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2002年的中国纺织业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27 13:48:00
纺织行业的业内人士大概都不会忘记2001年上半年纺织业的尴尬处境:棉价上涨带来成本上升,美日等主要纺织品进口国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出口订单减少,一连串影响的结果是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38.8个百分点,而国内市场相对过剩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 
  到了下半年,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纺织行业被誉为最大受惠行业,于是看上去一派乐观。 
  但不久前公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数据表明,纺织企业中停产、半停产企业占14.4%,比去年增加3.5个百分点。其中认为企业销售量增加的比减少的少4.1个百分点。有超过2/3的企业盈利状况低于正常水平。 
  作为中国加入WTO第一年,也是ATC纺织品服装协议第三阶段的开始,2002年中国纺织业将是喜忧参半的一年。 
  棉价企稳棉纺受益 
  高价棉带给纺织企业的伤心真可谓说不出的痛,以至于一位国有棉纺厂老总谈入世的影响时最关心的是棉价与国际接轨,避免价格倒挂出现。 
  2001年1月,中国国内129棉平均价格(不含税)每吨11858元,到五月份,国内129棉平均价格每吨11504元,比同期国际市场每吨高2354元,差距急剧拉大。国内棉纺企业们一面要消化高价棉带来的高成本,一面要面对与国际接轨的成品价格,简直成了有苦说不出的受气包。 
  尽管1999年9月,中国结束了政府对棉花贸易的垄断,但供销合作社仍担负主要购棉职责,供销社系统棉麻企业利用政策性贷款收购经营棉花,规避市场风险,而银行为保证按期收回贷款,要求顺价销售,再加上棉花进口配额限制,企业只好买高价棉。 
  幸运的是,国家迅速采取措施促使棉价回落。从2001年7月1日起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5%提高到17%,在全国棉花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要加大供销社棉花企业改革力度,将棉花购销、加工企业与供销社彻底分开,企业将可能从棉农手中直接购棉。 
  高价棉风波究其原因与棉花价格严格控制有很大关联,棉价放开,也将更有利于国际竞争,明年的棉纺企业,无疑会处在一个更良性的大环境下。 
  配额取消机会增加 
  基于纺织业的对外依存度,入世带来的贸易机会无异于给纺织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根据纺织品服装协议ATC,WTO成员间逐步取消纺织品服装的配额限制。而中国加入WTO后,恰好可以享受其第三阶段的好处。即2002年1月1日起,设限国先后将不少于16%、17%、18%的设限产品(以1990年为基数)取消配额限制,到2005年1月1日,所有产品将取消限制,一体化过程结束,这也意味着每年可增长5000万美元出口机会。市场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决非易事。 
  事实上加入WTO带来的出口增长短期内并不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主要来自对非配额国家出口增长。WTO后,影响的主要方面是配额产品贸易,也就是说只对1/4产品出口产生影响。 
  不过加入WTO后的纺织企业显然是赶上了好日子,明年正是ATC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将被取消限额,美国第三阶段取消配额清单中制成品和织物、服装比例比前两阶段平均值分别上升92%、88%、26%,欧盟清单中,针织睡衣、针织运动装、针织夹克、手套、棱织内衣裤等清关率较高的成品占了较大比重。 
  正因为此,以针织制成品为主导的公司得到的机遇远胜于其他公司。不过贸易保护仍然存在,发达国家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新的限制。 
  关税减免喜忧参半 
  从明年开始到2005年,纺织品服装的平均进口税率将下降到11.64%。关税的减让带给中国纺织企业的真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目前我国进口纺织品以化纤原料、高档面料为主。其中化纤产品如腈纶、锦纶、涤纶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分别为42%、30%、17%,而2001-2005年间,化纤关税降幅达70%左右,进口化纤不可避免将数量大增,对下游企业而言,有更廉价的原料可用,大大降低成本,拓宽利润空间。对化纤企业而言,却如雪上加霜。 
  今年上半年由于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原料成本有所增加,原料价格涨幅大于产品价格涨幅。再加上由于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与先进国家仍有差距,价格持续下跌,下半年出口拉动仍然不强,使得化纤行业低迷不振。面临国外产品的强敌入境,化纤企业日子不太好过。 
  同等遭遇的还有高档面料生产企业,我国出口服装中使用进口面料高达50%,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多高档面料甚至无法生产。高档面料企业本已状况不佳,如今服装企业更方便地得到进口面料,国内企业实在得加把劲。 
  其实,除了政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外,纺织行业自身更是其发展成败的决定因素。目前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装备及产品相对落后,传统行业生产过剩,新兴行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纺织工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进行行业内部调整尤为重要。