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涤纶短纤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4-20 13:29:00
涤纶短纤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因其优良的特性和柔软的手感,当之无愧地成为天然纤维棉花的替代品,可以同棉花、羊毛以及其他合成纤维混纺,真可谓是纺织工业中的“大腕”原料,因此涤纶短纤的市场行情及价格走势倍受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国内聚酯行业自从三月初开始好转以来,涤纶短纤的上涨幅度不及PX、PTA和EG等聚酯原料,涤纶短纤的市场交易情况与聚酯切片和涤纶长丝有所不同:首先,在价格启动的时间方面,它不及涤纶长丝市场反映迅速,大约要迟缓一周左右的时间。其次,在价格上涨的幅度方面,它也不如聚酯切片价格上涨的幅度大,聚酯切片的产品售价曾由春节后的5350-550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7200元/吨之上,涨幅在1600元/吨左右,而涤纶短纤的产品售价则由春节后的6700-7000元/吨的上涨至目前的7600-7900元/吨左右,上涨幅度在900元/吨左右。通过以上数字足以说明了聚酯切片上涨的幅度大于涤纶短纤的将近一倍,也真的“令人咋舌”的了。但涤纶短纤市场的表现却比聚酯切片和涤纶长丝市场的表现要平稳,没有出现“爆涨”或者“爆跌”现象的发生。
对于最关心的有哪些因素影响涤纶短纤市场发展的问题,笔者在此粗略地谈一下自己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期甚至是近几年影响涤纶短纤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笔者先谈一下不利因素:
(1)世界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始终是影响国内涤纶短纤市场的最基本因素。如,日本因庞大的财政赤字使其经济无法摆脱低迷不振的局面,2002年的经济增长只有0.2%;西欧国家中由于经济实力最大的德国经济发展不理想,而使整个西欧经济增长缓慢,不可能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利好的所谓“大气候”;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开始缓慢走出低谷,但不可能指望它在短期内会强劲反弹。所以,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我国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很可能有所萎缩,对纺织品等各类商品的需求将下降,这将对国内涤纶短纤市场的复苏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涤纶短纤生产能力持续扩大的现实仍会对国内涤纶短纤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在建、扩容及拟建意向产能合计188万吨/年,其中有24万吨的生产能力仍将在今年内按计划投产。短期内势必会对涤纶短纤市场形成冲击。加之,随着国内聚酯及其各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继续扩大,由此产生的废料和废聚酯瓶片必定会增加;因而再生涤纶短纤的产量也将持续增加。由于这些废料的价格极其低廉,用它们再生的涤纶短纤因成本低而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再生涤纶短纤厂的建立非但不需要国家批准,而且还因为是利用回收的废物进行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反而得到有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还因为有其所用设备和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投资小、产品利润高的种种优点,当然会吸引许多乡镇、私营甚至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争相介入生产。他们会“变本加厉”地以其成本低的优势同用正常新鲜原料生产出来的涤纶短纤抢占国内市场。他们的生产能力大多为年产7000-9000吨左右,大一些的也有年产1.8万吨左右,这些厂家基本都是以国内或进口的聚酯和涤纶纤维生产中产生的废料以及废聚酯瓶片为原料,再生产低档的涤纶短纤,估计目前这类再生涤纶短纤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96万吨左右了。仅在浙江慈溪地区就拥有20万吨的再生装置,并且因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而还在继续扩大之中,这类产品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使竞争本就非常激烈的涤纶短纤市场“雪上加霜”,面对这残酷现实的涤纶短纤生产经营者们将会“举步维艰”,涤纶短纤生产能力和产量的持续增加是国内涤纶短纤市场的一个不利的因素。
