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织造布工业面对WTO如何寻求突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2-25 09:31:00
中国入世亦即进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这给我国非织造布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向国外输出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机会,使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我国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非织造布产品出口,如广东某些纺粘法非织造布企业的产品出口比重已经占到80%~90%。今后,我国非织造布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中低档卷材及制品的出口份额,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同时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打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以赢得更大市场和更高利润。
但是,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把我国非织造布发展现状放在WTO规则的大背景下考察,我们会发现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找到许多突破口。
·宏观控制能力不足,市场规范化欠缺
非织造布企业分布于全国各个行业,小而分散、各自为政,素质参差不齐。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严重失控。非织造布市场不规范,企业经营缺乏诚信,不信守合同、拖延欠款、产品以劣充好、欺诈等现象仍很严重。中国入世以后,决定企业行为的是法律和法规,面对国际市场一体化和严格的世贸规则,这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资源不足,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一个企业不仅需要本专业的生产、管理、开发等出色人才,而且应尽可能地吸收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商品文化以及发展谋略等等内容,这些企业文化的内容是与人才的素质密切相关的。非织造布在前期发展中尚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很多企业自发形成且多为乡镇企业,其中也不乏有为企业减员而组成的劳动服务团体,全行业中约有60%左右的企业人才资源严重不足,很多企业不惜重金和优惠条件来吸引人才。加之非织造布在纺织教育体系中尚未形成一个专门学科,科技、管理人员多来自外学科和外行业,人才资源与传统行业来比相对不足,也不够稳定。当今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素质的竞争,面对高科技的国际市场竞争,这无疑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差距较大
人才资源和整体素质的不足,决定了在技术力量上的差距。近年来,我国非织造布产品的市场开发取得了可喜成绩,产品用途从发展初期的以服装为主扩展到广泛的装饰和产业用领域,土工合成材料、过滤及其他环保材料、医疗卫生材料、家具及汽车装饰材料、合成革基布、农用及园艺材料等等,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但一些高技术产品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即使较常规的产品,在质量上也有一定差距。很多工业上用的非织造布产品我国还未开发。尽管国内市场受到经济和消费水平的制约,但就某种角度说,我国非织造布的产品和市场开发尚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面对今后的发展形势,企业能否坚持技术进步,坚持科技创新,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产品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以赢得优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非织造布的装备水平主要建立在引进设备的基础上,尤其纺粘、水刺、熔喷以及高档合成革针刺等生产设备表现更为突出。受到经营理念、技术水平、材质水平、设备水平和加工水平的限制,我国非织造布设备在不同程度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10~50年的差距。入世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满足高质量、低成本的需求,设备的先进性和高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
·管理机制和方式不能适应入世的新环境要求
在管理上,非织造布企业间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大型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能够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要求管理企业,在管理机制上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对于多数非织造布企业来说,其管理机制和方式远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要求,更不能适应中国入世的新环境要求。例如目前行业里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内耗问题、供销管理问题、人才不稳定及流动频繁等问题,说到根本上都是企业内部存在着生产、经营、财务、人才等方方面面的管理问题。我们有些作坊式的企业生产没有生产记录、产品没有产品检验,何谈有什么完善的管理呢?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各部门能否分工明确、合作有佳,形成一种整合力和一种团队精神,是衡量该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非织造布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企业总体规模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面对国外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进入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形成规模化生产,尤其在医疗卫生、土工建筑、包装材料等领域没有大规模生产方式,就没有高质量、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也难以提高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但这不都是决定因素,因为我国有上千家的企业,如何可能都去追求大规模生产呢?对于大型企业,如我国目前拥有5000t/a能力以上的、具有较强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的非织造布企业,可以通过兼并、联合形成更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或集团,使自己具有多方面的协同优势和规模优势,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产品市场的竞争;而对于中小企业,它们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积极力量,这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兼并、联合的方式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团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可以自身寻找市场缝隙、确定自身定位,开发独特产品和品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关键是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自己的优势要素、互补资产和运行机制以及把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技能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独特产品的创新优势。
