制的。传统的少数民族服装有很多款式都显得特别复杂,比方说衣服搭配特别讲究,帽子上要仔细装点,衣服上的小饰品也特别多。此外,自制的染料容易褪色,色牢度差;传统的土布有缺乏舒适感、特别厚重、不利于透气排汗、难于保养等缺点。
    对于消费人群来说,少数民族服装要走向市场,还需要细分市场:对于一些国外消费者来说,他们喜欢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喜欢土布、自制染料,喜欢手工;而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民族服装如果停留在土布染料的基础上,肯定没有多大市场,大众消费正引导服装设计往现代、简洁、轻便的方向发展,面料选择趋于现代、优质、轻便、舒适。从少数民族群众来看,盛装的民族服饰仅仅在节日庆祝场面出现。民族服装如果跟现代面料结合起来,因为制作要求高、工艺复杂,价格相应偏高,一般消费者承受不起。
    从当前生产来看,现在的少数民族服装市场绝大部分集中在演出服装上,而一些歌舞剧团自己能够批量制作。以广西为例,区内还没有专门生产少数民族服装的企业,虽然不少单位、企业都能制作这类服装,但都是少量生产,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作为旅游工艺纪念品,这类服装的市场也很有限。
    专家认为,只要市场有需求,生产就不会存在大的问题。比如为了满足特殊需要,现在广西宾阳、武鸣等地还保留有手工制作服装,广西服装设计研究所、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也保留有研究、生产传统土布服装的实力。广西服装设计研究所已经连续多年为广西自治区人大和政协“两会”代表、委员定做部分少数民族服装,但已经不用传统的土布服装,而采用丝绸、麻、毛料等原料,而且在一些款式方面强化了简约效果。这一变化反映了市场的趋向,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民族服装的传统文化究竟还能保存多久?
    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李建云认为,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一般只在少数场合、少数时间着装,当前的少数民族服装还停留在工艺美术的阶段上,距离大众消费还有较大的距离,但是服装界已经透露出一些趋势。2001年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服装周上,人们从吴海燕、张肇达等设计师的作品上,还能够看到很多少数民族服装的色彩、饰品和图案。这充分说明,当前的传统民族服装需要融入现代大众服装消费中,既要保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孙卓珍认为,传统的服装文化如果停滞不前,很多好的东西都会逐渐消磨、丢失。如今少数民族服装中的一些精华部分被保留下来,比如傣族的裹裙已经被很多消费者所接受并开始流行,少数民族服装的一些特色镶边、饰物也出现在很多大众服装上;一部分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部分,比如繁杂的饰物、落后的工艺等,已经逐渐被淘汰。这样从整体上看,才能显示出少数民族服装“少数”变“多数”的大趋势,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