(3)据悉,棉花交易市场将定于5月9日重新进行棉花拍卖。目前交易市场正在进行拍卖准备工作,刚开始可能仅是进行商品棉的拍卖,但鉴于目前国内低等级棉花资源的短缺,有可能同时或稍后拍卖97、98年国储棉。笔者认为,棉花交易市场的重新开市,将会抑制棉花价格的上涨,国内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当然受益的一定是诸多的纺织企业。再者,从国家计委价格监测中心获悉,受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棉花产量增加较多的影响,目前国内棉花价格已跌至历史较低水平,预计2002年度棉花购销价格将趋于平稳,低位徘徊。棉花的的价位低也将会导致下游企业用棉花来代替短纤,使短纤的用量从而减少。
虽然如此,各位业者也不必太过于“忧心忡忡”,毕竟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有利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打击走私,严管加工贸易,对进口聚酯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以及积极反倾销,有效地遏制了进口的低价涤纶短纤等聚酯类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所以目前进口短纤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在国内涤纶短纤价格看涨的同时,进口短纤价格也在上涨,而且从近期进口短纤上涨的速度来看还快于国内市场,因此后市进口短纤在短期内也不会冲击国内市场。
(2)新棉价格的持续下滑,使棉花企业无利可图,迫使企业继续压低收购价,假设没有利润可言,棉花企业也许会采取停止收购、保全自己的措施,受害者好象永远都是“棉农”。既然市场无情地冰冷了棉农的“一腔热血”,棉农只好“无可奈何”地在今年减少棉花的种植面积,预计今后几年棉花的产量将会减少400万吨左右,这对涤纶短纤企业也许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3)当然,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纺织品的行情也会对涤纶短纤市场产生影响。从当前纺织行业的生产销售形势来看,大多企业的产品定单比上年第四季度明显增加,企业开车率与年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纯涤纱的销售价格在3月中上旬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其涨幅一般在500元/吨左右,纺织企业生产的好转必然带来涤纶短纤行情回升。
(4) 随直纺短纤原料——PTA、MEG价格继续看涨,直纺短纤后市也仍然看涨。至于切片纺所用原料——小聚酯切片其价也将看涨,涤纶短纤哪有“不涨之理”?在国内涤纶短纤维持一种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之下,产品价格也在7500-8000元/吨左右晃悠着,近期涤纶短纤行情处于稳步推升的过程,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直纺短纤出厂提货价在8000元/吨,目前行情应该说仍处上升通道之中,从涤纶短纤成本的角度看,国内涤纶短纤仍有上升空间。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目前涤纶短纤价格上涨了几次,但是下游用户却“躲它没商量”,因此,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尴尬态势,短纤销量再度出现萎缩,预计后市短纤行情将会是“乌龟赛跑式”缓慢上涨,那各个产业链拼的就是耐性了。希望这种缓慢上升的市场行情能够得以维持到第三季度就会“万事大吉”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等到7月中下旬,随着纺织企业大修期的结束和开足马力的生产,涤纶短纤市场将会再次兴旺,又一轮上涨行情将“诞生”在2002年间,涤纶短纤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现在可以进行市场分析和调研,多掌握些下游织造企业在7月后所需要什么规格的涤纶短纤,哪种产品受下游用户“青睐”。
综上所述,国内涤纶短纤价格在其生产亏损和原料价格继续看涨的情况下,成本推动短纤价格上升的动力将“与日俱增”,因此预计后市涤纶短纤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但是鉴于目前短纤价格上涨至8000元/吨后,出现成交量下降及纱生产“无利可图”的情况来看,国内涤纶短纤价格上涨决不能有半点“泡沫”在其中,否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毕竟前期纱和布总体销售情况不好,面料库存较高,国营纱厂生产的纯涤纱没有获取利润可言,甚至是连本都保不了,并出现“令人遗憾”的亏损局面,只有少数民营纱厂能有微利。在这种情况下,下游纱和布生产成本上升和销售受阻会对构成涤纶短纤价格上涨强大的阻力,甚至下游用户将会要求涤纶短纤价格回调。说心里话,如果涤纶短纤企业不给纱厂和布厂一个接受、适应价格上涨的过程,而一味地想“一口吞成一个胖子”又怎么可能?