综上所述,加入世贸对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的影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宏观和长远角度看,对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但对于行业和企业的具体运作,则将面对很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引导行业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行业协会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作为企业本身,所必须思考的则是如何加速准确定位,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
但是,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把我国非织造布发展现状放在WTO规则的大背景下考察,我们会发现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找到许多突破口。
·宏观控制能力不足,市场规范化欠缺
非织造布企业分布于全国各个行业,小而分散、各自为政,素质参差不齐。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严重失控。非织造布市场不规范,企业经营缺乏诚信,不信守合同、拖延欠款、产品以劣充好、欺诈等现象仍很严重。中国入世以后,决定企业行为的是法律和法规,面对国际市场一体化和严格的世贸规则,这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资源不足,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一个企业不仅需要本专业的生产、管理、开发等出色人才,而且应尽可能地吸收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商品文化以及发展谋略等等内容,这些企业文化的内容是与人才的素质密切相关的。非织造布在前期发展中尚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很多企业自发形成且多为乡镇企业,其中也不乏有为企业减员而组成的劳动服务团体,全行业中约有60%左右的企业人才资源严重不足,很多企业不惜重金和优惠条件来吸引人才。加之非织造布在纺织教育体系中尚未形成一个专门学科,科技、管理人员多来自外学科和外行业,人才资源与传统行业来比相对不足,也不够稳定。当今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素质的竞争,面对高科技的国际市场竞争,这无疑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差距较大
人才资源和整体素质的不足,决定了在技术力量上的差距。近年来,我国非织造布产品的市场开发取得了可喜成绩,产品用途从发展初期的以服装为主扩展到广泛的装饰和产业用领域,土工合成材料、过滤及其他环保材料、医疗卫生材料、家具及汽车装饰材料、合成革基布、农用及园艺材料等等,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但一些高技术产品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即使较常规的产品,在质量上也有一定差距。很多工业上用的非织造布产品我国还未开发。尽管国内市场受到经济和消费水平的制约,但就某种角度说,我国非织造布的产品和市场开发尚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面对今后的发展形势,企业能否坚持技术进步,坚持科技创新,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产品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以赢得优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非织造布的装备水平主要建立在引进设备的基础上,尤其纺粘、水刺、熔喷以及高档合成革针刺等生产设备表现更为突出。受到经营理念、技术水平、材质水平、设备水平和加工水平的限制,我国非织造布设备在不同程度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10~50年的差距。入世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满足高质量、低成本的需求,设备的先进性和高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
·管理机制和方式不能适应入世的新环境要求
在管理上,非织造布企业间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大型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能够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要求管理企业,在管理机制上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对于多数非织造布企业来说,其管理机制和方式远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要求,更不能适应中国入世的新环境要求。例如目前行业里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内耗问题、供销管理问题、人才不稳定及流动频繁等问题,说到根本上都是企业内部存在着生产、经营、财务、人才等方方面面的管理问题。我们有些作坊式的企业生产没有生产记录、产品没有产品检验,何谈有什么完善的管理呢?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各部门能否分工明确、合作有佳,形成一种整合力和一种团队精神,是衡量该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非织造布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企业总体规模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面对国外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进入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形成规模化生产,尤其在医疗卫生、土工建筑、包装材料等领域没有大规模生产方式,就没有高质量、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也难以提高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但这不都是决定因素,因为我国有上千家的企业,如何可能都去追求大规模生产呢?对于大型企业,如我国目前拥有5000t/a能力以上的、具有较强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的非织造布企业,可以通过兼并、联合形成更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或集团,使自己具有多方面的协同优势和规模优势,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产品市场的竞争;而对于中小企业,它们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积极力量,这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兼并、联合的方式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团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可以自身寻找市场缝隙、确定自身定位,开发独特产品和品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关键是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自己的优势要素、互补资产和运行机制以及把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技能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独特产品的创新优势。
综上所述,加入世贸对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的影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宏观和长远角度看,对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但对于行业和企业的具体运作,则将面对很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引导行业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行业协会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作为企业本身,所必须思考的则是如何加速准确定位,确定自己的经营方向,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