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关于“唐装热”的再思考(一)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2-27 10:37:00
   开春了,在国内最大的唐装面料织锦缎生产基地海宁许巷镇,光明织锦公司的钱总听着自家厂里几个月来没歇过的织机声,却不见得有多少笑容:“办企业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这股‘唐装热’还能热多久,才是我们关心的。” 
    的确,唐装也不是第一次热乎了。在年产6000多万米织锦缎的许巷,很多绸厂都跟钱总一样,是在这次“唐装热”中才消化掉了去年春节后的大批存货。 
   易皱,容易挂丝,一直是织锦缎服装的通病。现今走俏的唐装绝大多数仍未解决这一问题,有人穿着风光了个把礼拜,就发现袖口或肩膀脱线、开裂,再比式样、花纹、挺刮度……怎么看都跟报上宣传的APEC唐装不一样。 
   追溯唐装生产的上下游产业,不难发现整体的产业层次不高将成为制约这股唐装消费热的主因。 
   先看原料丝线。杭州兴裕丝绸厂厂长胡炳年说:厂里为APEC领导人制作的唐装面料是用真丝和高档纤维交织的,用了这些每吨售价10多万元的纤维,面料才色泽柔和、手感柔软,遗憾的是国内化纤企业却无法生产。全靠进口,面料成本自然高,无形中减少了高档唐装的需求。 
   再看织造。论设备,现在用的传统织机也能织出好的织锦缎来,不过速度较慢,每台机器1天只能出产16到20米。用进口高速电脑提花织机,每台得100多万元。论织工,几家做APEC唐装面料的企业都说得用有5年以上经验的年轻人,眼亮手快,可现在杭嘉湖本地小姑娘愿做这辛苦活的越来越少,外来女工流动性大,今后谁来织唐装面料? 
   最关键还是质量控制。光明织锦的钱总碰到过一个挑剔的韩国客户:检验面料经纬密度和克重量时,为减少误差,打样时不是取一块缎子,而是在缎子上打了直径10厘米的一个洞,再拿这块小面料去测验分析织造时有没有偷工减料。 
   不仅是织造。当环保日益成为时尚消费的主题时,APEC唐装面料和其他出口的高档织锦缎一样都是按照欧洲环保要求印染的,但这样一来,每米成本要高好几元钱,多数面料生产企业不愿采用。涂层、压光等后整理环节差距也不小,有的出口面料在压光时总是压过头,只好少赚点让外国客户拿到境外去加工。 
   这回流行的唐装在团花图案、领口、对襟扣等细节及剪裁上有所创新,但企业整体的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仍有待提高。海宁·中国轻纺村总经理汤奇楠说,由于面料企业基本上是小企业或家庭作坊,仍免不了跟风,市场里有什么好的,就买回去仿制,至于打面料品牌的就更少了。 
   唐装和整个丝绸行业一样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替的进程中。一方面有创新能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一方面作为基础的是众多亟待提升的小企业;一方面出现了众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开发的新产品,另一方面真正行销的产品还是以中、低档为主。 
   再深一步看,唐装的盛行是传统文化价值观回归的一种表现,是中国丝绸文化的一次崛起。她要发展,还有赖于政府和社会对这一传统文化产业的保护和挖掘。然而在杭州织锦缎生产的老祖宗———都锦生,笔者却发现这片昔日环境优美的丝绸文化遗迹已是一片凌乱,正在成为高档楼盘和高档酒楼。 
   徜徉在都锦生丝绸博物馆,从魏晋时以几何、动物、花草植物创新丝绸图案,到唐代从经锦向织锦过渡、纹样表现力更强、色彩更自由丰富,到宋代注入写生风格、元明清加上了吉祥纹样……无不昭示着,唐装要热下去,丝绸要永葆青春,技术和意识的不断传承与创新是其真正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