今后,只有下游用户在适应中一旦适当地调高了自己的产品价格,才会给涤纶短纤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真正有利于短纤行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国内聚酯行业自从三月初开始好转以来,涤纶短纤的上涨幅度不及PX、PTA和EG等聚酯原料,涤纶短纤的市场交易情况与聚酯切片和涤纶长丝有所不同:首先,在价格启动的时间方面,它不及涤纶长丝市场反映迅速,大约要迟缓一周左右的时间。其次,在价格上涨的幅度方面,它也不如聚酯切片价格上涨的幅度大,聚酯切片的产品售价曾由春节后的5350-550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7200元/吨之上,涨幅在1600元/吨左右,而涤纶短纤的产品售价则由春节后的6700-7000元/吨的上涨至目前的7600-7900元/吨左右,上涨幅度在900元/吨左右。通过以上数字足以说明了聚酯切片上涨的幅度大于涤纶短纤的将近一倍,也真的“令人咋舌”的了。但涤纶短纤市场的表现却比聚酯切片和涤纶长丝市场的表现要平稳,没有出现“爆涨”或者“爆跌”现象的发生。
对于最关心的有哪些因素影响涤纶短纤市场发展的问题,笔者在此粗略地谈一下自己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期甚至是近几年影响涤纶短纤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笔者先谈一下不利因素:
(1)世界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始终是影响国内涤纶短纤市场的最基本因素。如,日本因庞大的财政赤字使其经济无法摆脱低迷不振的局面,2002年的经济增长只有0.2%;西欧国家中由于经济实力最大的德国经济发展不理想,而使整个西欧经济增长缓慢,不可能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利好的所谓“大气候”;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开始缓慢走出低谷,但不可能指望它在短期内会强劲反弹。所以,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我国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很可能有所萎缩,对纺织品等各类商品的需求将下降,这将对国内涤纶短纤市场的复苏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涤纶短纤生产能力持续扩大的现实仍会对国内涤纶短纤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在建、扩容及拟建意向产能合计188万吨/年,其中有24万吨的生产能力仍将在今年内按计划投产。短期内势必会对涤纶短纤市场形成冲击。加之,随着国内聚酯及其各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继续扩大,由此产生的废料和废聚酯瓶片必定会增加;因而再生涤纶短纤的产量也将持续增加。由于这些废料的价格极其低廉,用它们再生的涤纶短纤因成本低而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再生涤纶短纤厂的建立非但不需要国家批准,而且还因为是利用回收的废物进行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反而得到有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还因为有其所用设备和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投资小、产品利润高的种种优点,当然会吸引许多乡镇、私营甚至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争相介入生产。他们会“变本加厉”地以其成本低的优势同用正常新鲜原料生产出来的涤纶短纤抢占国内市场。他们的生产能力大多为年产7000-9000吨左右,大一些的也有年产1.8万吨左右,这些厂家基本都是以国内或进口的聚酯和涤纶纤维生产中产生的废料以及废聚酯瓶片为原料,再生产低档的涤纶短纤,估计目前这类再生涤纶短纤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96万吨左右了。仅在浙江慈溪地区就拥有20万吨的再生装置,并且因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而还在继续扩大之中,这类产品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使竞争本就非常激烈的涤纶短纤市场“雪上加霜”,面对这残酷现实的涤纶短纤生产经营者们将会“举步维艰”,涤纶短纤生产能力和产量的持续增加是国内涤纶短纤市场的一个不利的因素。
(3)据悉,棉花交易市场将定于5月9日重新进行棉花拍卖。目前交易市场正在进行拍卖准备工作,刚开始可能仅是进行商品棉的拍卖,但鉴于目前国内低等级棉花资源的短缺,有可能同时或稍后拍卖97、98年国储棉。笔者认为,棉花交易市场的重新开市,将会抑制棉花价格的上涨,国内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当然受益的一定是诸多的纺织企业。再者,从国家计委价格监测中心获悉,受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棉花产量增加较多的影响,目前国内棉花价格已跌至历史较低水平,预计2002年度棉花购销价格将趋于平稳,低位徘徊。棉花的的价位低也将会导致下游企业用棉花来代替短纤,使短纤的用量从而减少。
虽然如此,各位业者也不必太过于“忧心忡忡”,毕竟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有利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打击走私,严管加工贸易,对进口聚酯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以及积极反倾销,有效地遏制了进口的低价涤纶短纤等聚酯类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所以目前进口短纤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在国内涤纶短纤价格看涨的同时,进口短纤价格也在上涨,而且从近期进口短纤上涨的速度来看还快于国内市场,因此后市进口短纤在短期内也不会冲击国内市场。
(2)新棉价格的持续下滑,使棉花企业无利可图,迫使企业继续压低收购价,假设没有利润可言,棉花企业也许会采取停止收购、保全自己的措施,受害者好象永远都是“棉农”。既然市场无情地冰冷了棉农的“一腔热血”,棉农只好“无可奈何”地在今年减少棉花的种植面积,预计今后几年棉花的产量将会减少400万吨左右,这对涤纶短纤企业也许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3)当然,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纺织品的行情也会对涤纶短纤市场产生影响。从当前纺织行业的生产销售形势来看,大多企业的产品定单比上年第四季度明显增加,企业开车率与年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纯涤纱的销售价格在3月中上旬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其涨幅一般在500元/吨左右,纺织企业生产的好转必然带来涤纶短纤行情回升。
(4) 随直纺短纤原料——PTA、MEG价格继续看涨,直纺短纤后市也仍然看涨。至于切片纺所用原料——小聚酯切片其价也将看涨,涤纶短纤哪有“不涨之理”?在国内涤纶短纤维持一种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之下,产品价格也在7500-8000元/吨左右晃悠着,近期涤纶短纤行情处于稳步推升的过程,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直纺短纤出厂提货价在8000元/吨,目前行情应该说仍处上升通道之中,从涤纶短纤成本的角度看,国内涤纶短纤仍有上升空间。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目前涤纶短纤价格上涨了几次,但是下游用户却“躲它没商量”,因此,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尴尬态势,短纤销量再度出现萎缩,预计后市短纤行情将会是“乌龟赛跑式”缓慢上涨,那各个产业链拼的就是耐性了。希望这种缓慢上升的市场行情能够得以维持到第三季度就会“万事大吉”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等到7月中下旬,随着纺织企业大修期的结束和开足马力的生产,涤纶短纤市场将会再次兴旺,又一轮上涨行情将“诞生”在2002年间,涤纶短纤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现在可以进行市场分析和调研,多掌握些下游织造企业在7月后所需要什么规格的涤纶短纤,哪种产品受下游用户“青睐”。
综上所述,国内涤纶短纤价格在其生产亏损和原料价格继续看涨的情况下,成本推动短纤价格上升的动力将“与日俱增”,因此预计后市涤纶短纤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但是鉴于目前短纤价格上涨至8000元/吨后,出现成交量下降及纱生产“无利可图”的情况来看,国内涤纶短纤价格上涨决不能有半点“泡沫”在其中,否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为毕竟前期纱和布总体销售情况不好,面料库存较高,国营纱厂生产的纯涤纱没有获取利润可言,甚至是连本都保不了,并出现“令人遗憾”的亏损局面,只有少数民营纱厂能有微利。在这种情况下,下游纱和布生产成本上升和销售受阻会对构成涤纶短纤价格上涨强大的阻力,甚至下游用户将会要求涤纶短纤价格回调。说心里话,如果涤纶短纤企业不给纱厂和布厂一个接受、适应价格上涨的过程,而一味地想“一口吞成一个胖子”又怎么可能?今后,只有下游用户在适应中一旦适当地调高了自己的产品价格,才会给涤纶短纤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真正有利于短纤行情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